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249篇
安全科学   283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68篇
综合类   667篇
基础理论   119篇
污染及防治   79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16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土壤磷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直接影响磷素的农业利用效率与生态环境安全,明确不同坡位稻田磷在各发生层及大小粒级团聚体内的储存格局及流失潜能,可为稻田土壤磷高效利用与流失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以江西鹰潭孙家典型红壤小流域内不同坡位的稻田剖面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发生层土壤全磷储量(CTPs)、速效磷储量(CBray-P)、磷储存容量储量(CSPSC)及团聚体全磷储量(CTPa)的变化差异,评估了不同坡位稻田剖面磷的流失风险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坡位稻田剖面CTPs、CBray-P及CTPa均随发生层深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坡下稻田剖面CTPs及CBray-P均显著高于坡上及坡中剖面。各剖面中2—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的CTP2?0.25 mm及贡献率(RC)均显著高于其他粒级(22.8—1 120.9 kg·hm-2,4...  相似文献   
92.
探究土地利用方式对长江中游小流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为鄂西地区土地合理利用与管理以及土壤结构改良提供借鉴.以下牢溪小流域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柏树林、蔬菜地、石坎农田、撂荒地、天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各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团聚体粒径组成及稳定性差异.结果 表明:(1)柏树林、石坎农田、撂荒地和天然林土壤团聚体以>2 mm为优势粒级,平均为57.66%,蔬菜地以<0.25 mm微粒径团聚体为主,均值为60.86%;(2)林地(柏树林和天然林)土壤稳定性和抗蚀性要优于农用地(石坎农田和蔬菜地),耕地撂荒提升团聚体稳定性;(3)分形维数D与破坏率PAD、可蚀性K呈正相关,与团聚体直径(MWD和GMD)和水稳性大团聚体WR0.25呈负相关,分形维数较好反映小流域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和抗侵蚀性.对流域内林区的封育是提升土壤结构稳定性的最优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93.
羟基化多溴联苯醚(OH-PBDEs)是一类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的酚类化合物,本研究以小鼠肝脏微粒体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4种典型OH-PBDEs(3-OH-BDE-47、5-OH-BDE-47、6-OH-BDE-47和2′-OH-BDE-68)的体外代谢.研究结果表明,4种OH-PBDEs在小鼠肝脏微粒体中均能被代谢;OH-PBDE结构上的醚键(O)、羟基(OH)和溴原子(Br)的相对位置会影响其代谢效率,OH位于苯环上醚键邻位更有利于其代谢,即6-OH-BDE-47表现出相对较高的代谢率;抑制剂实验发现CYP1A2和CYP3A4是4种典型OH-PBDEs主要的CYP450代谢亚型.  相似文献   
94.
95.
针对河道岸坡表层砂土水稳定性问题,采用高分子稳定剂对砂土进行改良,结合浸泡崩解测试法和浸泡剪切测试法对改良砂土的水稳定性进行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并对砂土改良前后的水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微观扫描电镜对改良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稳定剂可以提高河道岸坡表层砂土的水稳定性。改良砂土随着稳定剂含量和密度的增大,崩解后的散开面积减少,当稳定剂含量达到0.3%时,试样呈现稳定状态。改良砂土试样在200 kPa轴向应力下的剪应力峰值整体上随稳定剂含量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改良砂土的水稳定系数K随着稳定剂含量和砂土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稳定剂含量大于3%时,改良砂土的稳定系数K均达到90以上。高分子稳定剂作为一种土体改良材料,与水混合后加入到砂土中,可填充砂土颗粒间的孔隙,包裹和连接砂土颗粒,形成一个整体的网状膜结构,提高砂土的水稳定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河道岸坡有效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6.
