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0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814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110篇
环保管理   113篇
综合类   1523篇
基础理论   152篇
污染及防治   270篇
评价与监测   179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81.
沈慧芳  陈焕钦 《化工环保》2004,24(Z1):30-33
采用停流光谱反应器研究了T为298 K,pH为2.1~7范围内间甲酚、对硝基苯酚、对硝基苯胺3种芳烃化合物与臭氧在水溶液中的臭氧氧化反应动力学,初步探讨了芳烃化合物臭氧氧化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3种物质臭氧化反应速率都非常快,总的反应都为二级,对臭氧浓度和有机物浓度分别为一级,反应速率常数随pH的增加而加快,反应速率最慢的是间甲酚,最快的是对硝基苯胺.臭氧的进攻是亲电攻击,当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其它基团取代后,苯环的电子云分布不均匀,电子云密度越高的部位越易受到臭氧的亲电攻击.  相似文献   
82.
《中国环保产业》2004,(11):44-45
由北京华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北京市环保产业协会推荐的高浓度臭氧氧化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应用于市政污水、中水回用、河湖景观水的处理。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臭氧氧化工艺是将快速混合接触氧化、微絮凝、泥渣分离、浮油气浮分离集中为一个处理系统,其既可氧化分解去除微小的有机物、胶体杂质、腐殖酸,又能去除水中污染的浮油及藻类微生物和细菌、病毒等。臭氧在含有高溶解有机碳的水源使用,可防止生物大量繁殖,抑制藻类生长能力,使水中微生物的长势和消毒副产品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在水藻繁盛季节臭氧的使用可保持水体的生物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83.
常压下对含钴盐硅胶进行低浓度臭氧的吸附实验,吸附达到饱和后用氮气作为载气加热解吸。结果显示,含钴盐的硅胶对臭氧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臭氧解吸量随着解吸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吸附了臭氧的含钴硅胶粒子在常温(313.15K)下可在60min内不问断解吸出臭氧。  相似文献   
84.
北京市郊区夏季臭氧重污染特征及生成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北京郊区夏季O3(臭氧)重污染过程特征及O3生成的光化学敏感性,基于2016年夏季在北京郊区开展的针对O3及其相关污染物的强化观测试验(7月23日—8月31日,共计40 d),分析了观测期间O3浓度[以φ(O3)计]变化特征、O3重污染过程主控因素与O3敏感性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φ(O3)超标时有发生,最大小时φ(O3)为151.1×10-9,其中有15 d的φ(O3)最大8 h滑动平均值(O3-max-8h)超过了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占观测天数的37.5%;不同O3重污染过程成因有所不同,城市烟羽传输的污染物对郊区O3重污染过程影响显著(观测期间臭氧重污染过程:过程1,7月27—29日;过程3,8月9—11日;过程4,8月16日;过程5,8月21—24日),区域光化学污染对郊区O3重污染过程也有贡献(观测期间O3重污染过程2:8月4—6日);结合后向气流轨迹进一步辅助说明了不同重污染过程中O3的来源不同.研究还发现,观测区域存在反“周末效应”现象,说明观测区域周末受人为影响较为明显;基于观测数据计算的OPE(O3生成效率)分析了O3光化学敏感性表明,在有OPE值的22 d内NOx控制区和VOCs控制区出现的概率(41%)相等,即观测区域O3对NOx和VOCs均敏感;此外还发现,在O3重污染过程中光化学敏感性会随其反应进程发生改变,由NOx控制区逐渐转变为VOCs控制区.   相似文献   
85.
为估算重庆市夏秋季VOCs(挥发性有机物)对O3和SOA(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潜势,利用在线GC-MS/FID在2015年8月22日-9月23日对重庆市区点和郊区点VOCs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实时观测,获得市区点和郊区点$ \varphi $(TVOCs)(总挥发性有机物)分别为41.35×10-9和22.72×10-9,其中市区点以烷烃(35.2%)和烯炔烃(25.2%)为主,郊区点以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xyge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OVOCs)(30.6%)和烷烃(26.0%)为主.结合最大增量反应活性量化市区点和郊区点VOCs的OFPs(臭氧生成潜势)分别为149.11×10-9和71.09×10-9,市区点OFPs最大的是乙烯、丙烯、甲苯、C8和C9的芳香烃等,郊区点OFPs最大的VOCs是丙烯醛、异戊二烯和甲基乙烯基酮.结合气溶胶生成系数量化郊区点和市区点VOCs对SOA的生成贡献分别为0.36和1.26 μg/m3,相比国内其余城市VOCs的SOAP(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较小,主要以甲基环己烷、正壬烷、正葵烷和十一烷等高碳烷烃,以及甲苯、苯、二甲苯和乙苯等芳香烃的SOAP为主.研究显示,控制烯炔烃和芳香烃的浓度有助于控制重庆市O3的生成,控制高碳烷烃和芳香烃则有助于控制重庆市SOA的生成.   相似文献   
86.
研究城市化、工业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是当前大气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此过程中,利用空气质量模型模拟系统研究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大气环境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当前空气污染复杂的形势下,针对城市大气环境中臭氧的浓度尚未有效的控制措施。研究主要利用Models-3/CMAQ空气质量模式对成都市臭氧浓度数值通过不同的控制情景进行模拟,揭示城市大气中臭氧浓度控制的困难与挑战,并尝试性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控制城市大气中臭氧浓度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7.
关中地区城市空气质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陕西省关中地区33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2015年全年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研究,讨论了关中城市空气质量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城市间空气质量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和整体性,影响关中城市群全年空气质量最主要的污染因子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首要污染物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规律。人类活动、气象因素以及地形特征是造成关中地区空气质量现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8.
某工业园区综合废水处理厂设计规模5.0×104m3/d,原设计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需将出水标准提高到一级A排放标准.分别采用混凝沉淀法和高级氧化法深度处理二级生化出水.小试试验结果表明:二级生化出水CODcr在62~75 mg/L左右,PAC、Al2(SO4)3及PFS三种絮凝沉淀药剂处理出水CODcr去除效果均不明显,不能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芬顿催化氧化的pH=5,FeSO4+H2O2投加量为(200+100)mg/L;臭氧氧化的O3投加量33 mg/L,其出水CODcr均能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9.
为研究许昌市的臭氧(O3)污染情况及时空分布特征,对2014年-2016年许昌市3个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2016年,许昌市O3污染状况整体呈加重趋势,2016年污染最为严重;O3浓度和超标天数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末和夏季的O3污染最为严重;不同季节的O3、NO2、NO和NOx浓度日变化也不尽相同,同时O3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呈单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14:00~15:00;并且O3与NO2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0.
利用2016年夏季北仑区域的VOCs及臭氧在线监测结果,研究了北仑区域VOCs的浓度水平、组成及来源情况,同时还分析了区域的臭氧生成与VOCs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仑的VOCs浓度整体水平与一些大城市相比较低,在VOCs组成中比例最高的为烷烃,臭氧生成潜势(OFP)贡献最高的为芳香烃;北仑的VOCs来源与北京和上海均有所不同,且北仑的机动车对VOCs的贡献特征值B/T为0.56,超过了临界值;北仑区域的臭氧生成主要是由本地的VOCs等的臭氧前驱体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