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249篇
安全科学   283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68篇
综合类   667篇
基础理论   119篇
污染及防治   79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16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R-01稠油乳化降粘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河南油田井楼区块稠油,自制TR-01乳化降粘剂,通过实验研究了其降粘性能、稳定性,确定了降粘剂TR-01最佳浓度为0.3%、最佳油水比为70∶30。实验结果表明:TR-01乳化降粘剂对井楼区块油井的普遍适用性较强,具有较好的乳化降粘作用(降粘率达到99%以上),地层水对其降粘效果影响不大。其中的纳米成分能增加对污水中悬浮物的吸附能力和絮凝能力,对油田污水处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海洋灾害突发导致的经济波动、社会混乱和灾民心理的恐慌,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全方位把握海洋灾害期间的综合稳定性,必须从经济、社会和心理的角度进行全面的思考.在全面考虑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基础上,构建海洋灾害期间的稳定环境,保证海洋灾害期间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3.
乐山大佛景区景云亭危岩灾害分析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何思明  张晓刚  沈均  罗渝 《灾害学》2009,24(3):39-45
乐山大佛景区离堆山景云亭危岩地处大佛景区乌尤寺附近陡崖地带.危岩严重威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离堆"、乐山巨型睡佛的"睫毛"-景云亭及"中流砥柱"浮雕等重要景点的安全.通过现场调查、测绘、坑探等手段,结合赤平投影、楔形体稳定性分析,系统地研究了离堆山景云亭危岩体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危岩基本特征及类型、演化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及其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锚固为主体工程,辅以排水、嵌补工程,对危岩体进行综合工程整治.  相似文献   
104.
利用极限平衡法的思想,结合某水电站库岸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初始参数,根据滑坡体的稳定现状,对滑带的力学参数进行反演分析,从而确定滑带的c、Ф值,然后分别采用极限平衡方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滑坡在各工况下的稳定性,从而为该水电站的正常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基于光合色素的化学分类法在淡水藻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RP HPLC)系统研究了我国主要淡水藻类--蓝藻、绿藻、硅藻、甲藻、金藻、裸藻和隐藻等的光合色素,在8种纯培养藻类中共确定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及其衍生物19种。分离到的主要标志性色素按洗脱时间分别为脱植基叶绿素a、19′ 丁酰氧岩藻黄素、叶绿素c、脱镁叶绿素a、多甲藻素、甲基脱植基叶绿素a、岩藻黄素、新黄质、紫黄质、蓝藻叶黄素、硅甲藻黄素、硅藻黄质、叶黄素、玉米黄素、叶绿素b异构体、叶绿素b、叶绿素a异构体、叶绿素a和β 胡萝卜素;其中在纯培养的铜绿微囊藻中首次鉴定到19′ 丁酰氧岩藻黄素;通过官桥基地的实际监测,证实了该技术应用的可行性,为基于HPLC分析技术的浮游植物化学分类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根据理论分析,通过回灌能够实现对老垃圾填埋场所产生渗滤液的场内处理,改善渗滤液水质,同时能加速老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以深圳市10座老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提出渗滤液回灌工艺及其参数.回灌方式以水平渗沟为主,设置聚乙烯罐调节水量.渗滤液回灌加速了填埋气体产生速率,降低了有效应力,可能引起垃圾体边坡失稳.较大的渗滤液回灌量(1.6%)导致较低的垃圾边坡安全系数(1.96).确定满足加速垃圾稳定化和填埋场稳定性的最佳回灌量是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大规模应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7.
建筑物由于支撑结构的破坏,失去应有的稳定性而发生倒塌。倒塌事故一般发生得比较突然,征兆也不明显,易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  相似文献   
108.
针对三维土工网护坡技术的前期阶段不断出现的边坡整体失稳现象,基于三维土工网护坡技术的作用机理,采用强度系数折减法,利用ABAQUS建立土工网防护边坡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坡肩特征点的位移突变情况作为边坡失稳判断的标准,分别计算和比较了不同降雨条件下土工网防护边坡和不含土工网边坡的安全系数,探究了边坡失稳时坡体内部塑性区的发展情况和位移分布规律,并利用室内边坡抬升破坏试验分析比较了两种边坡的破坏抬升角度和最终破坏情况,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工三维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但作用影响较小;降雨强度的大小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较为明显;在土工网和铆钉共同作用下,土工网和其覆盖的土体共同作用,呈现较好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09.
针对软弱基底排土场普遍存在稳定性差的问题,在分析了排土场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常见的5种失稳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胜利东二露天煤矿南排土场南帮边坡工程地质实际,基于强度折减理论,运用大型岩土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排土场逐水平堆载过程中基底与边坡岩体变形破坏规律及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南排土场南帮边坡的破坏模式以及最终排弃高度。结果表明:胜利东二露天矿南排土场边坡变形破坏主要受排弃物料重力影响,随着排弃高度的增加,基底内部第四系弱层最大位移呈线性增加,弱层以下岩土体变形量较小,其滑坡模式为沿基底内部弱层发生的剪切圆弧滑动,可在原设计基础之上继续排弃一个排土台阶高度,提高了排土场的空间利用率,并为类似排土场边坡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0.
常温低基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上向流生物滤池为反应器,以实验室内氧化沟回流污泥为接种污泥,采用先培育好氧生物膜,后转为厌氧环境培育厌氧氨氧化生物膜的方式,成功实现了常温低基质浓度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控制反应器进水pH为7.50~7.80,NH4+-N为30~40 mg/L,NO2--N为35~50 mg/L,温度为20~25℃。224 d以后,反应器启动成功。在稳定运行阶段,出水亚硝氮和氨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4 mg/L和4.6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3%和90.1%,去除比例为1~1.8∶1,主要集中在1.4~1.5∶1,亚硝氮和氨氮去除的容积负荷分别为104.2 mg/(L.d)和146.0 mg/(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