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441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519篇
基础理论   333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51.
采用乳化液膜法自组合成硫化镉量子点(CdS quantum dots,CdS QDs),探讨CdS QDs的体外毒性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选用人胚肝细胞(L-02)作为细胞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CdS QDs(0.00、1.25、2.50、5.00、10.00、20.00、40.00μg·mL-1)对L-02细胞进行染毒.24h后,检测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并比较加入抗氧化剂N-乙酞半胱氨酸(NAC)后细胞存活率的变化,同时测定了细胞内外的镉离子浓度.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dS QDs单独染毒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加入抗氧化剂NAC后,10.00、20.00、40.00μg·mL-1染毒组细胞存活率与单独染毒组相比显著上升(p<0.01).CdS QDs浓度为5.00μg·mL-1时,细胞内Cd2+的浓度略高于细胞外Cd2+的浓度,在其他浓度下,细胞外Cd2+的浓度均显著高于细胞内Cd2+的浓度.当作用浓度上升至10.00μg·mL-1时,人胚肝细胞内LDH含量显著增加,且随着作用剂量的升高,LDH含量逐渐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40.00μg·mL-1CdS QDs染毒组SOD活力和20.00μg·mL-1CdS QDs染毒组GSH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Cd2+易透过L-02细胞的细胞膜而进入细胞内,从而造成细胞损伤.氧化损伤可能是CdSQDs对L-02细胞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52.
小麦根对镉离子的吸收机制及镉的亚细胞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作为毒性实验推荐的标准物种之一,了解其对Cd的吸收过程及其致毒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应用Ca离子通道抑制剂LaCl3、巯基抑制剂N-乙烷基顺丁烯二酰亚胺(NEM)及能量代谢抑制剂2,4-二硝基苯酚(DNP),研究了小麦根对Cd的吸收;借鉴水生动物的亚细胞分离方法,在原有植物亚细胞分离方法上进行了改进,考察了Cd在小麦根中的亚细胞分布.8h的暴露吸收实验结果表明,LaCl3作为Ca离子通道抑制剂抑制小麦根对Cd的吸收高达30%;巯基抑制剂NEM没有表现出抑制效应,关于Cd与巯基的结合没有明确证据;在低浓度Cd条件下(0.25、1.0μM),DNP抑制其吸收,表明Cd是需要消耗能量进入细胞内,而在高浓度Cd条件下(5.0μM)则提高了Cd的吸收.Cd进入细胞内依次分布于胞液、细胞残渣、细胞器、微粒体,分布比例:胞液>细胞残渣、细胞器>微粒体;3种抑制剂均通过降低细胞器、提高胞液和微粒体中Cd分布来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降低Cd的毒性.  相似文献   
953.
《韩非子一喻老》中有一则寓言:神医扁鹊见蔡桓公说:“您的皮肤纹理有点小病,不及时治疗恐怕要加重。”只见蔡恒公不屑一顾地说:“医生就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夸耀自己的本事”。后来,扁鹊衷告道:“你的病已到肌肉里”。蔡桓公不以为然。十日后,扁鹊又衷告:“你的病进入肠胃。”  相似文献   
954.
许多人涮火锅时喜欢下金针菇,但金针菇一定要煮熟再吃,否则容易引起中毒。因为新鲜的金针菇中含有秋水仙碱,人食用后,容易因氧化而产生有毒的二秋水仙碱,它对胃肠黏膜和呼吸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一般在食用30min-4h内。会出现咽干、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相似文献   
955.
为了探讨几种化合物对温石棉诱导人胚肺(HEL)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该研究用不同浓度的柠檬酸铝、混合稀土或亚硒酸钠溶液浸泡温石棉1小时后,再将其与HEL细胞共同孵育24小时,测定了HEL细胞胞浆和胞膜中PKC的活性。其结果显示:随着石棉剂量的增加,HEL细胞胞浆和胞膜中的PKC活性逐渐升高,均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经3种化合物预处理的石棉,其所诱导的HEL细胞胞浆和胞膜中的PKC活性均明显低于未处理温石棉组。笔者提示:温石棉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内PKC的活性进一步促进肿瘤的发生;用3种化合物预处理温石棉,均可抑制温石棉对HEL细胞PKC活性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956.
在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降解微囊藻毒素-LR(MC-LR)的体系中,研究了菌体细胞表面特性和活性的变化,考察了MC-LR对菌体的影响,对MC-LR的微生物毒性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果表明,MC-LR可以使菌体细胞质膜通透性增加,并影响菌体离子代谢及可溶性蛋白等物质的分泌.当MC-LR质量浓度由0增大到2.0 mg·L-1时,能促进菌体分泌和释放可溶性糖及Na+、Cl-等离子.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发现,MC-LR加速了菌体细胞的死亡,且死亡率随着MC-LR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2.5 mg·L-1MC-LR作用5 d,比未添加MC-LR的对照体系增加了近30%.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在MC-LR作用下,菌体细胞的微观形貌发生了改变,细胞褶皱加深,在2.5 mg·L-1MC-LR存在下培养5 d后,大部分细胞破裂,细胞内含物流出,细胞结构损坏严重.  相似文献   
957.
