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4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814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110篇
环保管理   117篇
综合类   1523篇
基础理论   152篇
污染及防治   270篇
评价与监测   179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方法于硼酸碘化钾溶液中加入了硫代硫酸钠做为吸收液,避免了采样过程中的碘的挥发,用自己研制的臭氧过滤器采集零空气样品(不含臭氧的空气),根据平行采集的样品减零空气样品的示差原理间接测定臭氧含量,排除了氮氧化物等其它氧化性气体的干扰,抵消了由试剂不纯、温度变化、溶液不稳定等客观因素引起的系统误差,建立了用化学法测定空气中臭氧浓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2.
二氧化氯对印染废水脱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如何使用二氧化氯对染料和印染废水脱色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最佳反应时间、pH、温度及氧化剂用量对脱色率的影响 ,同时进行了臭氧的对照脱色试验 ,分析了二氧化氯和臭氧在染料脱色方面的优缺点 .结果表明二氧化氯组合流程对印染废水的色度去除率在 95 %以上 ,COD去除率在 49.5 % - 6 8.4%之间  相似文献   
33.
为探讨中国臭氧短期暴露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更新适用于中国本地化的暴露-反应系数,本研究全面检索了1990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上发表的文献,以"O3/臭氧(ozone)"、"空气污染(air pollution)"、"死亡率(mortality)"、"时间序列(time-series)","病例交叉(case-crossover)"、"中国(China)"为关键词,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相关数据,通过Meta分析方法合并估计值.结果显示,大气中臭氧浓度每增加10 μg·m-3,人群总死亡率、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分别增加0.40%(95% CI:0.28%~0.52%)、0.67%(95% CI:0.46%~0.88%)、0.23%(95% CI:-0.20%~0.66%).亚组分析结果表明,除季节外,温度、年龄、性别均不存在显著的修饰作用.本文结论可为开展城市大气污染健康风险精细化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
关于臭氧     
《环境导报》2003,(22):11-11
◆什么是臭氧? 公元1785年德国人马隆在暴雨后的清新空气中发现一种特殊的草腥味,经研究得知这就是臭氧的气味。1840年,德国化学家谢恩宾将其命名为OZONE,意义为“新鲜空气”。  相似文献   
35.
36.
本文研究了六种萘系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与臭氧的反应,发现1-萘酚,2-萘酚,2-萘胺,吐氏酸臭氧氧化降解明显比周位酸,2-萘磺酸迅速。在试验的臭氧投加量下,它们的可生化性得到较大提高,对前四种化合物进行预臭氧加生化处理将有较好的治理效果。同时发现臭氧化后,COD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溶液的pH值随反应的进行不断降低,而DOC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7.
室内空气净化器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室内空气净化器的原理、净化效率及应用前景.臭氧、光催化、负氧离子等几种技术都可应用于净化室内空气,也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但臭氧和负氧离子净化器净化效率较低,很难有单独应用的前景,而多功能净化器效果最好,主要是他们充分利用了几种先进的技术.  相似文献   
38.
介绍了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去除MIB、GEOSMIN时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各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程度及原因。还介绍了臭氧、PAC去除痕量异味物质的机理。  相似文献   
39.
<正>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是由三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一种氧分子,无色,有特殊臭味,溶于水.地球上的臭氧有两层.在靠近地面上的空气里含有少量的臭氧,它是由于工业污染造成的,对人体有害.在距离地球表面30—60公里的大气同温层的底层,由于太阳的辐射产生了大量的臭氧,形成了一层数公里厚的臭氧层.这层高空臭氧层能够阻挡太阳光线中过多的紫外线对地面的辐射.我们平时所说的“臭氧层”就是指这一层.如果地球外围没有这一层臭氧的保护,大量的紫外线辐射就会到达地面,造成气候剧烈的变化、损害农作物和其它生物的生长、破  相似文献   
40.
为研究南京北郊大气PM_(2.5)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浓度及来源特点,在冬、夏季分别采集PM_(2.5)样品,还同步收集臭氧(O_3)浓度与相对湿度(RH)数据,分析了PM_(2.5)、有机碳(OC)、水溶性有机碳(WSOC)浓度特征,并对WSOC冬、夏季来源及其二次来源差异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南京北郊冬季大气污染水平明显高于夏季且来源更复杂,与冬季静稳的天气条件及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排放较严重有关.冬季PM_(2.5)平均值为(136.7±42.4)μg·m~(-3),OC、WSOC浓度分别为(13.4±4.4)、(8.5±3.1)μg·m~(-3);夏季PM_(2.5)、OC、WSOC平均浓度分别为(61.5±14.6)、(6.7±2.1)、(4.6±1.7)μg·m~(-3).冬、夏季WSOC/OC值分别为67%±20%、69%±13%,且二次有机碳(SOC)与WSOC显著正相关,说明二次来源对WSOC有显著影响.冬季WSOC与O_3的负相关性不显著,与RH显著正相关;而夏季WSOC与O_3、RH的相关性正好与冬季相反,说明冬、夏季二次WSOC形成途径存在差异.冬季二次WSOC可能主要来自液相氧化,夏季可能主要来自光化学氧化.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法进一步确定南京北郊冬、夏季WSOC分别主要来源于二次来源和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和扬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