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7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738篇
安全科学   310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86篇
综合类   1525篇
基础理论   307篇
污染及防治   300篇
评价与监测   71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本文通过对山东某电厂原有脱硫装置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的探讨,指出改进防腐蚀技术的必要性,并通过对防腐改造工程的技术更新过程和施工安全标准的介绍,说明新技术改造的基本要求和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进一步验证了烟囱钢内筒APC防腐蚀技术的实用性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2.
从深圳福田红树林中分离出一株细菌,对球形棕囊藻有溶藻活性,通过形态鉴定为假单胞菌属细菌。将球形棕囊藻、藻过滤液和提取的溶血毒素与细菌共培养,通过荧光显微计数及平板计数研究活细菌数和可培养细菌数,结果表明:当细菌直接与棕囊藻共培养时,细菌很快进入VBNC状态,细菌能够促进棕囊藻溶血毒素的积累。而将细菌置于透析袋中与棕囊藻一起共培养时,棕囊藻对细菌的VBNC状态影响不大,细菌对棕囊藻溶血毒素的积累无影响。对数期、稳定期棕囊藻培养过滤液和溶血毒素均可使细菌很快进入VBNC状态,溶血毒素可能在球形棕囊藻在被牧食及抑制其他竞争者中(化感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3.
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水质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5—2010年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采取方差分析对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对京杭大运河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氨氮浓度在2006—2010年间虽有明显下降,但仍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水质要求,为劣V类水,总磷亦有明显下降,但在2008—2010年3年间其浓度略有波动,在IV类和V类水质之间浮动;2005—2008年间其水质处于污染状态,2009—2010年水质较好,为轻污染。该研究结果可为苏州高新区河流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
营养盐水平对念珠藻胞外有机物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飞  刘晓媛  徐冰冰  贲岳  封莉  张立秋 《环境科学》2012,33(5):1556-1563
以我国湖泊典型固氮蓝藻发状念珠藻(Nostoc flagelliforme)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氮、磷营养盐对发状念珠藻生长特性及其胞外有机物产生的影响.采用藻细胞浓度计数法表征发状念珠藻生长特性;分别采用溶解性有机碳(DOC)、三维荧光光谱(EEM)和紫外-可见光谱法,从总量和主要物质方面分析了发状念珠藻胞外有机物的产生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氮、磷营养水平下,发状念珠藻的4个关键生长时期基本相同,氮是控制发状念珠藻生长的关键营养控制要素;氮营养元素浓度的增高,有利于发状念珠藻产生胞外有机物,其产生量逐渐增大,而磷营养元素浓度的增高对胞外有机物产生量贡献较小,氮营养盐是发状念珠藻产生胞外有机物的关键限制因子;通过EEM谱图分析,发状念珠藻胞外有机物主要以类氨基酸类物质和类富里酸物质为主.以磷为控制营养盐时,类富里酸是主要的胞外有机物之一,以氮为控制营养盐时,类富里酸产生量极低;作为主要的胞外有机物,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产生规律显著不同,其中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碳水化合物含量.  相似文献   
95.
芽孢杆菌 B1胞外活性物质对球形棕囊藻的溶藻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蔷  赵玲  尹平河 《环境科学》2012,33(3):838-843
从珠海香洲码头赤潮海水中分离获得1株对球形棕囊藻有显著溶藻效果的芽孢杆菌B1,研究了B1对棕囊藻的溶藻作用方式,溶藻过程中藻细胞结构变化,并采用透析、乙醇沉淀、有机溶剂萃取、酸碱及热稳定性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溶藻活性物质的性质.结果表明,B1无菌滤液对棕囊藻有较强的溶藻效应,除藻率达94.9%,B1通过分泌活性物质间接对球形棕囊藻的生长产生抑制;藻培养液中加入B1无菌滤液16 h后,藻细胞发生团聚,细胞壁失去完整性,56 h后藻细胞破碎,胞内物质溶出;相对分子质量<3 500的分泌物是溶藻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质,具有较强极性和热稳定性,在121℃加热20 min后,仍然有良好的溶藻能力,除藻率达92.6%,活性物质在pH 9.0左右溶藻能力较强,在乙醇中不发生沉淀反应,由此推测该活性物质为含有酸性或碱性基团的非生物活性分子,不属于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物质.  相似文献   
96.
基于CFD的内构件强化内循环流化床流场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流化床内部流体结构的复杂性和缺乏有效放大设计理论的问题,以漏斗型导流内构件强化的内循环流化床的气液运动为研究对象,利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构建了能描述其复杂流动的CFD数学模型,通过宏观流场、气含率分布、液体速度分布解析内构件对气液混合传质的作用原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双流体模型能较好地揭示流化床内气液流场结构,流...  相似文献   
97.
温室条件下UV-B辐射对蓝藻结皮生长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V-B辐射是野外蓝藻结皮经常面临的一种环境胁迫因子.报道了温室条件下UV-B辐射对蓝藻结皮形态、生理和超微结构特征的影响.在本研究中,首先通过接种具鞘微鞘藻和爪哇伪枝藻形成初始蓝藻结皮,接着以初始蓝藻结皮为材料进行3种辐射处理:光合有效辐射、UV-B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和N-乙酰半胱氨酸+UV-B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在...  相似文献   
98.
渔民湾污水排放区自主运营1座流量为129m3/d的曝气式氧化塘处理系统.为保证水质满足对粪大肠菌群、总余氯(TRC)、碳生化需氧量(CBOD)和总悬浮固体(TSS)等指标的要求,出水中的硝酸盐和藻类含量问题一直是管理  相似文献   
99.
Biosorption of silver ions onto Bacillus cereus biomass was investigated. Overall kinetic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necessary contact time for the attainment of equilibrium. It wa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biosorption process was best described by pseudo 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The crystals detec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suggested the precipitation was a possible mechanism of biosorption. The molecular genetics of silver resistance of B. cereus biomass was also detected and illustrated by a whole cell sensor tool.  相似文献   
100.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new humic acids isolated from Yakouren forest (YHA) and Sahara (Tamenrasset: THA) soils (Algeria) and commercial humic acid (PFHA) on polyaniline emeraldine base (PEB) were studied at pH 6.6. Also the ad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such as Cd2+, Zn2+ and Ni2+ on humic acid-polyaniline systems (HA-PEB) was investigated at the same conditions. HA-PEB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nfrared spectrometry and cavity microelectrode. In addition, batch adsorption and cavity microelectrode were used in the adsorption study of Cd2+, Zn2+ and Ni2+ on HA-PEB. To develop biocaptors of polluting metals using a cavity microelectrode modified by HA-PEB systems, the adsorption kinetic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were investigated. The SEM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resence of humic acid affected the PEB surface and caused the formation of a granular morphology.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ies (qmax) of PFHA, THA and YHA determined by adsorption isotherms were 91.31, 132.1 and 151.0 mg/g, respectively. Batch adsorp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qmax of Cd2+, Zn2+ and Ni2+ on HA-PEB followed the order: THA-PEB > YHA-PEB > PFHA-PEB. The voltammograms obtained with HA-PEB modified cavity microelectrode showed the appearance of new redox couples reflecting the adsorption of HA on PEB. Metal-humic acid-polyaniline voltammogram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ppearance of oxidation-reduction couples or reduction wave corresponding to metal. Finally, the result may be exploited to develop a biocaptor based on the cavity microelectrode amended by THA-PEB and YHA-PE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