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6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883篇
安全科学   216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66篇
综合类   2191篇
基础理论   424篇
污染及防治   153篇
评价与监测   181篇
社会与环境   159篇
灾害及防治   126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对国内外大型活动风险评估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总结,在学理层面和制度层面厘清了大型活动的内涵与外延,总结归纳了大型活动风险评估的研究概况与研究范式,在宏观视域下,从大型活动的类型出发阐述了大型体育赛事、大型民俗活动、大型商业活动的风险评估研究现状与前沿议题;在微观风险视域下,从风险类型出发梳理了大型活动中踩踏事故风险、火灾风险、社会安全事件风险的风险评估研究现状和创新路径。研究表明,目前大型活动风险评估研究存在理论深度尚显欠缺、研究范式相对局限等问题。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解读和诠释大型活动的内涵,融合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进大型活动风险评估范式的多元化,加强对不同活动类型以及不同风险类型的风险评估研究,建立精准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推进大型活动安全管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92.
大连石化公司运用标准化法对该厂污染源进行了普查,进而对污染源做出了评价。以二蒸馏装置为例,对总排放口污染源的监测数据进行了标化处理,确定了主要的污染因子及污染源:石油类主要来自减压塔顶分离器;硫化物主要来自减压塔顶油、水分离器和常压塔顶油、水分离器;挥发酚主要来自减压塔顶油、水分离器。  相似文献   
93.
长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在崇明东滩潮间带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采集样品资料,利用Brey(1990)的经验公式分析了调查区域内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结果表明:以去灰干质量(AFDM)计,5月、8月和11月总平均栖息密度、总平均生物量、总平均次级生产力和总平均P/B值分别为637.83 ind m-2、6.82 gm-2、6.71 g m-2a-1和1.01 a-1.纵向梯度上,总平均栖息密度、总平均生物量、总平均次级生产力三者大小排序均为东旺沙≥捕鱼港>团结沙.分析表明,潮间带次级生产力受软体动物影响明显,其中河蚬(Corbicula fluminea)、黑龙江河蓝蛤(Potamocorbula amurensis)、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 glabra)、泥螺(Bullactaexarata)和中华拟蟹守螺(Cerithidea sinensis)这6种优势种贡献了崇明东滩潮间带65.24%的次级生产力.调查区域总平均P/B值为1.01 a-1,推测东滩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一年更替一代,群落结构不稳定,受外界影响较大.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断面环境状况进行分析,显示团结沙生境状况最稳定,捕鱼港次之,东旺沙最剧烈.对次级生产力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除生物量、栖息密度外,水体总氮、总磷对其也存在较大影响.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解析断面各季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次级生产力与环境变量的关系,显示断面群落次级生产力环境影响因子不尽一致,东旺沙影响因子为Sal、TP、TOC及DO;捕鱼港影响因子为TN、TOC、Chla及DO;团结沙生境状况极稳定,受环境因子影响极小,分析其次级生产力影响因子可能更偏向于沉积物理化因子.  相似文献   
94.
为探讨山东省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创建了包含生物质燃烧源、扬尘源、化石燃料燃烧源、工艺过程源、废弃物处理源和道路移动源6大类共281个子源的排放源分类系统,应用排放因子法和COPERT v5模型建立了山东省高分辨率(4 km×4 km)颗粒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1)2017年,山东省P...  相似文献   
95.
李春雷 《民防苑》2009,(6):37-38
林火和森林火灾 森林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形象地说成是地球的皮肤。哪里有森林,哪里就有生命。在诸多影响森林的自然因子中,火灾对森林的影响和破坏最为严重。研究表明,很多森林生态是依赖火的,火对森林的影响历史远比人对森林影响历史漫长得多。从能量的观点分析,森林生长是太阳能转换的能量积累方式之一,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96.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1):23+69+87+111+156
<正>《中国安全科学学报》CSTPCD指标检索公告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一书显示,《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年学术计量指标为:总被引频次为1 647,在环境科学技术、安全科学技术类36种期刊中列第11  相似文献   
97.
98.
随着三峡大坝的修建.三峡经济飞速发展.带动了利用三峡库区城镇建设用地的变化。本文以三峡库区21个县市1995—2005年城镇建设用用地的变化量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1995-2005年期间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集中指数与区位商的空间分布变化。采用路径分析建模的方法。奠立了城镇建设用地与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第二产值、第三产值及城镇人口的路径模型.确定了备影响因子对蜮镇建设用地变化的影响程度。其中第二产值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变化影响最大.影响力最小的是城镇人口。此项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路径分析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研究中的可行性.同时也为库区城镇建设用地的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
为了解2009年珠江口双胞旋沟藻赤潮生消过程,探索其生消机制,对赤潮进行了连续10 d(10月28日─11月6日)的跟踪监测,设置了3条监测断面,共12个站位。通过现场测定和实验室分析,研究赤潮藻密度、叶绿素a、营养盐、温度、盐度、p H和溶解氧的变化规律。赤潮区双胞旋沟藻的密度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密度达到2.765×107 cells·L-1,叶绿素a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最大值达到172.76μ·L-1,监测海域无机氮和无机磷均处于富营养化水平,无机氮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在赤潮末期稍有回升的趋势,无机磷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赤潮区水温变化范围为19.33~27.66℃,盐度的变化范围为9.16~31.5,p H的变化范围为7.45~8.51,溶解氧的变化范围为5.50~11.45 mg·L-1。通过对赤潮期间的环境因子分析,并结合2006年该海域发生的双胞旋沟藻赤潮事件和近几年周边海域发生赤潮的情况,得出以下结论:2009年珠海双胞旋沟藻赤潮规模较大,是中国沿海由双胞旋沟藻引起的最大规模赤潮。10月25日─10月27日为赤潮的起始发展阶段,10月28日─11月1日为赤潮形成维持阶段,11月2日─11月6日为赤潮消亡阶段。赤潮生消过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赤潮持续期双胞旋沟藻占主要优势,赤潮消亡期间硅藻(骨条藻Skeletonema spp.和角毛藻Chaetoceros spp.)数量增加,演替双胞旋沟藻成为优势种。此次赤潮事件中有机氮浓度较高,约占总氮的60%,是赤潮藻大量繁殖代谢所致。研究海域处于严重富营养化水平,这是诱发赤潮发生的基础。同时,长时间处于高温、低盐的环境,使双胞旋沟藻急剧繁殖,诱发赤潮。在赤潮后期,恶劣的气象条件是赤潮消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
根据2010、2012两年云南省的820个地质灾害监测记录,基于模糊信息概率区间数的大小来开展降水量因子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突发地质灾害发生前10 d的单日降水量与灾害的关系很小,基本不能用于预警模型的建立和风险评价分析;累积降水量与突发地质灾害关系明显,特别是5~10 d的累积降水量预测概括率已达60%以上,可以用于突发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建立和实际的监测预警;加衰减系数的有效累积降水量因子对突发地质灾害预测效果并无提升,与普通累积降水量因子相比并无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