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1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293篇
安全科学   342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110篇
综合类   877篇
基础理论   382篇
污染及防治   93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140篇
灾害及防治   19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31.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间相互作用模型,将辽宁省14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各城市的内在经济联系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下列结论:①全省整体集聚和辐射作用较强,现已形成"沈阳—大连"双强局面和"沈阳—阜新"两极分化现象;②城市内部产业各部门分配差异较大导致经济发展不均衡;③大部分城市的对外综合服务能力与总体经济实力两者之间不协调统一;④空间结构分布上形成以沈阳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结构。  相似文献   
132.
能源强度收敛: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源强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它反映了经济系统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和能源的使用效率。许多国家的能源强度曲线在直观上表现出收敛的显著特征。为了对这一现象进行严格的证明和检验,该文依据时间序列协整概念,首先提出了能源强度收敛的定义,然后从一个包含能源投入的内生增长模型出发,从理论上证实了能源强度收敛的存在性。为了对能源强度收敛进行实证检验,选取24个国家,并划分组合为5组样本,分别对能源强度收敛进行了σ收敛检验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高收入国家、高中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样本中所有国家都存在能源强度收敛现象;σ收敛检验还揭示出各组样本中能源强度收敛的时间段以及收敛程度的大小排序。  相似文献   
133.
选择南京紫金山和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朴树林为研究对象,采用Phylomatic和PhyloCom软件构建主要竞争种的系统发育树,并利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分别对两地朴树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进行研究,同时采用改进的M.Godron稳定性测定方法分析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朴树受到的种内竞争强度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紫金山和老山朴树林种内与种间竞争强度由大到小分别依次为麻栎、朴树(种内竞争)、刺槐、毛梾和三角枫以及构树、朴树(种内竞争)、黄檀、刺槐和化香.南京紫金山和老山两地朴树的种内竞争强度均小于种间,这可能与朴树林中优势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境异质性及系统发育相关.两地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的关系均符合幂函数关系,当朴树的胸径≥20 cm时,竞争强度变化很小,所得模型能很好地预测朴树种内与种间的竞争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南京紫金山和老山两地的朴树林均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34.
十一五宁夏污染减排工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减排目标任务,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逐年下降,主要流域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减排效果明显。十二五国家将继续加大污染减排工作力度,不久前国务院出台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十二五主要污  相似文献   
135.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对我国单位GDP能耗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基于1980—2004年能源统计数据,首先和用通径分析法测算了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技术、管理医素与单位GDP能耗强度的关系。定量分析了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煤,石油,天然气,水电等消耗比例)对单位GDP能耗的直接、闻接和总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等不可测因素对我国单位GDP能耗起决定作用,石油消耗比例为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故在煤的消费比例下降幅度较小的情况下,要想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必须首先重视技术的进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提高石油的使用比例,尤其要重视水电的发展。然后利用通径分析结果消除了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建立了单位GDP能耗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它相关因素间的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节能降耗的影响途径及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36.
强身健体的方式很多:当你快走、打球、滑冰、清洁房间、跳舞或爬楼时,都是在为自己的健康而运动。适宜的体力活动会使你感觉良好。每天30min中等强度的体力劳动是预防疾病、强健身体的最小运动量。  相似文献   
137.
刘子刚  王铭  马学慧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0):1814-1819
根据全国泥炭资源调查的结果, 运用有机质含量、干容重、泥炭储量、泥炭地面积等数据估算中国泥炭地有机碳储量,并探讨其碳储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泥炭地有机碳总储量约15.03亿t.在各省和各气候区分布不均匀,四川省(6.45亿t)和云南省(2.91亿t)泥炭地有机碳储量最丰富,占总储量的62.29%.各气候区中高原湿润区泥炭地有机碳储量最大(7.14亿t),特别是若尔盖高原泥炭地有机碳储量(6.30亿t)占总储量的41.92%.我国泥炭地有机碳密度一般在80~140kg/m3, 最大值为270~360kg/m3,最小值小于80kg/m3,其分布以燕山、太行山至横断山为界,西北部低,东南部高.泥炭地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均值为143.97kg/m2,滇南高原最高,达到637.06kg/m2.区域平均泥炭地有机碳积累强度为208.23 t/km2,若尔盖高原最高达3972.71t/km2.  相似文献   
138.
长株潭地区人为源氨排放清单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根据收集到的长株潭地区各类人为源氨排放的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系数,建立了长株潭地区2013年人为源氨排放清单,并根据空间特征数据进行了3 km×3km的空间网格分配.结果表明,长株潭地区2013年人为源氨排放总量为7.27×10~4t,排放强度为2.59 t·km~(-2);其中,畜禽养殖业和农田生态系统为最主要的氨排放源,氨排放分担率分别达58.60%和29.73%;畜禽养殖业中,肉牛、蛋鸡和肉猪是主要贡献源,分别占畜禽养殖业氨排放总量的26.26%、21.40%和18.43%;宁乡县、湘潭县和浏阳市为氨排放量较大的县市,分别占长株潭地区氨排放总量的17.49%、12.82%和12.02%;石峰区和岳塘区的氨排放强度最大,分别达到了9.14 t·km~(-2)和5.01 t·km~(-2).空间分布特征显示排放量较大的网格主要是大型点源.  相似文献   
139.
选取嘉兴市秀洲区和海宁市为研究对象,以乡镇区划为研究单元,采用综合源强估算法和GIS软件,对处理设施的氨氮(NH3-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进行定量估算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秀洲区处理设施的NH3-N和COD排放强度高于海宁市,而TP排放强度与海宁市差不多.秀洲区内,洪合镇各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均最高;海宁市内,盐官镇NH3-N排放强度最高,许村镇TP和COD排放强度最高.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加权指数法计算排污权重,再结合生态敏感性评价和环境功能区划,筛选出运维和监管优先控制区.秀洲区内,洪合镇、王江泾镇、油车港镇被划分为优先控制区,该优先控制区内处理设施数量占比27.87%,排污权重占比72.42%,通过重点监管17.66%的设施,可监管秀洲区59.98%的污染物排放.海宁市内,长安镇、许村镇、海洲街道、盐官镇、袁花镇被划分为优先控制区,该优先控制区内设施数量占比69.10%,排污权重占比71.23%,通过重点监管16.85%的设施,可监管海宁市43.54%的污染物排放.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设施的运维监管效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0.
万伦来  李康玮  娜仁  杨峻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10):4473-4480
为揭示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服务胁迫作用的阈值效应,在构建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服务胁迫阈值模型的基础上,从土地破坏、地下水资源破坏、大气污染3个维度分析估算了淮北市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胁迫阈值,并探究了1990~2016年该地区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服务胁迫作用时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淮北市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胁迫作用存在显著的阈值效应,其中,土地破坏、地下水资源破坏、大气污染3大胁迫因子的胁迫阈值分别为1803.19hm2、33253.23×104t和888.81×108m3.1990~2016年淮北市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服务胁迫作用呈现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其中,1990~2009年该地区煤炭开采所造成的土地破坏、地下水资源破坏、大气污染均未超过阈值范围,生态系统服务运行状况良好;但是在2010年之后,由于该地区煤炭开采造成的地下水资源破坏超出阈值范围,从而导致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出现恶化趋势,不过2015年以来恶化趋势有所减缓.因此,该地区必须加快绿色矿区建设,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着力防范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胁迫作用超出阈值范围,以保障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