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6篇
  免费   606篇
  国内免费   1751篇
安全科学   604篇
废物处理   59篇
环保管理   340篇
综合类   4151篇
基础理论   818篇
污染及防治   304篇
评价与监测   319篇
社会与环境   278篇
灾害及防治   330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07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401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349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350篇
  2014年   480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951.
基于相对湿润度的干旱指数分析方法,应用中国西南1958—2012年气候资料,分析近55年中国西南春季干旱10年际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58—2012年西南春季干旱发生频率呈东北向西南递增分布特征,春季干旱发生频率80%以上区域分布于云南高原、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区域;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的部分区域几乎每年春季均会出现轻度干旱。重旱和特旱主要分布于川西高原南部、川西南山地和云南高原北部区域。西南春季轻旱、中旱和重旱以上干旱平均发生区域占研究区域总面积分别为42%~45%、16%~29%和1%~8%,春季轻旱发生面积呈波动变化,中旱和重旱发生面积呈略减少趋势。云南高原、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春季干旱强度大,但干旱强度振荡幅度小,年际波动小;川东盆地、贵州高原春季干旱强度虽然相对较小,但干旱强度振荡幅度大,年际波动大。西南春季干旱变化经历了5个明显的变化阶段,即20世纪60年代,干旱强度逐渐增强;70年代,干旱强度逐渐减弱;80年代到90年代初,干旱强度又一次加强;在90年代中期到2004年,干旱强度再次减弱。西南春季干旱指数存在显著的2~3 a和7~8 a周期振荡,春季轻旱发生面积呈波动变化,中旱和重旱发生面积呈略减少趋势。2005年后干旱指数累积距平呈负增长趋势,干旱强度逐渐增强,预计未来10年干旱强度可能将增强。  相似文献   
952.
淮南市城区地表灰尘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地表灰尘中重金属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危害,为研究城市中不同功能区地表灰尘重金属的含量和潜在生态危害水平,以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市的地表灰尘为研究对象,采集工业区、商业区、交通区、文教区、居住区和公园绿地等6种功能用地共40个点位的地表灰尘。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和DMA-80直接测汞仪测定Zn、Pb、Cu、Cr、Cd、Ni、Co、V、Hg的含量,分析其在不同功能区地表灰尘中的分布特征、相关性及可能的来源;并应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在不同功能区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淮南市地表灰尘中 Zn、Pb、Cu、Cr、Cd、Ni、Co、V、Hg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是202.59、74.63、62.74、110.69、0.57、35.82、12.18、50.95和0.105 mg·kg-1,其中Zn、Pb、Cu、Cr、Cd、Ni、Hg的平均含量分别是淮南市土壤背景值的3.47、3.17、2.04、1.21、9.50、1.12、2.56倍,是中国土壤背景值的2.73、2.87、2.78、1.81、5.88、1.33、1.62倍。2)9种重金属中,Zn和V的含量在不同功能区分布相对均匀,其他重金属在不同功能区含量均表现出较明显的空间异质性。3)不同功能区中,Zn、Pb、Cu、Ni、Co、V、Hg的平均含量在工业区最高,Cr 和 Cd 的平均含量在交通区最高。4)不同重金属的相关性表明,Zn、Pb、Cu、Cd、Ni 等5种元素有同一来源,Co 和 V 有同一来源。5)单项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为 Cd〉Hg〉〉Pb〉Cu〉Ni〉Co〉Zn〉Cr〉V。不同功能区9种重金属复合生态危害均处于强生态危害水平(300≤RI〈600),其中工业区和交通区潜在生态危害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953.
根据2013年3月西安市雁塔区高层建筑的昼夜观测资料,分析近地层大气ρ(NOx)的垂向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观测期间ρ(NOx)日均值为0.100~0.120 mg·m-3,逐日波动不大;其值随高度上升而增大,但不同时段存在差异,在53~65 m高处达到最大值;≤29 m高处在14:00—16:00达到最大值,22:00—00:00降至最低;35~65 m高处白天持续升高,20:00达到最大值,22:00降至最低值后缓慢升高;71~83 m高处则在22:00—00:00降至最低后又很快升高。认为ρ(NOx)变化受人为源排放、大气稳定度、天气形势、城市冠层及其他气象条件的综合影响,与气压、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54.
选取广西合山的一座煤矸石堆,研究其周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空间分布特征。沿西南、东北、东南3个方向,采集距煤矸石堆不同距离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结果表明:在该研究区域内16种优先控制PAHs均有检出,5~15、45~55和85~95 cm深度土壤PAHs总含量范围分别为1 152.0~11 146.4、241.8~4 867.7和116.4~2 666.0μg·kg-1,存在严重的生态风险;平面上,随距矸石堆距离由近及远,土壤中PAHs含量由大到小变化,垂向上,由浅到深,PAHs含量也呈递减变化,且沿程与垂向上的变化趋势都是先急后缓;土壤中PAHs含量的平面分布主要受控于风向和坡度,垂向分布受控于PAHs本身的水溶性和土壤性质;通过相关分析认为Nap、Phe、Fle、Bbf、Chr和Fla这6种化合物是研究区煤矸石堆周边土壤中PAHs的特征化合物类型,重环PAHs相较于轻环PAHs受除煤矸石堆以外的其他污染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55.
