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2篇
  免费   738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761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322篇
综合类   1273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FSM作为一种新型的管道在线腐蚀监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压力管道腐蚀缺陷中以局部小腐蚀坑最为常见,这也是FSM方法中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FSM方法对压力管道常见的圆形和矩形小腐蚀坑展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FSM方法对于小体积型缺陷敏感,实验中监测精度为0.5mm,并可准确反映缺陷增长过程,对管道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2.
本文对某石化公司加氢裂化装置高压换热器泄漏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与介绍,通过检验检测、垢样分析等手段,认为造成设备泄漏的主要原因为焊缝硬度超标及铵盐垢下腐蚀,并对此进行了深层次原因分析,制定出整改及防范措施,为企业内部相关设备出现类似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3.
474.
为深化对酸雨侵蚀环境下混凝土腐蚀机理及时效性能演变机制的认识,论述了酸雨侵蚀作用下混凝土材料腐蚀机理;归纳总结了已有酸雨侵蚀混凝土理论模型;梳理了酸雨单因素作用、酸雨-环境因子耦合作用、酸雨-荷载作用及酸雨-环境因子-荷载作用4种环境下混凝土材料物理力学性能演变过程的最新进展及研究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重点。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酸雨离子成分交互作用的酸雨腐蚀混凝土机理尚未清晰,已有酸雨侵蚀混凝土理论模型缺乏扩展性,酸雨侵蚀作用下混凝土时效性能虽取得一定成果,但室内加速试验规范尚未统一,且多忽略了实际混凝土结构承载状态及服役环境的复杂性及时变性,所获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依时变化规律仅适用于特定试验环境,同时由于试验工况单一导致试验数据匮乏,对混凝土-酸雨-环境因子-荷载相互作用机制揭示不足,仍需增设试验工况,扩大试验延度,加强混凝土细观结构演变及微观化学分析,进一步探索酸雨侵蚀混凝土机理,改进混凝土时效性能量化指标及评价体系,完善混凝土-酸雨-环境因子-荷载多场关联下混凝土时效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475.
为了探究不同裂纹管道失效模型的预测误差的不确定性,基于 89 组实验数据,计算不同规范的预测精度,并采用距离相关系数和 Kruskal?Wallis 检验等统计手段,对裂纹管道的 7 种失效内压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差异进行评估,并对其适用范围提出合理建议。结果表明:所搜集模型的预测精度 p0/pC与管道极限内压实验值 pC相关关系较弱,可被忽略;根据规范间差异是否显著,可将其分为 4 组:①模型 CorLASTM;②规范 R6?1、API、Battelle 和 R6?2;③ 规范 R6?3 和 SINTAP;④规范 GB 和 BS7910,从第一到第四组规范,预测结果危险性逐渐降低,保守性逐渐升高;优先使用第二第三组规范进行预测,其优先级顺序:第二组为 R6?1,API,R6?2 和 Battelle;第三组为 R6?1 和 SINTAP; 模型 CorLASTM可作为裂纹管道极限内压的预估计;规范 BS7910 和 GB 应适用于要求较高的项目  相似文献   
476.
库岸岩质边坡底部受水的化学腐蚀及水位变化形成的干湿循环影响,其强度远低于一般岩体。泥灰岩作为一种强度较差的特殊岩体,更易受到地质、水文等因素的联合破坏。对三峡库区巫山段常见的泥灰岩进行化学溶液浸泡及干湿循环作用,开展单轴压缩试验、直剪试验、电镜扫描试验、数值模拟,并采用PSO-BP神经网络对抗剪强度参数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泥灰岩在化学及干湿循环作用后的受力变形经历着裂纹起裂-扩展-延伸-破坏四个阶段,破坏时的裂纹扩展路径呈现多向发展的趋势;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内摩擦角、黏聚力在酸性增强及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后都有明显下降,这主要与其内部结构、矿物组成有关,干湿循环作用下的热胀冷缩及化学作用下的腐蚀,加剧了泥灰岩内部裂隙扩展、孔隙增大;PSO-BP神经网络能较好地预测泥灰岩抗剪强度参数在不同pH值、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的值,误差较小,可将该方法运用到类似案例分析中。  相似文献   
477.
选取牙哈凝析气田输送管20g钢、X65、16Mn、22Cr及油井管P110、N80、13Cr共7种材料,采用高温高压试验装置(美国Cortest公司生产的动态高压釜)进行模拟腐蚀试验,了解管材腐蚀的主要原因、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规律。结果表明7种材料中22Cr耐腐蚀性最好,其次为13Cr,油井管材料N80耐腐蚀性好于P110,集输管线材料16Mn及20g钢耐腐蚀性基本相当,X65稍好于两者;H_2S对材料的耐腐蚀性有一定影响,20g钢、X65、N80、P110、13Cr对CO_2的腐蚀敏感程度较H2S低,系统中单纯含CO_2时,5种碳钢材料腐蚀速率相差较小,而当系统中仅含H_2S时,5种碳钢材料的腐蚀速率相差较大。当系统中同时含有H_2S和CO2时,7种材料的腐蚀速率显著增加;除22Cr及13Cr外,16Mn、X65、20g钢均不适合在牙哈凝析气田地面管线集输环境中直接使用,需要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后才可应用。  相似文献   
478.
为消除某炼化企业酸性水贮罐腐蚀情况及腐蚀带来的安全隐患,提出减缓腐蚀及防止罐内油气着火爆炸等事故的防范措施。分析腐蚀产物FeS形成原因及引发着火爆炸的危险性,阐述了氮封系统和可靠的防腐材料进行腐蚀抑制等防范措施运用中的系统压力控制、腐蚀产物堵塞问题解决办法。提出以下措施:采用有效的防腐涂料抑制腐蚀;采用材料改性及表面防护技术,提高罐体耐低温H2S腐蚀能力;使用氮封系统时,选择安装适宜口径的呼吸阀;定期检查氮封系统排气线内腐蚀产物积存情况;有效控制因FeS氧化放热引起的自燃或爆炸事故。  相似文献   
479.
通过中性盐雾试验、循环腐蚀试验和整车强化腐蚀试验对线束端子和紧固件连接位置的电偶腐蚀行为展开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线束端子和镀锌镍紧固件之间容易发生电偶腐蚀,且循环腐蚀试验和整车强化腐蚀试验结果的相关性较好,而中性盐雾试验的相关性较差,且镀锌镍和线束端子搭接不会造成由于电偶腐蚀导致的整车功能失效。  相似文献   
480.
基于材料与连接构件层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既有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成果,主要包括腐蚀后的标准试件的单调拉伸、滞回性能退化分析,以及梁柱节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力学性能退化模型,通过进行总结及对比分析后,为复杂环境下工程钢结构给出研究方向,同时也对我国工程结构的设计方法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