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3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89篇
安全科学   238篇
废物处理   77篇
环保管理   577篇
综合类   2293篇
基础理论   139篇
污染及防治   81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327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81.
为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新近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重大意义,介绍了全国人大环资委起草这部法律的现实考虑和遵循原则,阐释了《可再生能源法》确立的五大法律制度和措施,最后提出了适用本法需注意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982.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我国石油消耗增长迅速.2003年我国原油加工3.4亿吨,其中进口原油1.59亿吨.  相似文献   
983.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作为广东省经济次发达地区的肇庆市,在当前承接珠三角产业,劳动力"双转移"的情况下,要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984.
由于清洁能源属于新兴能源,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阻力,政府应该加大对新清洁能源开发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对清洁能源开发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经费补贴,为此类行业的发展提供坚实后盾,并在此基础上尽量排除清洁能源开发中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为清洁能源开发行业发展带来信心和希望。  相似文献   
985.
公开申明     
《能源环境保护》(以下简称本刊)2012年第26卷第3期刊登的论文《金尾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作者:李礼,谢超,陈冬梅,冯一鸣)系作者于2011年10月9日投稿至我刊,因本刊编辑部工作的疏忽,在本刊征稿启事中约  相似文献   
986.
工业管道是企业输送水、空气、天然气等能源物质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厂区内各种工业管道遍布,明敷暗敷纵横交错,阀门、接头复杂繁多,环境恶劣。而空压机又是企业内制造压缩空气的主要设备,气体贮罐和管道均为受压容器,可能发生泄漏而导致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87.
988.
989.
借助于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视角,利用2000-2011年十大城市群99个城市数据,首先结合城市引力模型来计算中心城市与腹地城市引力强度与中心城市自身引力强度之比来描述城市群中心城市与腹地城市经济联系转化的相对程度,通过给出设定的0.4-0.6之间的边界标准并使获得的比值与之相比较,比较结果可以描述中心城市规模密度及中心城市与腹地城市规模密度转换差异并对城市群"圈层"结构进行测度;其次在城市层面建立实证模型对城市群"圈层"结构降低能源强度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在控制了一系列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后,回归结果显示,城市群由于集聚程度的饱和而出现向外扩张的趋势,随着次一级经济发展带的不断形成,这种循环运动增强了中心城市的影响力,从而使得中心城市和周围城市所在区域形成了表征区域集聚的城市群"圈层"结构,该圈层结构是在聚集效应和拥挤效应共同作用下通过合理布局从而最终达到降低能源强度的目标。但随着集聚程度的饱和,在0.45边界标准之后,拥挤效应的约束性作用显现,降低能源强度程度显著变小,在0.6边界标准降低能源强度程度达到了最低,控制政府干预的核心影响因素城市市区个数变量发现,"行政区经济"会间接通过增强行政成本而提高了能源强度,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这些实证研究结果具有显著的政策含义,通过进一步探寻空间和市场力量共同降低能源强度的可行选择,推动空间节约式的布局道路,使得城市群的层级形成为提升能源效率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90.
从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的技术特性出发,在考虑发电、供热不等价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体化碳排放指标。针对典型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我国当前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的碳减排效果十分明显。即使余热得不到充分利用,也能获得一定的减排收益。同时,敏感性分析表明,原动机效率对减排效益的影响不容忽略,而热源系统性能的影响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