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86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91.
纳滤浓缩液腐殖质组成及分子量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超滤装置对纳滤浓缩液的腐殖质组成及分子量分布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纳滤浓缩液中TOC(总有机碳)主要以腐殖质为主,约占总TOC含量的82%,腐殖质中以FA(富里酸)为主,约占总TOC的72.2%,HA(胡敏酸)含量较低,仅占9.8%。逐级超滤分离实验表明,纳滤浓缩液中有51.3%的腐殖质分子量小于1 k Da,大于10 k Da仅占3.45%;FA主要以分子量<1 k Da的小分子有机物为主,HA则主要集中在3 k Da以上。  相似文献   
92.
三阶段温度控制接种法对堆肥有机物质变化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提高堆肥效率,利用生活垃圾,采用三阶段温度控制技术进行微生物接种堆肥试验,并对堆肥过程中有机物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堆肥336 h,与普通接种法(CK)比较,三阶段温度控制接种法(TSCT)堆肥总有机碳(TOC)、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依次降低6.37%、6.57%;而腐殖质(HS)、胡敏酸(HA)、腐殖化指数(HI)分别增加了8.61%、16.75%、18.40%.通过对胡敏酸分子元素组成分析证实,堆肥后,普通接种法处理胡敏酸分子中C/H、O/C依次增加8.33%、6.25%;而三阶段温度控制法堆肥中胡敏酸C/H、O/C依次增加了18.33%、11.48%.以上结果表明,三阶段温度控制法可明显加快堆肥腐殖化进程,进而提高堆肥效率.  相似文献   
93.
富里酸在水体多环芳烃光化学降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氙灯作为模拟光源,对水相中5种不同来源、不同浓度富里酸(FA)在5种PAHs光解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通过活性氧的捕获探讨了FA在PAHs光解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来源FA的结构及其对PAHs光解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低浓度(1.25 mg·L-1)体系中FA对二氢苊、芴、菲的光解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对荧蒽和芘的光解则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体系中FA浓度的升高,其对PAHs的光解总体上呈抑制趋势.FA的存在一方面促进了单线态氧和羟基自由基的生成,强化了PAHs的活性氧光解进程;另一方面FA也可以参与PAHs分子的能量竞争.  相似文献   
94.
催化臭氧氧化去除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卫华  季民  张昕  杨洁 《环境化学》2007,26(1):58-61
研究了Fe(Ⅱ),Mn(Ⅱ),Cu(Ⅱ)作用下,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去除垃圾渗滤液中高浓度的腐殖质.分析催化剂用量、溶液pH值对腐殖质催化臭氧氧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纯臭氧氧化比较,催化臭氧氧化对UV254和色度去除率无明显改善,但可明显提高以TOC和CODCr表征的有机物去除率;当投加催化剂过量时,以TOC和CODCr表征的有机物去除率虽降低,但仍有促进作用.但Fe2 的过量投加将明显抑制UV254和色度的去除效果.在碱性条件下,催化臭氧氧化法具有更好的去除效果.三种催化剂催化效果为Cu(Ⅱ)>Mn(Ⅱ)>Fe(Ⅱ).采用Cu(Ⅱ)催化臭氧氧化处理实际渗滤液生化处理出水,对CODCr,色度和UV254都显示出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5.
采用强酸表面氧化法对碳纳米管表面进行处理,促进碳纳米管在水中的分散,制备碳纳米管溶胶,用于去除水中低浓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异狄氏剂.扫描电镜观测表明,氧化后的碳纳米管团簇被分散开,碳纳米管被打断.碳纳米管溶胶对异狄氏剂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制备的碳纳米管溶胶对异狄氏剂吸附去除效能优于原始碳纳米管,优化的pH值为6,此时碳纳米管溶胶对18μg/L异狄氏剂去除率达到100%;水中的腐殖质提高了吸附去除效能;碳纳米管溶胶对异狄氏剂的吸附等温线呈线性,碳纳米管溶胶的吸附性能优于原始碳纳米管吸附性能.吸附去除后,溶胶态碳纳米管以0.05 mmol/L氯化铝从水中沉淀分离.  相似文献   
96.
臭氧光催化降解地下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场开展了中试规模的臭氧光催化降解天然有机物的研究。研究表明,对大分子天然有机物占很大比例且重碳酸盐含量较高的地下水,臭氧投加量10mg/L和反应时间10min条件下,TOC的去除率不到20%,但uV254和三卤甲烷生成潜力(THMFP)去除率分别达到近60%和33.5%。臭氧光催化与活性炭吸附相连,能显著提高UV254的THMFP的去除率,但TOC去除率并不明显高于单独活性炭吸附。臭氧光催化使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后者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性提高且生化性改善,可望在生物活性炭上更有效地去除。  相似文献   
97.
苯酚在土壤中吸附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动态法研究苯酚在不同土壤中的有吸附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的腐殖质含量,PH值,目数,含水率都对吸附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8.
白洋淀底泥腐殖质的表征及光化学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淀底泥腐殖质的表征及光化学反应郁志勇王文华彭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关键词腐殖质;单线态氧(1O2);自由基(ROO·、HO·);光化学反应腐殖质是动植物经过长期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9.
溶液条件对磷酸钙沉淀法回收磷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磷酸钙沉淀法是从富磷废水中回收磷的主要工艺.为优化工艺,利用批次沉淀实验、热力学模拟计算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溶液pH值、初始Ca/P物质的量比、碳酸根和腐殖质浓度对磷酸钙沉淀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Ca/P物质的量比为1.67,磷酸根浓度为0.35 mmol/L、0.70 mmol/L、1.4 mmol/L时,能够实现快速反应的最小pH值分别为9.5、9.0和8.0.最终沉淀产物以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羟磷灰石形态存在.pH=8.0时,碳酸根和腐殖质会抑制磷酸钙沉淀反应; 但pH>9.0时,它们对反应的影响甚小.提高溶液pH值和Ca/P物质的量比均可降低干扰,有效提高沉淀反应效率.调控溶液pH值和Ca/P物质的量比是利用磷酸钙沉淀工艺从废水中回收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
PDADMAC强化絮凝去除腐殖质类天然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来源的腐殖质为典型有机污染物,进行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强化絮凝去除溶解性腐殖质的研究和机理讨论.结果表明,复合PDADMAC使絮凝剂投量减少了60%以上,出水DOC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60%和90%左右.不同来源腐殖质的负电性对PDADMAC强化絮凝去除腐殖质的影响强于其疏水性的影响.有机阳离子絮凝剂PDADMAC 强化絮凝去除溶解性腐殖质的絮凝机理主要表现为专属吸附作用,即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AC水解絮凝的过程中,高正电性的PDADMAC吸附于PAC水解产物的表面上,增强了其吸附电中和与专属吸附作用,从而提高了其对溶解性腐殖质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