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97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51.
以氧化石墨烯(GO)与纳米二氧化钛(TiO_2)为改性剂,采用界面聚合法与抽滤吸附结合,对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超滤膜(简称原膜)进行表面改性,得到新型纳米改性膜(简称GO-TiO_2改性膜).研究改性膜的制备工艺条件及其对腐殖酸(HA)的吸附截留性能与抗污染特性.结果表明:(1)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钛酸丁酯2 m L、GO 1 mg、间苯二胺1%(质量分数)、间苯二胺浸泡时间8 min、均苯三甲酰氯0.2%(质量分数)、均苯三甲酰氯浸泡时间10 min;(2)亲水性提高显著,亲水性表面为GO-聚酰胺-TiO_2复合结构,改性膜接触角由80.6°±1.8°下降到38.6°±1.2°;(3)抗污染性能提高明显.改性膜通量总衰减率由改性前的51.2%下降到35.6%,过滤周期约为原膜的2.5倍;反冲洗后膜通量恢复率由69%提高到96%.  相似文献   
52.
焦化废水除油工艺中混凝剂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焦化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实例证实了聚合氯化铝(PAC)加聚丙烯酰胺(PAM)组合的优良除油性能,并从理论上及实际应用中进行了分析,对PAC加PAM组合在焦化废水处理中应用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3.
2005年3月2日,某公司聚氯乙烯分厂聚合车间在生产过程中,2名操作工违反操作规程,被碱液烧伤眼睛,其中1人重伤、1人轻伤.  相似文献   
54.
为预防海底油气管道泄漏失效事故,提出基于自由双层次犹豫模糊语言术语集(FDHHFLTS)和贝叶斯网络(BN)的FDHHFLTS-BN风险分析方法,用于分析海底油气管道泄漏失效事故概率及事故的关键风险因素。将故障树模型转换为BN结构,由专家根据FDHHFLTS评估基本事件发生可能性;采用最佳最差法(BWM)确定专家权重,结合相似性聚合方法(SAM)聚合专家意见;依据构建的BN模型,正向推理得到事故发生概率,反向推理得到后验概率,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将该方法应用于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分析段海底管道泄漏事故的概率值为P=6.20×10-3;焊缝施工缺陷、材料施工缺陷和渔具作用等为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与传统方法对比分析结果证明,所提方法在确定海底管道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5.
电-Fenton法预处理腈纶聚合废水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电-Fenton法预处理腈纶聚合废水,研究了试验条件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阳极采用Ti/SnO2-Sb2O3网状极板,阴极采用网状钛板,对腈纶聚合废水进行电解处理. 分别考察了停留时间,电解电压,FeSO4·7H2O投加量和pH对废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为pH>电解电压>FeSO4·7H2O投加量;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电解电压为15 V,pH为5,FeSO4·7H2O投加量为1.44 mmol/L,电解时间为3 h时,腈纶聚合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为31.98%,丙烯腈的去除率为74.10%,出水c(Fe2+)为0.004 mmol/L,废水的ρ(BOD5)/ρ(CODCr)从0.05升至0.47,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6.
将铁磁性分离与分子印迹技术结合,以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为核,以17β-雌二醇(E2)为模板分子,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功能单体,利用表面聚合法制备了E2分子印迹纳米材料(MIPs)和不含E2的非印迹纳米材料(NIPs).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相似文献   
57.
Fenton法处理腈纶聚合废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Fenton法处理腈纶聚合废水,考察药剂、反应条件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确定了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因素. 结果表明:Fenton法处理腈纶聚合废水时,影响CODCr去除率的因素依次为c(H2O2)>反应时间>pH>c(Fe2+);最佳试验条件〔c(H2O2)为0.2 mol/L, c(Fe2+)为28.8 mmol/L, pH为2.5, 反应时间为150 min〕下处理腈纶聚合废水时,进水ρ(CODCr),ρ(BOD5)和ρ(丙烯腈)分别为1 200.0,242.1和97.4 mg/L,出水分别为301.6,110.0和0 mg/L,去除率分别为74.9%,55.0%和100.0%,ρ(BOD5)/ρ(CODCr)由0.2提高到0.36,废水可生化性显著提高,特征污染物丙烯腈得到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58.
59.
聚丙烯酸-聚偏氟乙烯树脂对Cu(Ⅱ)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溶液热诱导聚合和相转移共混新技术,制备了聚丙烯酸-聚偏氟乙烯(PAA-PVDF)微球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吸附热力学及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PAA-PVDF树脂对Cu2+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热力学参数△G0<0、△H0>0、△S0>0,证实了该树脂对Cu2+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过程.PAA-PVDF树脂对Cu2+的等温吸附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D-R等温吸附表明该吸附过程为离子交换反应.该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PAA-PVDF树脂的吸附/脱附性能优良,经吸附/脱附4次循环后,其吸附量>5mg/g,脱附率仍超过95%.  相似文献   
60.
污泥处置方式对污水处理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水污泥的污染问题影响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生存和发展,不同的中水处置方式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也不一样.将污水处理、脱水污泥和中水处置结合起来构建污水处理生态系统有利于研究污水处理的综合效益、探索促进污水处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在考虑废物处理处置和排放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污水处理生态系统的改进的能值分析方法和指标体系,即能值产出率(WEYR)、环境负载率(WELR) 和可持续发展指标(WESI), 指标反映了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对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以明镜滩污水处理生态系统作为案例,评价了"污水处理系统 污泥填埋系统 中水排放"(方案1)、"污水处理系统 陶粒生产系统 中水排放"(方案2)、"污水处理系统 聚合材料生产系统 中水排放"(方案3)和"污水处理系统 好氧堆肥生产系统 中水排放"(方案4)等4种方案的可持续性.方案1、2、3和4的WEYR分别为1.65、3.84、3.95和3.63, WELR分别为5.19、5.41、7.69和4.24,WESI分别为0.32、0.71、0.51和0.86.方案1由于未对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其能值产出率远远低于其他3个方案,故可持续性最低;其他三个方案的能值产出率比较接近,但方案4的环境负载率远远低于其他2个方案,故方案4的可持续性最高.结果表明,污泥利用可提高污水处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而不同废物利用方式由于对不可更新资源的消耗不同对污水处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影响不一样;改进的能值分析方法适合于评价污水处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