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91篇
安全科学   136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714篇
基础理论   146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为了探究炉渣及生物炭施加处理对稻田土壤铁还原菌群落结构及甲烷排放的影响,在福州某平原稻田中分别进行施加生物炭、炉渣、生物炭+炉渣3种处理,测定早、晚稻生长期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和可培养铁还原菌数量,并比较施加处理与不施加处理稻田土壤铁还原菌群落结构组成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废弃物施加能够改变稻田土壤铁还原菌数量,晚稻生物炭施加组的铁还原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废弃物施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稻田土壤甲烷的排放,其中早稻混合施加组对甲烷排放的降低作用最为明显;福州平原稻田土壤中铁还原菌种类丰富,分布于10个门,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相对丰度占比之和大于95%.共鉴定出20个属,其中相对丰度较高的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厌氧粘细菌属(Anaeromyxobacter)、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等10个属,占样品中已知铁还原菌属的62.07%~66.58%;生物炭和炉渣主要通过改变土壤pH值及含水量影响稻田土壤铁还原菌群落结构,混合施加的影响比单一施加更为显著;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相对丰度与稻田土壤甲烷的排放通量呈显著负相关,是稻田中抑制甲烷产生与排放的主要铁还原菌属.  相似文献   
102.
周丛生物在环境领域有多种应用,载体作为其附着基质,有着重要作用。考察了5种载体上周丛生物的生物量、光合活性和基于16S rRNA和18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的群落特征,结果显示不同载体的周丛生物各有优势。PP上周丛生物的生物量最高(P0.05),初期蓝细菌相对丰度达59.62%,说明其有利于生物量积累和蓝细菌附着。接触角为22°的花岗岩上周丛生物初期原核与真核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最高,且Fv/Fm高于其他载体7%~9%,说明其适合更多种类微生物定殖,特别是高光合活性的生物附着,反映亲水表面更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定殖。樟子松的周丛生物氮含量仅次于PP,反硝化细菌相对丰度达29%,反映出氮转化潜力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3.
三沙永乐龙洞是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洞内存在有别于一般海洋环境的生物群落和物质循环。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三沙永乐龙洞内沉积物中的细菌种群组成特征,以期为揭示细菌在蓝洞内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2017年3月在三沙永乐龙洞内约150 m深处斜坡相距10 m(152 m和162 m深处)和洞底300 m三个深度收集沉积物样品,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比较研究三个不同深度沉积物中的细菌种群特征。测序共获得121690条优质序列,分类分析共检测出53个门、301个属和546种细菌。152 m、162 m和300 m深度沉积物中的细菌种群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66、5.72和5.55。三个深度沉积物细菌种群在组成及其相对丰度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同时物种组成上又存在一定相似性和重叠情况,如Chloroflexi(绿弯菌门)和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在三个深度沉积物中都为优势门,但其相对丰度不同,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分别为44.73%(152 m)、18.42%(162 m)和4.98%(300 m),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分别为13.29%(152 m)、23.00%(162 m)和44.88%(300 m)。分类分析还发现了很多参与硫素循环的菌类,如绿硫细菌、脱硫酸盐还原菌、脱硫酸盐菌、脱硫球菌、硫微螺菌等,它们在不同深度沉积物中的相对丰度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在龙洞沉积物中硫素循环非常活跃,同时在不同深度沉积物中细菌参与的硫素循环步骤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4.
选用两种δ15N差异显著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分别设置不同浓度的铵态氮和硝态氮来处理莱茵衣藻和蛋白核小球藻,通过分析微藻的稳定氮同位素组成变化,来研究微藻利用不同浓度、不同形态无机氮过程中的稳定氮同位素分馏特征。结果显示,在未添加无机氮的条件下,微藻利用有机氮时,生长缓慢,稳定氮同位素基本上不存在分馏;在添加低浓度无机氮(≤20 mmol/L)时,微藻的生长和稳定氮同位素分馏都随着无机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添加高浓度无机氮(20 mmol/L)时,微藻的生长趋于稳定,铵态氮条件下的微藻稳定氮同位素分馏继续加大,而硝态氮条件下的微藻稳定氮同位素分馏反而减小,可能与此时微藻硝酸还原酶的活力减小有关。  相似文献   
105.
某石油化工园区秋季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快速连续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对某典型石油化工园区2014年秋季(9、10、11月)大气中VOCs进行监测,并对其组成、光化学反应活性、时间变化特征和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秋季大气中VOCs的混合体积分数明显高于国内外其他城市和工业地区,且烷烃是大气中VOCs的最主要成分.研究区秋季3个月份大气中VOCs的混合体积分数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各种烃类的日夜变化特征明显:烷烃、烯烃和芳香烃呈现"单峰单谷"变化趋势,乙炔的变化趋势呈"W"型.PMF受体模型解析结果表明主要来源于天然气交通及溶剂、炼油厂的泄漏或挥发等过程,其次为其他交通来源,沥青对于研究区VOCs来源也有一定的贡献.等效丙烯体积和最大臭氧生成潜势对VOCs的光化学反应活性计算结果表明,烯烃和烷烃分别是各自混合体积分数的最主要的贡献者.  相似文献   
106.
