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0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安全科学   257篇
废物处理   72篇
环保管理   643篇
综合类   2548篇
基础理论   157篇
污染及防治   110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342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41.
建筑和建造部门:可持续的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社会为实现真正的可持续性所做的努力中,建筑和建造业比其他严业部门的潜力可能都要大。  相似文献   
842.
以油菜菌核病病株菌核为诱饵,从油菜地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 CCTCC M203020).以生物防治能力好的CBS148.96为对照菌株,比较了两者在油菜叶上对油菜菌核病菌抑制作用和在土壤中对菌核的致腐能力及条件.结果表明:C.minitans CCTCC M203020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及适用的pH范围(4.0~7.0)均优于CBS148.96,适片于油菜菌核病的生物防治.具体表现在:(1)C.minitans CCTCC M203020能够完全限制病原菌在叶面的进一步扩展(已萌发孢子率为800A时),而CBS148.96则不能;(2)C.minitaras CCTCC M203020与CBS148.96的生长特性及培养条件相近,但其菌体生长和孢子产量分别高出60%和12%,并发现该菌株在PDA上产生孢子的最短周期是3.5~4d,较优培养条件为:20℃、初始pH5.0~6.2、空气湿度90%~97%;敛腐菌核的较优条件为:10^1~10^4孢子/菌核,土壤湿度80%~100%,pH4.0~7.0,图7参19  相似文献   
843.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及其固碳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利用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估算中国分县农田土壤碳库及其变化量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分省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估算各省市自治区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比较旱田与水田固碳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笔者所得到的中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可代表在199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田土壤经过耕种后所能达到的碳含量的平衡值,为农田选择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栽培措施和施肥方式以固定更多的碳素提供依据。在分布上,中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以华北地区较低,以华北地区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递增。在199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为-0.969 Pg。从单位面积的固碳潜力看,以西藏自治区最高,黑龙江省最低;从分布看,从南向北有逐渐递减的趋势。中国水田比旱田有更大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844.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及其固碳潜力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在利用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估算中国分县农田土壤碳库及其变化量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分省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估算各省市自治区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比较旱田与水田固碳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笔者所得到的中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可代表在199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田土壤经过耕种后所能达到的碳含量的平衡值,为农田选择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栽培措施和施肥方式以固定更多的碳素提供依据。在分布上,中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以华北地区较低,以华北地区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递增。在199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为-0.969Pg。从单位面积的固碳潜力看,以西藏自治区最高,黑龙江省最低;从分布看,从南向北有逐渐递减的趋势。中国水田比旱田有更大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845.
青海省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村的能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海省为例,探讨了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村的能源问题及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青海省农村由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商品能源供应不足,生活能源利用率低下,可再生能源资源破坏严重等特点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提出了解决青海省农村能源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46.
运用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对宿迁市老工业区的改造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47.
培养藻类制取生物能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是全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用藻类替代传统作物生产生物能源是生物质能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对藻类培养条件、光生物反应器型式、藻类基因工程、藻细胞收集方法以及能源藻类生产系统的研究成果。研究认为,以藻类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指出了今后能源藻类生长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48.
利用煤矸石制备低环境负荷型水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矸石是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废渣之一,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与研究了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现状,着重探讨了煤矸石在我国水泥工业中的应用,并从材料学、热学和环境学等交叉学科入手研究了利用煤矸石生产低环境负荷型水泥的控制理论与技术及其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49.
本文运用IPCC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方法,在省际层面测度了我国家庭部门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并基于扩展的STIRPAT和Kaya模型,构建家庭部门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子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2003-2012年分省面板数据样本及城乡子样本进行系统GMM估计。本文研究表明,第一,我国城乡家庭部门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在近十年都呈快速上升趋势,家庭部门碳排放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特征,高碳排放地区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水平较低;第二,城乡家庭部门生活能源消费的上期碳排放量对本期碳排放产生重要的正向影响,这反映出我国家庭部门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惯性特征和路径依赖性,是一种动态自适应机制;人口规模、居民消费水平、能源消费结构、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费强度和城镇化因素,都对我国居民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及人均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影响,城乡之间的家庭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存在差异。本文研究得到如下启示及政策含义:家庭部门碳减排将是一个有步骤、分区域的渐进过程,我国碳减排政策应当兼顾消费升级和碳排放的双重目标,努力构建分层次碳减排的适应性预期机制。具体而言,一方面应着眼于引导和激励居民低碳消费,缓解人口规模增加、消费水平提升和城镇化对家庭部门碳减排的压力;另一方面要通过能源价格改革、财政政策和环境规制政策等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断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清洁能源的消费。同时,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改造等科技手段提高煤炭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这些政策将更有利于城镇家庭部门碳减排。  相似文献   
850.
该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全球蔓延引发的全球价值链(GVC)危机和俄乌冲突为背景,利用投入产出表的风险分析和地缘政治推演方法,基于最新的碳排放和能源贸易数据,从气候治理困境、全球价值链危机、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三个维度来分析全球价值链风险和能源安全问题,推演世界能源贸易走向变化和地缘政治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该研究的主要发现和观点是。①全球价值链的断链、碎片化、断供乃至停产,已经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亟须重建疫情后的安全、稳定、有韧性、绿色和持续的全球价值链体系。②俄乌冲突以来世界能源贸易走向和流量出现很大变化,能源供应链逐渐形成“欧美供应链”“欧亚供应链”“日澳印美供应链”“OPEC供应链”和“欧洲供应链”五条供应链,其中以美国加大向欧洲出口液化天然气最为突显,而俄罗斯大幅增加对亚洲国家的能源出口形成了新的“欧亚能源供应链”。③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正在向美国强化对欧洲的控制来共同抑制俄罗斯、打造亚太“四边机制”以对抗中国的方向发展,能源安全已经和地缘政治捆绑。④中国应当起到地缘政治“平衡器”的作用,避免冷战和“准冷战”局面的出现,保障自身的能源安全,积极稳妥地推进“双碳”目标,稳定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该研究的结论认为:“双碳”目标给中国设定了一个能源转型、经济转型、发展方式转型的时限,而近年来欧美等国的“去中国化”措施和全球价值链危机等,倒逼中国加快产业转型、贸易升级和经济结构合理化,打造升级版的“世界工厂”,全面实现高质量的、绿色的进而净零碳排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