针对露天矿边帮普遍存在的压煤问题,基于极限平衡及强度折减理论,从控制边坡稳定性角度出发,结合扎哈淖尔露天煤矿南帮软岩边坡工程实际,通过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提出横采内排压帮开采方式。采用二维刚体极限平衡与三维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横采深部开挖角度及内排跟踪距离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及其程度,优化设计了扎哈哈淖尔露天矿横采南帮边坡形态。结果表明:南帮边坡滑坡模式为以IVC煤层底板弱层为底界面的切层-顺层滑动;横采内排压帮开采方式可借助边坡三维效应提高露天矿边坡角度及其自身稳定性,进而达到安全、高效地回收边帮压煤,提高露天矿煤炭资源回收率;扎哈淖尔露天煤矿横采南帮边坡稳定性随内排跟踪距离增大呈负指数降低;最终确定横采开挖位置为+908水平,内排跟踪距离为100 m,深部开挖角度为42°,可累计为扎哈淖尔露天煤矿多采出IV煤4 701.39万t,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7.
有机改性膨润土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B)对膨润土进行有机改性,研究了不同振荡时间、振荡强度、温度、pH以及盐溶液浓度下改性后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用量为0.6CEC时,改性的膨润土比较稳定。在同一环境因素下,当表面活性剂用量大于0.6CEC时,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均随着改性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振荡时间、振荡强度以及反应温度对有机膨润土稳定性影响不明显;酸性条件下会降低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而中性、碱性条件下,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会提高;对于0.6CEC改性的有机膨润土,当NaC l、CaC l2的浓度由0.2 mol/L增加到0.6 mol/L时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浓度继续增大,稳定性下降。所以当外界NaC l或CaC l2浓度为0.6 mol/L时,0.6CEC改性的有机膨润土相对0.8CEC以及1.0CEC改性的膨润土稳定,可用做废水处理的吸附剂,且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98.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滑坡和不稳定斜坡体,这些滑坡和不稳定斜坡体的稳定性影响到灾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灾后重建。地震滑坡的不同稳定性状态孕育了滑坡地形剖面线的演化特征,并且地震滑坡地形剖面线直接地反映了在地震力作用下坡体的演变过程和演化机制。根据实测的汶川地震诱发的滑坡地形剖面线特征,研究了相对稳定滑坡、蠕滑阶段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的地形剖面线的分布特征,以及地震滑坡不同稳定状态下的地形剖面线的多重分形维数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稳定滑坡的多重分形维数演化特征的具有明显的有序性,处于蠕滑状态的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的多重分形维数演化出现明显的特征性拐点。  相似文献   
99.
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问卷调查资料和抽样监测数据,分析了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水平、实际运行负荷、水质稳定性以及剩余污泥处理处置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可知,近年来,中国的城镇污水处理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城镇污水处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其主要表现为:(1)由于配套管网建设滞后和运行费用不足等问题,导致实际污水处理量未能与污水处理能力保持同步增长.近1/3数量的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率低于70%,造成1/4以上的污水处理能力被闲置.(2)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稳定性普遍不高,一些传统的处理工艺则更差.(3)污泥不经脱水即随意外运、乱弃的现象已有很大改观,但绝大部分污泥都未经稳定化处理,更为严重的是仍有少部分污泥无任何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100.
HPA/ZnFe2O4-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对马拉硫磷的可见光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轶茹 《四川环境》2009,28(3):14-18
以纳米TiO2载体,利用浸渍法制备了HPA/ZnFe2O4-TiO2光催化剂。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XRD、BET、TEM和UV-vis DRS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样品均为锐钛矿相且ZnFe2O4很好地分散在载体表面,HPA/ZnFe2O4-TiO2光催化荆的平均粒径为10nm且在380-670nm均有强的光响应;反应最佳的HPA浓度为O.08molfL,最佳的ZnFe2O4负载量为1%。考察了HPA溶液初始浓度、ZnFe2O4负载量、溶液初始pH值、H2O2用量、催化剂用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在溶液初始pH=13,H2O2=6mmol/L,催化剂用量为2g/L的最优条件下,光照反应进行100min后,马拉硫磷的降解率可达87%;重复4次后马拉硫磷的降解率仍可以达到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