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40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65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709篇
基础理论   135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81.
废聚苯乙烯塑料热降解回收苯乙烯单体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了废聚苯乙烯热降解的实验室装置,探讨了影响聚苯乙烯热降解的因素,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用量等,在优化条件下获得97.6%的分解油,其中苯乙烯单体含量达55.5%,对聚苯乙烯热降解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预测了在工业化放大情况下该工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82.
微塑料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近年来土壤和地下水系统中微塑料的环境行为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论述多孔介质中微塑料来源和危害的基础上,聚焦国内外学者在微塑料环境行为方面的研究,综合评述了微塑料稳定性及其在多孔介质中运移行为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从微塑料对其他污染物之间的吸附/解吸作用以及共运移行为两个方面汇总分析了微塑料和其他污染物间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今后需要在不同类型微塑料、多因素耦合效应以及微塑料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系统掌握多孔介质中微塑料的运移行为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83.
刘禹  史小红  张生  郝若男  孙标  赵胜男 《环境科学》2022,43(3):1463-1471
沉降是低密度微塑料聚合物在湖泊中的主要迁移过程.为探究乌梁素海中低密度微塑料聚合物的沉降规律,基于微塑料和悬浮微粒的相似和不同之处设计微塑料捕获器和沉降试验方法,定量描述不同形状和不同大小的低密度微塑料聚合物在乌梁素海的沉降过程.结果表明,各类型低密度微塑料聚合物沉降通量随风速变快而增大,其中形状为纤维状,各种尺寸(0...  相似文献   
684.
一次性塑料是指生产生活中使用一次或几乎不重复利用的塑料,约占塑料总消费量的50%,是塑料制品的重要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一次性塑料的生产和消费量迅速增长.随着人们对塑料以及由此引起的微塑料污染危害的认识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对削减一次性塑料污染的呼声日益高涨,迫切需要开发可持续、环境友好的替代品以减少一次性塑料的消费量.从全球范围来看,一次性塑料制品替代主要包括非塑料材料替代和可生物降解塑料材料替代两大类.建议我国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和标准,鼓励一次性塑料制品替代并加强替代产品的质量监管;为一次性塑料制品替代提供差别化的产业政策,提高环境友好替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应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环境治理成本纳入其价格成本;鼓励科技创新,研发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替代材料和产品;最后,还要唤起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主动选择替代产品并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塑料垃圾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685.
城市湖泊沉积物微塑料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王璇  牛司平  宋小龙  饶竹  战楠 《环境科学》2020,41(7):3240-3248
近年来,出现在环境中的微塑料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选择马鞍山市雨山湖和南湖等典型城市湖泊,研究春夏两季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物理形貌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并探究湖泊中微塑料的来源.结果表明,春季沉积物中微塑料平均含量为(0.028 4±0.059 7)g·kg~(-1),平均丰度为(278.9±529.1)n·kg~(-1);夏季微塑料平均含量(0.031 7±0.077 8)g·kg~(-1),平均丰度为(277.1±395.6)n·kg~(-1),利用配对样品T检验法发现春夏两季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含量(N=22,t=-0.269,P=0.791)与丰度(N=22,t=0.035,P=0.973)无明显相关差异性.根据形状将研究区域沉积物中的微塑料分为纤维、薄膜和颗粒这3种类型,相应占比分别为52.9%、 28.9%和18.2%.粒径统计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微塑料的粒径小于1 mm,可占总数量的83.9%,微塑料主要为聚乙烯和聚丙烯且表面严重风化.人流量大、车流量大和水上活动多的区域污染较为严重,揭示了湖泊沉积物微塑料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密切相关性.大气沉降(纤维类)、地表径流、衣服洗涤(纤维类)、湖内大塑料降解和渔业活动(渔网、发泡类)等为湖泊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86.