三江源区玉树县和玛多县土壤汞含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2年7至9月在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三江源地区的玉树县和玛多县采集175个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2地土壤化学性质和汞含量,研究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TOC)含量与汞含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三江源区土壤汞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pH均呈弱碱性,且TOC含量丰富;与玉树县相比,玛多县土壤碱性更强,但TOC含量偏低。研究区域土壤汞含量算术平均值为0.034 mg·kg-1,低于国家土壤平均背景值,但若与1990年青海全省平均土壤汞含量的背景值相比,研究区域土壤汞含量明显偏高。灰褐土汞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种土壤类型,但其他4种类型土壤汞含量平均值几乎无差异。空间分布特征显示,玉树县表层土壤汞含量高于玛多县,这与两县的城镇发展成熟度和产业结构不同有关;土壤汞含量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镇或交通枢纽旁。三江源区土壤汞含量与pH值之间存在相关性,与TOC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05,n=90,P0.05);与玉树县相比,土壤pH值较高、TOC含量较低的玛多县汞含量偏低,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持续观测该地区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56.
铜是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暴露会对生物产生毒害效应。针对我国南方城市某湿地生态保护区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参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淡水和海水水质指南》,应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pee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方法和联合概率曲线(joint probability curve,JPC)方法评价水体中铜的生态风险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水体中铜浓度的管理限值。根据该湿地生态保护区生物调查历史数据以及其他文献数据,整理了415个本地物种的清单,通过美国环境保护署ECOTOX数据库以及其他文献共获取了13个物种的毒性数据,构建了Weibull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正态分布、对数Logistic分布、Logistic分布、BurrⅢ型分布和Gumbel分布等7个SSD模型。结果表明,利用13个本地物种铜毒性数据构建的SSD模型具有合理性,不同模型计算得到的湿地生态保护区水体中铜的总体风险期望值为0.054~0.121。其中,BurrⅢ型分布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据此推导得到以保护水生生态系统为目标的铜的高可靠性与中等可靠性触发值分别为2.55μg·L~(-1)和1.41μg·L~(-1)。考虑到管理目标的可达性和现状的生态风险水平,提出该湿地生态保护区水体中铜浓度的管理限值为3μg·L~(-1)。  相似文献   
957.
毒死蜱对我国南方稻区水域中12种淡水鱼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死蜱作为稻田常用农药,普遍存在于稻区沟渠、池塘和河流中,从而对生活在其中的鱼类具有潜在风险。通过短期暴露试验,比较了毒死蜱在纯水、水-沉积物体系中对淡水鱼的毒性效应,进一步研究了毒死蜱在不同鱼体内的生物富集作用,以及对鱼脑Ach E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对12种淡水鱼均表现为高毒或剧毒,最敏感的是太阳鱼,但体系中沉积物的存在会通过吸附作用降低农药对鱼类的毒性;毒死蜱在鱼体内表现为中等或高富集性,其中斑马鱼的富集系数最大;毒死蜱对鱼脑Ach E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以虹鳟最敏感。研究结果为稻田常用农药对水生态环境中鱼类安全的风险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8.
以大冶冶炼厂地区的东岗河为例,分析有色金属冶炼区铊的水环境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水中的铊含量明显异常(严重污染区的平均含量为15.07ng/mL。远超过饮用水源水中铊的最高允许浓度0.1ng/mL).且与水体pH值、Cu^2 、Pb^2 等含量显著相关;铊与Pb等亲铜元素呈类质同像。宏观上与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伴生.因此后者成为研究区铊的重要来源。最后,对铊所造成的环境危害效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提醒人们提高对铊污染的警惕性以及加深对铊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9.
阐述了H2S对设备的腐蚀机理,具体分析了催化裂化装置MIP-CGP技术改造后硫分布的新情况,从选材、工艺防腐、表面防腐、焊接质量控制和检测技术等方面提出了防硫化氢腐蚀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60.
赵玉峰 《安全》2005,26(4):9-11
随着文明进程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大量电视塔、广播站、雷达、卫星通信、微波等伴有电磁辐射的设备和活动也越来越多.这些设备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大部分电磁波辐射,都是有用发射,所以,环境中电磁波能量密度大,频谱增密,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电磁辐射本身,却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污染要素.所以,电磁波既是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信息载体和能量流载体,又是有害于人类生活的污染要素,其危害效应已受到国家环保领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