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6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720篇
安全科学   100篇
废物处理   98篇
环保管理   66篇
综合类   1164篇
基础理论   360篇
污染及防治   292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通过无细胞体系蛋白合成抑制活性的测定,结合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技术,对麻疯树核糖体失活蛋白(cur-c in)部分氨基酸残基进行特异性化学修饰,探讨维持curc in活性的必需氨基酸基团及修饰对curc in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组氨酸和半胱氨酸的修饰对活性没有影响.色氨酸和赖氨酸的修饰使curc in的活性分别下降了50%和100%,表明色氨酸和赖氨酸是维持curc in活性的重要残基.精氨酸修饰导致curc in的抑制活性完全丧失,内源荧光强度下降,最大发射波长发生红移,CD谱发生显著变化;表明精氨酸也是维持curc in活性的必需残基,并且对空间结构影响较大,推测对精氨酸的修饰破坏了精氨酸与其它基团的连接,导致curc in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失去和底物结合的能力,因而活性丧失.图3表1参34  相似文献   
932.
采用15种不同的微生物菌剂,以葡萄糖配水、中药提取废水、啤酒废水、氨氮配水等为基质,分别测定了微生物菌剂的耗氧速率和厌氧比产甲烷速率,以单位菌剂对不同基质的耗氧速率和厌氧比产甲烷活性为指标,比较了各菌剂对废水的适配性.根据测定结果选择活性高的菌剂,在试验室进行了菌剂对废水的连续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剂对同一种废水的好氧或厌氧活性不同,同种菌剂对不同废水的好氧和厌氧活性不同.废水的连续处理试验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No.8菌剂处理葡萄糖配水,系统有机负荷最高可达(COD)10.8 g L-1d-1,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采用No.10菌剂处理氨氮配水,好氧氨氮负荷可达(NH4-N )1.42 g L-1d-1,厌氧氨氮负荷可达(NH4-N )0.3 gL-1d-1,系统NH4-N 去除率可达90%以上.图2表3参8  相似文献   
933.
红花石蒜球茎凝集素的纯化及部分性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石蒜科植物红花石蒜(Lycorisradiata)球茎经生理盐水浸取、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Sepharose和SephacrylS-100分子筛层析得到石蒜凝集素(L. radiataagglutinin, LRA).经SDS-PAGE检测为单一蛋白带,亚基相对分子量Mr为12×103,SephacrylS-100凝胶过滤测定Mr约为45×103,表明LRA是由4个相同亚基组成的蛋白.LRA能凝集兔红细胞和大肠杆菌,最低凝集浓度分别为0. 95μg/mL和1. 9μg/mL;LRA还能凝集啤酒酵母细胞.糖抑制实验显示,甘露聚糖和甲状腺球蛋白能有效抑制LRA的凝血活性.促淋巴细胞有丝分裂试验结果表明,LRA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具有很强的促有丝分裂能力;同时,LRA能有效地降低II型人类单纯疱疹病毒(HSV-II)对Vero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的感染,ρ(IC50 ) =5~10μg/mL之间,并且在500μg/mL时对正常Vero细胞无细胞毒性. 图1表6参15  相似文献   
934.
侵蚀逆境下土壤有机碳的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使得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发生很大的变化。土壤侵蚀是陆地碳库衰减的主要动力之一,也是陆地碳汇与海洋碳汇相互作用的重要过程。文章对土壤活性有机碳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35.
川牛膝多糖硫酸酯的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2型活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传统的川产道地中药材川牛膝中提取多糖RCP,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了它的硫酸酯衍生物s—RCP,产物经红外鉴定,证实RCP硫酸酯化后羟基部分被硫酸基取代,在1250cm^-1和810cm^-1处显示了硫酸基的特征吸收峰值,ω(S)=8.27%,取代度Ds=0.569.体外实验研究了RCP和S—RCP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cell line)的细胞毒性和抗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的活性.细胞病变效应法(CPE)和MTT法结果表明RCP在6.0mg/mL以下,S-RCP在4.0mg/mL以下均无细胞毒性,RCP本身无抗病毒活性,经硫酸酯衍生后的S—RCP获得抗病毒活性,0.25—4.0mg/,mL的S—RCP能很好地抑制HSV-2引起的细胞病变,以0.5mg/mL的无环鸟苷(ACV)作为阳性对照,结果显示当S-RCP浓度为2.0mg/mL和4.0mg/mL时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效果与阳性ACV相当.图1表8参20  相似文献   
936.
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易志刚  蚁伟民 《生态环境》2003,12(3):361-365
土壤呼吸是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土壤碳流通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关键部分,对研究全球变化有非常重要影响。文章综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各种测量方法,比较了静态气室法和动态气室法的优缺点,认为动态红外气体分析法是最可靠的方法之一;探讨了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各种因素,指出在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中,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最大;最后提出了土壤呼吸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37.
SO2吸入对小鼠组织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SO2吸入对雄性小鼠组织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系统中的抗氧化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脂质过氧化物(TBARS)的影响探讨SO2的毒性作用机理.将昆明种纯系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成3大组,每组20只,每一大组再随机分成SO2吸入组和对照组(SO2吸入组10只,对照组10只).吸入组吸入SO2浓度分别为(22±2)mg/m3,(64±3)mg/m3和(148±23)mg/m3.分别检测其脑、肺、心、肝、肾组织中GST、G6PD的活性以及GSH、TBARS的含量变化.当SO2浓度为(148±23)mg/m3时,脑、肺、心、肝、肾组织中GST和G6PD活性以及GSH含量均比对照组达到极显著(P<0.01)或显著降低(P<0.05),而脑和肺、心、肝、肾组织中TBARS水平则是显著(P<0.05)或极显著升高(P<0.01),且各指标与SO2浓度间有显著的剂量依赖关系.SO2吸入可使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系统中的关键性酶GST和G6PD活性发生显著降低,可使抗氧化物质GSH含量显著下降,而脂质过氧化物TBARS则显著升高,最终使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系统发生大的变化,导致氧化损伤.图2表2参16  相似文献   
938.
青霉菌对活性艳蓝 KN-R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青霉菌(Penicillium X5)对活性艳蓝KN—R的吸附作用.通过对培养液的波谱分析和宏观现象的观察,结果表明,在72h内,脱色是由吸附引起的.当染料的浓度为100mg/L时,活菌体对染料的吸附率可达88.66%.本实验还研究了对实际应用和吸附过程有影响的几个因素,包括葡萄糖、NaCl、温度和pH.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在0-20g/L时,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菌体的干重相应增加,说明对活性艳蓝KN—R的吸附具有促进作用,但浓度在10-20g/L时,吸附作用不显著;而随着NaCl浓度(0-2%)的增加,吸附率却显著降低.最佳脱色温度为25℃,pH为4.0.活菌体与死菌体的生物吸附均符合Langmuir方程,活菌体比死菌体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吸附在菌丝体上的染料可以用甲酵进行洗脱,菌丝球在下次使用前用蒸馏水冲洗至pH中性,此菌丝球可重复使用3次.固8表2参11  相似文献   
939.
940.
张大仁 《环境化学》1996,15(6):536-540
本文对30种单取代苯衍生物的结构和毒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由于取代基的多样性和性质的各不相同,用量子化学计算所得电子性质参数,拓扑指数和某些经验参数作描述参数,均不能得到好的与毒性的相关性,为此,引入了与取代基相关的取代基活性基团表面积,再加上反映分子总体性质和形状分子表面积及三阶形状指数,所得回归方程较好反映了结构和毒性关系,这也说明了对于单取代苯衍生物,取代基在致毒作用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