为了研究乌梁素海水体中微塑料的分布规律,通过试验方法探究了湖泊不同点位处,不同密度、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微塑料丰度,分析微塑料自身属性(密度、形状、尺寸)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范围为小于1.0g/cm3,1.0~1.2g/cm3和1.2~1.5g/cm3的微塑料在湖泊不同采样点处的丰度范围分别为(109.5±17.3)~(642±160) n/L,(160.5±57.3)~(588±104) n/L和(124.5±47.5)~(502.5±80.2) n/L;其中密度小于1.0g/cm3的微塑料在湖泊中丰度呈现出由北到南逐渐增多的趋势,密度为1.0~1.2g/cm3的微塑料丰度在湖泊中部多、南北部少,1.2~1.5g/cm3的微塑料呈现由北到南由多变少的趋势.尺寸为0.05~0.5mm,0.5~2mm和2~5mm的微塑料在湖泊中丰度范围分别为(70.5±8.8)~(805.5±154.7) n/L,(178.5±21.4)~(742.5±112.3) n/L和(0±0)~(217.5±22.8) n/L;尺寸在0.05~0.5mm的微塑料丰度呈现由北到南递增的趋势,尺寸为0.5~2mm和2~5mm的微塑料丰度呈现由北到南递减的趋势.形状为纤维状,碎片状、薄膜状和块状的微塑料在湖泊中丰度范围分别为(499.5±92.3)~(1126.5±228) n/L,(30±4.8)~(151.5±31.6) n/L,(4.5±0.8)~(229.5±61.6) n/L和(1.5±0.2)~(12±3.9) n/L;其中纤维状微塑料在各个采样点均占主导地位且分布均匀,碎片状、薄膜状和块状微塑料丰度较低,无明显规律.在拉曼光谱鉴定的所有微塑料中,聚丙烯(43%)是最常见的类型,其次是聚氯乙烯(18%)、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8%)、聚乙烯(11.7%)和聚苯乙烯(9.3%).  相似文献   
687.
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评估微塑料的生物效应,对生物体内微塑料进行准确定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已有的微塑料研究中,利用荧光强度进行生物体内微塑料定量是较为常用的方法,而对生物样品进行消解则是重要的前处理方法.然而,消解可能会对微塑料产生破坏,影响微塑料的荧光强度,导致微塑料浓度的测定值与真实值存在巨大偏差.目前关于消解对微塑料荧光强度影响的研究比较匮乏,而荧光强度直接影响微塑料定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文研究了文献中常用的6种消解剂,分别为KOH、NaOH、H_2O_2、HNO_3、HNO_3∶HCl和HNO_3∶HClO_4,探究了不同消解方法对微塑料荧光强度和表面形态的影响,并选出最合适的微塑料消解方法.结果表明在6种不同消解方法中,KOH消解法(100 g·L~(-1),60℃)对微塑料的荧光强度影响最小,且对微塑料的表面形态没有明显影响.而另外5种消解法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微塑料的荧光强度,并造成了微塑料表面损伤,主要包括团聚、气泡、轻划痕以及深凹陷等.此外,利用KOH消解法对生物样品中的微塑料进行提取效率评估,回收率高达96.3%±0.5%,表明KOH消解法是一种合适的生物样品中荧光微塑料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688.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近年来已成为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为探究青藏高原无人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特拉什湖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湖滨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分布、物理形貌和成分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微塑料的潜在来源,并利用污染负荷指数(PLI)模型和风险指数(H)模型评估了微塑料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特拉什湖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范围为39.58~247.92 n·m-2,平均丰度为(107.08±101.34) n·m-2.这一结果可作为现阶段微塑料污染研究的自然背景参考值.纤维占微塑料总数的79.49%,透明和小粒径(<1 mm)的微塑料占很大比例,确定的主要聚合物是聚酯(51.28%).纺织品是特拉什湖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可能来自特拉什湖以西,通过大气环流长距离运输至该区域.生态风险评估模型显示,特拉什湖的微塑料污染负荷较轻;尽管少数点位的生态风险指数较高,但总体上该区域的微塑料污染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689.
小小塑料袋似乎不起眼,但由于使用数量巨大,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程度却是十分惊人,全国仅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塑料袋的确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这一时的方便却带来长久的危害。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污染外,它还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这就意味着废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规定,从今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将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对此,有专家表示,我国实施塑料袋收费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有望减少2/3,一次性塑料袋的回收率也将大幅上升。[编者按]  相似文献   
690.
《世界环境》2008,(1):94-94
中国政府周二宣布,从6月1日起,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0.025毫米以下的超薄塑料袋,禁止超市免费发放塑料购物袋,通过税收,强制和其他条约来制止白色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