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8篇
  免费   332篇
  国内免费   953篇
安全科学   567篇
废物处理   59篇
环保管理   249篇
综合类   2667篇
基础理论   404篇
污染及防治   283篇
评价与监测   282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397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81.
依据藻类生命力强、繁殖快、对环境条件变化反应敏感的特点,在污染源废水监测中日益受到重视,但其质量保证体系还不完善,而参比毒物是生物毒性监测采取的重要质量保证措施,控制毒性监测数据的可信程度,使毒性监测数据实验室间相容可比.通过二氯化汞、叠氮化钠、砷、重铬酸钾、硫酸镉、硝酸铅、敌百虫、乐果8种毒物对斜生栅藻的生长影响(细胞数、光密度)试验研究,确定HgCl2、NaN3、CdSO4都可以作为藻类阳性参比毒物,废水毒性监测结果可采用藻类生长阻碍率和相当于硫酸隔浓度值表示.  相似文献   
982.
北京大气中NO、NO2和O3浓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臭氧(O3)是城市污染大气中的首要光化学污染物,其变化规律与氮氧化物(NOx=NO NO2)关系密切.采用49C臭氧分析仪和42CTL氮氧化物分析仪对北京城区O3和NOx浓度进行了连续观测,时间为2004-08~2005-07.结果显示,O3和OX(O3 NO2)浓度在午后15:00左右出现峰值,NOx呈双峰态日变化,在07:00和23:00左右出现峰值.不同季节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存在差异,O3和NOx浓度分别在夏季和冬季达到最大.NOx浓度存在100×10-9(体积分数)的"分界点",NOx低浓度时以NO2为主,NOx高浓度时NO占大部分.OX区域贡献和局地贡献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前者主要受区域背景O3的影响,在春季最大,后者主要受局地NOx光化学反应的制约,在夏季最强,同时OX组分呈现显著的昼夜差异.  相似文献   
983.
不同碳源和碳氮比对一株好氧反硝化细菌脱氮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利用间歇培养装置研究了好氧条件下丁二酸盐、乙酸盐和苹果酸盐3种不同碳源对好氧反硝化细菌X31脱氮性能的影响,并就不同碳氮比(C/N)条件下菌株X31的反硝化能力展开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碳源种类对菌株硝酸还原酶活性有明显影响.以丁二酸盐和乙酸盐作为碳源时,其脱氮效果均要明显好于苹果酸盐作为碳源.以乙酸盐作为碳源时菌株的反硝化速率要稍高于丁二酸盐作为碳源,其反硝化速率可以达到11.86 mg·g-1·h-1.不同碳氮比(C/N)条件下,X31菌株的好氧反硝化能力亦不相同.当C/N大于5时,脱氮率能达到90%以上.最适宜的碳氮比是5~6,在此区间能进行完全的反硝化.当C/N在1~14之间变化时,硝酸盐还原基本都发生在菌株生长的第4~10 h,整个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浓度一直保持在极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984.
污泥土地利用的风险评价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污泥土地利用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处置方式,目前已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如何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污泥土地利用过程带来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是我国污泥合理、科学地进行土地利用的前提.美国历时11年对污泥中23种重点污染物进行了系统的风险评价,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风险评价方法.本文主要介绍美国环保局(EPA)如何通过风险评价的方法制定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并对这些方法应用于我国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5.
1 前言铀、钍为锕系天然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它们是人体非必需的有害元素,调查其在土壤中的背景含量,甚为重要。关于土壤中铀和钍的背景含量,早先,美国曾在大陆连片地区的土壤元素背景含量研究中有所提及;80年代初,我国测定了湘江谷地和松辽平原部分土壤样品中的铀和钍;“七五”期间,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台湾省外),以及8个沿海城市的41种土类,采集了未受污染的表层土壤样品860余个,用中子活化分析法测定铀和钍的含量,首次给出了全国的背景含量和东部森林、8沿海城市(郊区)的背景含量。 2 中国土壤铀、钍的含量及分异  相似文献   
986.
大同市大气颗粒物中苯并(a)芘的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同市三个不同功能区于冬、夏两季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每日采样分为早晨、午间和晚上三次,对其中的苯并(a)芘进行分析测定.研究发现:该市大气颗粒物中苯并(a)芘浓度早晚高,午间低,采暖期大于非采暖期.除此以外,苯并(a)芘的日变化还与人类活动及相关气象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87.
苯通过活性炭固定床的透出浓度与时间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法,测量苯的不同进样浓度,通过活性炭床透出浓度(C)与时间(t),绘制C-t曲线图。各图形均类似反正切曲线。以曲线对应的函数。建立了反正切函数的线性关系方程C=A Ktg^-1(t-τ),作为数学模型基础。对该方程求时间的导数,获得透出速度分布方程,当C等于进样浓度C0的1/2时,t=τ,有最大速度K,它是吸附剂对吸附物作用的特征常数。为了验证数学模型可靠性,经相关与回归计算。结果显示,透出浓度与时间的反正切值之间,均呈高度正相关(r≥0.9927)。初步认为,建立的C-t方程是可行的,但由于进样浓度不同,方程的有关常数不一样,使之不便应用,然而,由于方程常数K和τ的对数与进样浓度的对数高度线性相关(r≥0.9999)。常数为进样浓度的指数函数,于是,用进样浓度C0代替K和τ,使方程可适应于不同进样浓度下的应用。同时,还讨论了活性炭吸附苯过程中稳定及非稳定吸附的定量关系和相关机理。  相似文献   
988.
大气扩散高斯模式的灵敏度系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大气扩散高斯模式各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 ,了解各因素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灵敏程度 ,结果表明提高烟囱高度对于降低污染源附近的浓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而要降低污染源远处的浓度 ,则必须着重于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989.
黄海和东海海域沉积物的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分析了黄海和东海陆架浅海区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油类、Cu、Zn、Pb、Cd、Hg、Cr、As、总氮、总磷的含量,通过对数据进行适当的数理统计处理,计算出了黄海和东海陆架区各化学要素的背景值。以此背景值作为评价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确定了调查海区沉积物中各化学要素的贫化区、背景值区、超背景值区和异常富集区。  相似文献   
990.
张毅 《环境导报》1991,(6):7-12
本文调查了广州东北部赤红壤地区的土壤、植物中砷的环境背景值,探讨了广州赤红壤中砷背景值的含量特征,发生和分布规律,不同形态的组成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广东赤红壤与华南砖红壤、红壤进行了砷背景值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