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对铜的吸收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薛培英  李国新  赵全利 《环境科学》2014,35(5):1878-1883
应用室内模拟试验,通过对铜(Cu)的短期吸收动力学、各亚细胞组分吸收动力学以及Cu的释放研究,探讨了两种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f.)Royle]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对Cu的吸收机制.结果表明:①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均对Cu具有较高的吸收速率,且两种植物最高吸收速率差异不显著[Vmax(DW)为2μmol·(g·min)-1,P>0.05];②在2μmol·L-1Cu溶液中暴露不同时间(0~96 h),两种沉水植物叶片和茎中各亚细胞组分的Cu含量均迅速增加并约在12 h后达到平衡.各时间处理下,两种植物叶片富集的Cu含量均显著高于茎(P<0.05),并且叶片中的Cu均主要分布在细胞壁(>60%),其次是可溶部分和细胞器;③两种植物相比,黑藻叶片细胞壁中富集的Cu含量显著高于狐尾藻,而细胞内富集的Cu含量差异不显著.轮叶黑藻对Cu的富集和释放能力均高于穗花狐尾藻.  相似文献   
958.
锌对镉在河南华溪蟹鳃组织亚细胞中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锌对镉在河南华溪蟹(Sinopotamon henanense)鳃中富集的影响,本文选择不同浓度镉锌联合处理14 d和28 d后,采用亚细胞分离法将鳃组织分为热稳定蛋白(HSP)、富含金属颗粒(MRG)、生物活性部分(BAM)和细胞碎片部分(CD),其中,热稳定蛋白(HSP)和富含金属颗粒(MRG)组成生物解毒部分(BDM),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定各个亚细胞组分中镉的含量.结果显示,BDM是镉富集的重要场所,镉在其中所占比例达到50%.其中,BDM包括热稳定蛋白(HSP)和富含金属颗粒组分(MRG).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加,锌对镉在HSP和MRG中的蓄积表现为先促后抑的作用.在BAM中,加锌促进镉的蓄积,且相较于高浓度锌(1000μg·L-1),低浓度锌(100μg·L-1)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研究表明,锌对镉在河南华溪蟹鳃中的富集及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59.
以酵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镉(以CdCl2形式添加)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浓度为0.25~5 mmol·L-1的镉可降低酵母细胞活性,诱导细胞死亡;随着镉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死亡率增高.凋亡抑制剂Z-Asp-CH2-DCB与镉共同作用后,细胞死亡率明显低于镉单独处理组.经镉处理后,酵母细胞内的活性氧(ROS)水平显著升高;外源抗氧化剂抗坏血酸和过氧化氢酶能降低镉引发的细胞死亡,特异性Ca2+螯合剂EGTA或Ca2+通道特异性抑制剂LaCl3亦可明显降低镉诱发的细胞死亡率.研究表明,镉诱发的酵母细胞死亡过程存在依赖于caspase途径的细胞凋亡途径;镉诱发的死亡与镉处理组胞内ROS和Ca2+水平升高有关,ROS可能通过增加胞内Ca2+水平,继而激活相关下游信号导致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960.
The discharge of organic waste from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into the Mercier lagoons caused major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immunotoxic potential of three groundwater wells at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incinerator dumping site (1.17, 2.74 and 5.40 km). Rainbow Trout were exposed to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water from three groundwater wells for 14 days. Immunocompetence was characterized by phagocytosis, mitogen-stimulated proliferation of lymphocytes, cell cycle analysis and apoptosi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innate (phagocytosis) and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B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was observed in trout exposed to water collected from the well at 2.74 km. However, phagocytosis activity was suppressed in groups at 1.17 and 5.40 km. The proportion of lymphocytes in S phas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groups at 2.74 and 5.40 kin, while lymphocytes in G0/G1 phase were decreased in all three exposure groups. Additionally, dexamethasone (DEX)-induced apoptosis of lymphocyte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group at 2.74 km, which suggests decreased lymphocyte turnover. Furthermore, the ratio of DEX- induced apoptosis/apoptosis was lower in the groups at 2.74 and 5.40 km. In summary, our experiments have shown that exposure to the mixture of organic compounds present in Mercier groundwater modulates phagocytosis and cell proliferation, disrupts the cell cycle and reduces the ratio of DEX- induced apoptosis/apopto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groundwater collected in the vicinity of an incinerator containment field could impact immunocompetence in fi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