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9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341篇
安全科学   162篇
废物处理   109篇
环保管理   126篇
综合类   805篇
基础理论   133篇
污染及防治   220篇
评价与监测   46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1.
漕河临近保定市区水源地,注入白洋淀,其水环境直接影响保定市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和白洋淀的水环境.在采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共源点灰色聚类法对漕河大册营至西庄段水质进行评价,结论为漕河大册营至大许城水段为五级水质,大许城到北楼村水段为四级水质.漕河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是水质污染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2.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一种生物可降解塑料,利用活性污泥合成PHA具有节约成本、操作方便的优点。研究选择污泥发酵液挥发性脂肪酸(VFAs)中比重相对较高的乙酸和丙酸作为碳源自配营养液,深入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比对PH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为主要碳源时更有利于PHA的合成,最大合成量12.3%出现在乙酸作为唯一碳源的条件下。此外,PHA合成量随着底物中有机酸比重的增加而增加,充分展现了利用挥发性脂肪酸大量合成PHA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23.
固体废渣制取复合净水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永红  张玲玲 《污染防治技术》1999,12(3):171-173,186
研究了以硫铁矿烧渣和电厂粉煤灰为原料,通过酸溶等过程,制取新型复合净水剂-聚硅氯化铝铁的原理和方法,考察了制备工艺条件对产品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的引入不但延长了产品的贮存期,而且净水效果明显优于聚合碱式氯化铝。  相似文献   
24.
25.
26.
采用絮凝-电解氧化联合技术处理氰化废水,主要研究了聚硅酸铝铁 (PSAF) 添加量、絮凝时间、pH、电压、电解时间、极板间距对总氰(CNT)、游离氰(CN)、Cu、Zn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其反应机制做了分析。研究表明,当PSAF添加量为2 g·L−1,絮凝时间为30 min,pH为9条件下,CNT、CN、Zn、Cu离子的去除率分别可达42.97%、100%、84.40%、34.88%。Zn(CN)42−、Cu(CN)32−、CN的吸附量分别为567.88、89.76、439.74 mg·L−1。以钛板为阴极,石墨板为阳极,采用一阴两阳体系对絮凝后液进行电解氧化实验,在电压为3 V、电解时间为2 h、极板间距为10 mm条件下,CNT、CN、Zn、Cu离子的去除率可达91.70%、100%、99.15%、94.49%。絮凝过程中Zn(CN)42−、Cu(CN)32−、CN的去除是由电荷中和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其中电荷中和起主要作用。Zn(CN)42−、Cu(CN)32−、CN-的化学吸附主要归因于其与PSAF水解产生的羟基阳离子发生交换反应。XRD分析表明,加入酸性絮凝剂PSAF的瞬间,部分Zn(CN)42-反应为Zn(CN)2沉淀。电解氧化过程中Zn(CN)42−、Cu(CN)32−破络释放的氰根会被阳极表面产生的O2、·OH完全氧化为N2和CO2,Zn、Cu离子在阴极板电沉积而被去除。  相似文献   
27.
在一定温度下 ,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PDMDAAC)溶解在聚合硫酸铁 (PFS)中 ,制成稳定的均相复合溶液。采用FT IR和X 射线衍射对其固体结构进行了分析。考察了液体复合絮凝剂的稳定性和固体复合絮凝剂的吸湿溶解性能 ,及其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 :在 6 0℃以下制备的液体复合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固体复合絮凝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比PFS更强的吸湿性 ;复合絮凝剂不是由PDMDAAC与PFS简单的机械混和 ,而是互相融合的复合体系 ;具有比PFS更优的去污性能和与PFS类似的较宽的最佳投药范围和 pH适用范围。对浊度和COD分别为 10 5 2和 187 5mg/L ,pH值为 7 5 9的生活污水 ,复合絮凝剂中Fe3 + 和PDMDAAC最佳用量分别为 5 4 .15和 4 2 7mg/L ,对COD的去除率为 77 14 % ,比PFS在用量为 81 2 2mg/L时的最佳效果高 12 %。  相似文献   
28.
为量化并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在大客流下的运营服务水平,以韧性为指标评估并划分了站点应对大客流的能力。首先,通过分析站点的3类乘客出行流线,考虑乘客在站点出行的便利性,提出了基于乘客在站出行时间的站点运营服务水平评价指标;接着,结合韧性三角理论,构建基于站点剩余运营服务水平的韧性指标评估,并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实现了站点韧性评估结果的划分;最后,评估了成都地铁各站点在早高峰大客流下的韧性。结果表明:早高峰期间站点的运营服务水平随时间呈3类变化趋势,分别对应于3类客流量分布;站点韧性与客流量及平均延误次数有关,1号线的站点因其客流量最大而拥有最差的韧性;聚类中心数的增加将加剧各类站点的重叠程度,成都地铁站点的韧性处于较低水平,着重关注1、2号线站点的运营有利于提升系统应对大客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29.
以改性后的聚丙烯腈(PAN)超滤膜为基膜,依次采用层层自组装(LBL)和界面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双层分离层的复合纳滤膜。以间苯二胺(MPD)为水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有机相单体,聚乙烯亚胺(PEI)为阳离子聚电解质,聚(4-苯乙烯磺酸钠)(PSS)为阴离子聚电解质,探索了LBL条件对双分离层复合纳滤膜性能的影响,考察了通过不同制备方法获得的纳滤膜对硫酸镁(MgSO4)的分离性能,得到了最佳的LBL制备条件:PEI溶液的浓度为1.00 g·L-1,pH为7;PSS溶液的浓度为1.00 g·L-1,pH为10,支撑电解质氯化钠(NaCl)浓度为1.00 mol·L-1,单一聚电解质(PEI或PSS)的沉积时间为20 min。与仅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得的聚酰胺纳滤膜相比,在界面聚合反应之前,先通过LBL沉积1.5层的聚电解质层时得到的复合纳滤膜分离性能优异稳定,在0.80 MPa的压力下,过滤2.00 g·L-1 MgSO4溶液时的通量为18.6 L·(m2·h)-1,截留率达到99.07%。  相似文献   
30.
米娜  王磊  苗瑞  朱苗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11):6195-6199
采用牛血清蛋白(BSA)代表有机物,自行开发了聚偏氟乙烯(PVDF)膜片,结合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考察不同NaCl浓度条件下BSA在PVDF膜面的微观解吸行为及吸附层结构特征;并使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定相应离子条件下与膜污染行为相关的微观作用力大小,综合膜性能恢复实验,解析NaCl溶液对有机物污染膜的清洗机理. 结果表明:随着NaCl离子浓度的从1增加到300 mmol·L-1,PVDF与羧基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减小,BSA污染层松散度逐渐增大;同时引入大量的水合Na+离子进入BSA污染层内部,破坏BSA污染层内部的静电吸引力和氢键,进而破坏吸附层结构,伴随着BSA污染膜的通量恢复率随着NaCl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