某典型石油化工园区冬季大气中VOCs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TH-300B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在线监测系统于2014年12月~2015年2月对我国某石油化工园区的VOCs进行连续在线监测.分析了其组成特征、时间变化特征、来源以及光化学活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冬季大气中VOCs的混合体积分数较高,烷烃占据主导地位,占TVOCs的86.73%;TVOCs、烷烃、烯烃、芳香烃的昼夜变化特征均表现为夜间高而白天低,且烷烃、烯烃的变化与TVOCs较为一致.利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PCA-MLR)模型解析得到5个因子,分别表征燃料挥发源、工业排放源、汽油车尾气和植物排放混合源、柴油车尾气排放源和燃料燃烧源,其贡献率分别为60.02%、8.50%、2.07%、12.21%、17.20%.利用Propy-equiv法和MIR法计算得出该研究区冬季大气中各类VOCs对臭氧生成的相对贡献率的大小均表现为烷烃烯烃芳香烃,其中环戊烷、正丁烷和1-戊烯的贡献率较高,气团光化学年龄较长.  相似文献   
107.
华南某市生活垃圾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依据城市生活垃圾采样分析方法对华南某市20个街镇生活垃圾的物理性质和物理组成进行历时一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垃圾平均容重为0.22×103kg·m-3,垃圾三组分(水分、灰分和可燃物)所占比例分别为55.0%~66.9%、18.6%~30.3%、69.7%~81.4%,有机质含量比例为50.1%~58.0%,各研究区镇垃圾热值范围为6 570~9 652 k J·kg-1,平均热值为8 272 k J·kg-1,高于世界银行推荐的垃圾焚烧所需最低热值(7 000 k J·kg-1).其它物理组分所占比例分别如下:厨余类为39.8%~53.3%,橡塑类为16.5%~33.4%,纸类为5.61%~7.95%,纺织类为1.14%~5.16%,竹类为2.49%~5.12%,玻璃类为1.10%~1.47%,混合类5.86%~7.57%,灰土类2.46%~6.73%,金属0.1%~0.32%,陶瓷0.4%~0.69%.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纺织类、橡塑类、纸类、可燃物比重对焚烧有促进作用,厨余类、玻璃类、容重、灰分、含水率、灰土等则对焚烧有一定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108.
2018年间,采用气袋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采集并分析了江苏省某市汽车制造业VOCs排放成分组成及特点。结果表明:排放VOCs的主要物质为:乙醇、1-丁烯、丙酮、对间二甲苯、丙烯醛、1,2,4-三甲苯、乙苯、间-乙基甲苯、邻二甲苯、甲苯;此外还包括乙烷、乙酸乙酯、异丙醇等一些其他次要物质。排放的VOCs总体上以芳香烃、烷烃、醇类、烯烃为主,其次为酮类、酯类、醛类,而卤代烃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109.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与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法(EEM-PARAFAC),研究了广州市2014年12月~2015年1月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WSOC)和类腐殖质(HULIS)的吸光性和荧光光谱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冬季气溶胶中HULIS的芳香性(SUVA254)、腐殖化程度(HIX)和光吸收效率(MAE365)均高于WSOC.利用EEM-PARAFAC从WSOC和HULIS解析出了类富里酸(C1)、类腐殖酸(C2)和类蛋白(C3)这3种荧光组分.其中类腐殖质组分(C1+C2)分别占WSOC和HULIS中总荧光组分的78%和85%,说明类腐殖荧光组分是WSOC和HULIS的最主要组成,且HULIS富集了更多的WSOC中主要的类腐殖组分.另外,灰霾期的WSOC和HULIS表现出更高的芳香性、腐殖化程度和C2组分,说明灰霾期有助于大分子量吸光性有机质的形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SOC和HULIS的C1组分相对含量与HIX、MAE365、OCsec、K+、SO_4~(2-)和NH_4~+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C2与它们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说明,WSOC和HULIS中C1的降低和C2的增加会引起它们的腐殖化程度和光吸收能力的增强;同时生物质燃烧排放和二次气溶胶过程可能有助于C2组分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0.
人类致病菌(HPB)在市政污水中广泛存在,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以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为例,采集1年内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泥和生化处理出水样品,利用16S rRNA基因PCR扩增和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 HPB群落组成特征,研究了生化处理过程中水质理化指标与HPB群落组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进水和生化处理出水中HPB的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