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1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797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1433篇
综合类   3134篇
基础理论   275篇
污染及防治   77篇
评价与监测   92篇
社会与环境   335篇
灾害及防治   12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从农业、草原、森林、湿地、等方面介绍了泰来县生态环境状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42.
12月16日第五届“中华宝钢环境奖”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中华环境奖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最高的社会性奖励,其组委会是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等十三个部委和单位组成。承德市环保局局长刘艳东获得了“中华宝钢环境奖”环境管理类优秀奖,成为河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  相似文献   
943.
从被动治污到主动保护,从重罚到奖罚并重,从联合制裁到扶优助强,从“查超标”到“查超标+帮达标”,在铁腕治污同时,河北省环保政策愈发人性化、愈发注重服务意识。近年来,河北省环保政策的细微改变,折射出的正是河北省环保事业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944.
卓嘎 《环境工作通讯》2010,(11):F0003-F0003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是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更是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和“调节器”。林芝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原始森林、峡谷冰川、河流湖泊构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对于维护全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5.
大庆龙凤湿地是除香港外国内唯一的城区中的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建成自然保护区,并设立保护区管理处,但湿地资源仍受到破坏。剖析大庆龙凤湿地环境管理中问题的产生原因,研究湿地的保护措施及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46.
对昆明地区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分布、保护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昆明地区有珍稀濒危植物42科54属55种,其中真菌有1科1属1种,蕨类植物有3科3属3种,裸子植物有5科7属7种,被子植物有33科43属44种。通过分析昆明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特征、保护现状及其濒危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47.
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证工程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减少生态系统破坏是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在简要总结了南沙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状况的同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保护生态系统的一些方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48.
心肌钠钙交换体是引起胞内钙超载的重要原因.简要综述了钠钙交换体的的结构特征、生理功能、病理作用以及在心肌保护方面的研究新进展.NCX反向转运的激活可能是心肌缺血预适应产生心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49.
现状 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经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531个,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2%。另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对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950.
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跟踪研究自然资源的演化、开发利用过程调控机理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我所)资源环境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任务和研究方向。论文总结了1950年以来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在1950—1978年期间,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以大规模的自然资源调查与综合科学考察为主,丰硕的考察成果对中国的资源开发和区域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在系统地积累科学资料和开拓资源科学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为了解我国资源环境、建立资源科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8—2000年期间,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转向了区域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研究并重的格局,完成的一系列考察报告为区域发展指明了路径,为全面认识中国自然资源和开展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奠定了数据基础。2000年以来,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更加注重学科体系建设,促进了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建立;更加注重世界资源研究,将自然资源考察地域拓展到全球范围;更加注重机理过程研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流动、资源安全、生态服务功能等领域进行了理论开拓;更加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在环境修复的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展望未来,我所资源与环境领域研究将会继续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能源及矿产资源等关键资源为主要对象,在以下5个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推动资源学科的建设与发展:①区域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综合研究;②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复杂性;③自然资源流动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④世界自然资源态势与国家战略性资源安全;⑤环境修复机理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