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5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825篇
安全科学   80篇
废物处理   114篇
环保管理   126篇
综合类   1591篇
基础理论   156篇
污染及防治   271篇
评价与监测   179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51.
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的臭氧氧化降解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徐斌  高乃云  芮旻  王虹  伍海辉 《环境科学》2006,27(2):294-299
采用臭氧氧化工艺对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原水浓度为1.0mg/L左右,臭氧总投加量为1.0、1.5和2.0mg/L条件下,30min BPA去除率可达70%、82%和90%.通过考察不同臭氧投加量、不同本底条件、不同BPA初始浓度和不同臭氧投加时间对BPA臭氧氧化的影响,分析得出臭氧投加量对BPA的降解占主导地位,而臭氧接触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很小;采用紫外波长扫描确定在臭氧降解BPA的同时生成了在UV254上有吸收的产物.通过考察臭氧氧化双酚A过程中UV254的变化,提出低臭氧投加量下BPA不能完全被氧化,而采用缩短臭氧投加时间、加大臭氧投加量以及提高水中余臭氧浓度等方法,有利于水中BPA的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952.
长江三角洲地区春季臭氧异常高值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已有的观测与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春季的臭氧浓度为全年最高,且高浓度臭氧出现的频率也最高.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区域大气质量模式(CMAQ)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5月一次臭氧异常高值事件.与地面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式基本再现了臭氧及其前体物的变化趋势.通过个例分析,从物理和化学两方面解释了2000年5月11日佘山、嘉兴和临安均观测到高浓度臭氧的原因.模拟结果表明,气象场对区域空气污染分布形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反应了在适当的风场作用下,上海地区的污染源可以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空气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53.
将碳材料与Al_2O_3作为催化剂载体的优势互补,将碳包裹在Al_2O_3外侧,开发了新型MnCe/C-Al_2O_3催化剂,探究了制备参数对模拟含苯酚焦化废水中有机物降解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经6%葡萄糖溶液碳负载后,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加26.36%;锰的负载提供Lewis酸点并促进了臭氧活化为·OH过程,铈提升了锰的催化效果,在锰铈比为4∶1、450℃条件下烘焙4小时,催化剂对COD、TOC和UV_(254)的降解率可达85.52%、86.06%和90.96%;催化剂在10次降解实验中对COD的去除效果都较为稳定,均值为77.5%,Mn-Ce/C-Al_2O_3催化剂兼具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54.
采用罐采样/气相色谱-氢离子火焰检测器/质谱检测器联用法对银川市2021年7-9月大气中116种VOCs进行手工监测,分析其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和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银川市共检出81种VOCs,总挥发性有机物的平均体积浓度值为58.4×10-9,各主要组分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42.5%)、烷烃(32%)、卤代烃(7.7%)、芳香烃(6.8%)、烯烃(6.6%)。银川市主要非甲烷烃类体积浓度水平处于国内中等水平。加密观测期间,日变化规律呈双峰结构,高浓度主要出现在凌晨0:00-03:00和午后15:00-18:00,大气光化学反应二次生成对醛酮类有较大贡献,昼间醛酮类物质表现出与臭氧浓度一致的变化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分析银川市夏季VOCs臭氧生成潜势为503.1μg/m3,其中醛酮类含氧VOCs(52.4%)和芳烃(19.1%)是主要贡献组分。利用示踪法和比值法推断,液化石油气(LPG)燃烧、机动车尾气和工业排放是非甲烷烃类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55.
本文利用2017—2019年安庆市4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臭氧(O3)监测数据,研究安庆市区O3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庆市O3污染程度逐年加重,O3作为首要污染物其超标天数显著增多,2019年O3-8 h第90百分位首次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规定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5.7%。2017—2019年O3超标时具有持续性,持续时间2~9 d不等;O3浓度季节差异较大,冬季最低,夏秋季最高,年际分析发现,O3污染防控逐年向后延迟,秋季将成为防控重点;日变化呈现较为典型的单峰型特征,早8:00后快速升高,下午3:00左右出现峰值,而后逐渐下降。空间上,安庆大学、环科院点位浓度最高,马山宾馆浓度最低,整体呈现出城区中心低于郊区,近郊低于远郊的分布特征。气象因素与O3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温度与O3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56.
957.
958.
为了解南充城区秋季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2018年11月7日~11月15日,利用在线GC-MS对南充城区的VOCs成分进行了连续在线监测,并运用PMF模型对VOCs的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南充城区的VOCs共检出103种,小时平均体积分数约为(32.5±5.7)×10-9,由烷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芳香烃、烯烃、卤代烃等组成,占比分别为38.5%、31.7%、10.2%、9.5%和8.0%;各类污染物中烯烃对总臭氧生成潜势(OFP)的贡献度最大,占32.6%,OVOCs次之(31.7%),其余依次为芳香烃(26.0%)、烷烃(8.3%)和卤代烃(1.1%);VOCs的日变化总体呈现两高两低的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VOCs与NO 2、CO、PM 2.5和PM 10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与O 3的浓度呈负相关关系;运用PMF模型共解析出道路交通源、工业源、油气挥发、燃料燃烧和餐饮油烟5个因子,道路交通源是南充城区秋季大气环境VOCs最大贡献源(29.3%),其次为工业源(26.1%)和油气挥发(23.0%),燃料燃烧(14.4%)和餐饮油烟(7.2%)的贡献最小。相关分析表明:南充城区秋季大气环境中的VOCs受机动车尾气、工业溶剂、油气挥发和生物质燃烧的影响较大,建议后期应重点关注这4类污染源。  相似文献   
959.
如何将成品油公路配送过程中的油气损耗控制到最低,最大程度地减少油品资源浪费、降低油气挥发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成品油配送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分析成品油性质、成品油运输特点及实际中的损耗现象,从油库发油环节、公路配送环节、加油站油气损耗3方面探讨了损耗原因及采取的管控措施,提出了关于控制油气损耗、防治大气污染的若干技术措施和建议,对于降低成品油二次配送过程中的油气损耗可提供实践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60.
使用碱式共沉淀法成功制备Fe(Mn)OOH催化剂,并且证实Fe(Mn)OOH可以高效催化臭氧降解水中扑米酮(PMD)和溶解性有机物(DOMs).表征分析表明,Fe(Mn)OOH表现出α-FeOOH和MnFe_2O_4两相的特征晶相结构.在相同条件下,Fe(Mn)OOH催化臭氧体系比单独臭氧、MnFe_2O_4和FeOOH催化臭氧体系表现出更好的扑米酮降解效能.在20 min时,Fe(Mn)OOH催化臭氧体系可以降解去离子水中97.5%的扑米酮,并且在快速和慢速反应阶段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可达0.46044 min~(-1)和0.10723 min~(-1).结果还表明,初始扑米酮和臭氧浓度以及催化剂投量之间的配比关系可能对扑米酮的降解有重要影响.Fe(Mn)OOH催化体系遵循羟基自由基的反应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臭氧快速分解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进而提高了水中有机物的降解效能.此外,Fe(Mn)OOH还具有结构稳定,可重复利用性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