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4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302篇
安全科学   357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101篇
综合类   867篇
基础理论   111篇
污染及防治   185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11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微曝气垂直流湿地中4种基质的充氧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型曝气实验研究了公分石、火山石、500级陶粒、高强级陶粒4种基质和空白水柱分别在0.19、 0.38、 0.76 m3·(m2·h)-1 3种曝气强度下的充氧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曝气强度越大,氧转移速率常数KLa越大,填充了基质的模型的氧转移速率常数比空白提高了5~7.8倍;在0.19 m3·(m2·h)-1曝气强度下,500级陶粒和高强级陶粒的氧利用率最高,分别为14.39%和14.21%,火山石和公分石的氧利用率分别为13.11%和11.68%;随着曝气强度的提高,公分石的氧利用率明显高于其它基质,在0.38 m3·(m2·h)-1曝气强度下达到最大值14.04%,比该状况下空白模型的氧利用率高出3倍,火山石的氧利用率持续下降,在0.76 m3·(m2·h)-1曝气强度下,氧利用率为7.67%,500级陶粒和高强级陶粒的氧利用率较为稳定,维持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962.
不同微波能量输入条件下污泥中碳、氮、磷的释放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在54kJ和108kJ的微波能量输入条件下碳、氮、磷的释放情况,处理后混合液终温约为56℃、90℃.结果表明,相同污泥浓度条件下,增加微波输入能量后污泥上清液的总碳、有机碳、总氮及总磷浓度明显升高,污泥中总碳、总氮、总磷的释放率提高近1倍,最高分别可达5.26%、22.06%和33.15%,但无机碳、氨氮、正磷酸盐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统计分析表明,污泥浓度对总有机碳、总碳、氨氮、总氮、正磷酸盐及总磷的释放具有显著影响,而微波功率仅与污泥中无机碳的释放关联显著.污泥中碳、氮、磷释放的归一化分析结果表明,总磷释放对微波输入能量的利用效率最高,无机碳释放对能量利用率最低.在微波输入能量提高后,污泥浓度相同的样品的无机碳、氨氮及正磷酸盐的归一化指标P(X)平均降低了约67%、73%和56%.  相似文献   
963.
折流生物膜反应器是一种以活性炭纤维组合的膜载体为折流挡板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考察了活性炭纤维表面生物膜的挂膜情况,并针对不同停留时间和碳氮比情况下,生物膜同时去除有机物和氮的效果。结果表明,折流状况下,活性炭纤维挂膜效果好,5d后生物膜厚度达到3~4mm;在水温为18~23℃,pH值为7.1~7.4,进水DO为4.5~5.4mg/L,停留时间为8h,碳氮比为10的条件下,对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和60%以上。  相似文献   
964.
TiO2-WO3 hybrid photocatalysts were prepared using wet-chemical technique, and their energy storage performance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ctrochemical galvanostatic method. TiO2 powder was coupled with WO3 powder, which was used as electron pool and the reductive energy could be stored in. As a result, the prepared TiO2-WO3 had good energy storage ability while pure TiO2 showed no capacity and pure WO3 showed quite low performance. The energy storage ability was affected by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WO3 and ca...  相似文献   
965.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与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建设低碳城市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途径.在分析国内外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目前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主要包括:典型发展模式、定量评估与平台建设和制度设计等方面.要建设低碳城市必须制定科学的低碳城市规划,摸清低碳城市的演化机理,从城市系统结构、功能、能量流、物质流低碳化等4个方面入手,在城市规划中全面贯彻低碳经济理念.  相似文献   
966.
水下发电装置中,喷嘴控制室的水动力分析是整个装置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为轻质流体的运动提供了动能,其在惯性力作用下驱动整个装置.采用三维雷诺时均守恒方程与湍流模型,考虑海水与细沙颗粒之间的双向耦合作用,通过FLUENT软件对流速、流动剪切应力等腐蚀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对相关性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967.
为了研究爆炸磁频率发生器在阻性负载情况下的能量累积和电流变化情况,从电路模型入手对直接向阻性负载馈电和通过脉冲变压器耦合馈电两种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直接馈电的情况下既无法得到电流放大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能量累积,而通过脉冲变压器耦合馈电可以得到有效的能量累积。  相似文献   
968.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密云水库上游流域磷循环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地表饮用水源地--密云水库流域进行了磷循环特征的研究;分析了研究区域内种植业、畜牧业、人口和简单子系统内部及子系统间的磷输入输出状况,以及系统整体的代谢效率特征,讨论了流域水体磷污染负荷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化肥、饲料添加剂和农药是流域磷输入的主要来源,占直接物质磷输入总量的52.9%;整个系统向环境输入磷2868.44t,其中的26.5%直接进入水体.②在水体磷负荷中,畜牧业系统的贡献最大,为1800.26 t,达到输出总量的82%,其次为种植业系统,占9.4%.③系统整体结构不协调.呈现单向和开放状态.研究区种植业系统运行出现磷亏缺,并具有区域性和不均衡性的特点;而畜牧业系统则出现磷盈余,整体结构不协调;畜禽的排泄物未能得到有效处置和循环再生,其中进入水体的量占畜禽粪尿磷总量的40.9%,从而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广泛的生态环境影响.④水体污染负荷与城市化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9.
Microorganism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moving pollutants from constructed wetlands. We investigated the microbial characteristics in a novel integrated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IVCW), which has been in operation in Wuhan, China since 1998. We used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FA) and amoA gene 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within the IVCW. PLFA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amount of bacterial PLF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ungal PLFA, but the total microbial biomass represented by PLFA index was low in the system. Microbial spatial distribution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bacterial (both G+ and G) and fungal biomass in the surface than in the subsurface layers. The ratios of monounsaturated to branched PLFA demonstrated that an anaerobic layer sandwiched by two aerobic layers existed in the IVCW, consistent with the redox potential results. Analysis of the amoA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Nitrosomonas-like sequences in the surface substrate of the downflow chamber and apparent diversities of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in the system.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microorganisms, despite their relatively low biomass, have inhabited the IVCW, and the results will offer some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microbe to system designers and managers.  相似文献   
970.
C/P比与磷回收对生物营养物去除系统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郝晓地  戴吉  胡沅胜  曹亚莉 《环境科学》2008,29(11):3098-3103
以生物营养物去除系统——BCFS工艺为基础,考察了不同C/P(COD/P)和厌氧上清液侧流比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源充足时,TP去除率稳定在87%左右,能够保证较低的出水TP(≤0.8 mg·L-1).当进水COD/P降低到24以下时,TP去除率迅速降至62%,出水TP升至5 mg·L-1以上.在此进水水质下,以厌氧池上清液侧流方式辅以化学磷回收;当侧流比增加至30%时,出水TP浓度降低至1 mg·L-1以下;相应的磷回收量为进水TP负荷的54%.因此,化学磷回收具有辅助生物除磷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