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6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5篇
安全科学   17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66篇
综合类   798篇
基础理论   101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81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王四达 《绿叶》2010,(3):62-65
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对生态问题认识最深、对生态危机解决最好的还是发达国家,而不是有“天人合一“传统的中国。中国危机四伏的自然生态只是表层现象,它是社会生态乱象丛生现象的直接反映,而社会生态的乱象丛生又与政治生态的弊端重重密切相关,这是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合理的社会制度能产生一种健康的社会心态,制度与心态既可良性互动,亦可恶性互动,治好政治生态.自然生态危机才能根治。若根源问题不解决,求助于“天人合一”又有何用?  相似文献   
992.
题记:傅鑫发,字圣佑,台湾中华有机农业协会的共同创始人,1996年与妻子范秀琴女士携手创立藕根香企业有限公司,目前任台湾区有机农产品营销合作社理事长、中华有机农业协会监事主席。十余年来,被业内尊称为“傅老师”的他一直致力于两岸三地的有机农业运动,为推广健康有机生活方式做出了积极、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3.
利用自然法是开发环境工艺技术的一般方法。本文对利用自然法在环境工程工艺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且论述了其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994.
尹文 《环境教育》2010,(4):27-29
<正>近年在广州崇尚自然健康生活的人们都知道一个关注人身心健康与土地健康之间微妙关系的"生活圈",这就是苏德标和他几个朋友在2006年初成立的"沃土工坊",沃土工坊的寓意是"在行动中滋养我们的心灵和土地,寻求健康、和谐的社会发展方式。"沃土工坊试着在一些"传统尚未消亡"的地方,寻找原生态有机食物,推荐给认同和需要有机食品的人,恢复本土传统生产工艺。苏德标在广州环保NGO中是一个传奇式人物,  相似文献   
995.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由向大自然毫无节制的索取和破坏,开始反哺自然、保护自然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996.
屈振辉 《环境教育》2008,(12):17-18
人的生存与发展须臾都不可离开环境,环境道德是公民道德体系的重要构成。公民道德建设关系国家发展以及社会和谐,若要全面提升全民族环境道德意识与素质,必须立足本土资源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中华民族极为注重礼在道德教化中的功能,“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杨心内容和精髓,礼仪与道德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中应有之意,必须重视“礼”在环境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吴晓青 《绿色视野》2008,(12):19-20
建设生态省,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出发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区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因此,生态省建设是现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998.
999.
自然资本的分类测度和分区管理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议题。文章基于改进后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2008—2017年宁夏及其各地级市自然资本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揭示了自然资本利用演变的驱动机制,旨在为生态脆弱区自然资本的可持续利用、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结果显示:①10年来宁夏人均生态足迹以年均5.01%的速率从3.146 hm2增至4.564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相对稳定,人均生态赤字由2.462 hm2扩大至3.839 hm2,自然资本的供需矛盾愈加尖锐;市域尺度上,除固原市外其他各市生态赤字明显,总体上呈由南向北递增趋势。②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表明流量资本已无法满足需求,对存量资本的消耗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常态;市域尺度上,足迹深度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而足迹广度的空间分布与其相反,二者存在显著的地域互补性。③从地类组分构成来看,林地、草地和水域是全区存量资本消耗的主要方式,耕地尚处于流量资本占用状态,建筑用地已过渡为存量资本;市域尺度上,自然资本利用的可持续性呈“南强北弱”格局,各地类间自然资本利用差异显著。④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揭示能源消耗、社会消费、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条件是影响宁夏自然资本利用的显著因素,而人口规模、对外贸易、生态建设、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演化对自然资本利用的影响程度较轻;市域尺度上自然资本利用的驱动力差异显著。最后,基于自然资本利用空间分异特征,从供需视角提出了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和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自然保护地目前已经在数量和保护面积上达到较高水准。近些年来,以国家公园体制为代表,自然保护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在回顾自然保护地发展历史基础上,本文认为自然保护地的科学管理要以学术研究为基础,因此总结了与自然保护地关联最为密切的五个学术热点话题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别是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自然保护地与社区的关系、生态补偿和生态旅游。本文认为在自然保护地相关的政策研究领域,未来需要在自然保护地立法、与自然保护地相关的空间规划、自然保护地的划界、自然保护地治理以及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几个方面展开更为细致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