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90篇
基础理论   82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驯化筛选的多环芳烃(PAHs)高效降解菌CN4与CN2进行了深入研究,澄清了金属离子对其降解多环芳烃的作用,得出结论:对于CN2、CN4降解菌,Mn2+与常量Ca2+、Mg2+同时存在于降解体系中时,对蒽和菲降解起到明显促进作用。Cu2+和常量元素Ca2+、Mg2+混合对菲降解也起到促进作用,但没有Mn2+的促进作用明显。不加任何常量和微量金属元素离子的体系对蒽、菲、的降解作用仅次于含Mn2+的降解体系,加入Cu2+、Ca2+、Mg2+、Fe3+、Zn2+对CN2降解蒽、产生抑制作用,加入Ca2+、Mg2+、Fe2+、Zn2+对CN2降解菲产生促进作用。Mn2+主要是在降解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外加不同浓度的Mn2+制备的菌悬液,对的降解作用基本没有差别。在制备菌悬液时加入Mn2+,菌体对Mn2+有富集作用,但Mn2+的存在与否并不影响菌体的生长繁殖状况。降解体系中加入Mn2+能够有效促进降解过程的进行,加入0.5 mmol/L的Mn2+对CN4菌株降解的促进作用最大,而在降解体系中一次性加入5.0 mmol/L的Mn2+则会对降解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2.
冉飞亚 《上海环境科学》2010,29(2):82-84,92
苯并[a](B[a]P)是国际公认的人类化学致癌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卫生学中一般以它作为多环芳烃类致癌物的代表物.详细介绍了B[a]P的来源、理化性质、检测方法、毒性、致毒机理以及降解特性等方面最近的研究进展.展望了B[a]P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3.
对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不同区域内小麦、西红柿、白菜和土壤中B(a)P含量的空间一时间分布及大气、土壤与粮食、蔬菜中B(a)P含量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粮食和蔬菜中的B(a)P主要来自大气污染的“贡献”,土壤中的B(a)P的含量也直接影响粮食和蔬菜中B(a)P的含量。当小麦子实中B(a)P的含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并不随土壤中B(a)P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4.
采用超声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对土壤中苯并[a]含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土壤样品用正己烷/二氯甲烷(1+1)超声萃取,萃取液经硅胶柱或佛罗里硅土柱净化浓缩定容,乙腈-水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为280 nm,发射波长为420 nm,外标法峰面积定量.结果显示:该方法检出限低,苯并[a]的检出限为0.15μg/kg.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3.9%~8.4%.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范围在72.5%~85.8%.能够满足土壤的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45.
在高浓度多环芳烃环境中暴露后人尿中1-羟基芘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人在高浓度多环芳烃环境中暴露后尿中1-羟基的排出量,并测定了空气中的多环芳烃浓度。结果表明,人由空气中吸入后,其代谢产物1-羟基大部分在24小时内由尿中排出,按克分子计算,由尿中排出的1-羟基为由空气吸入的7—17%。  相似文献   
46.
1-羟基芘的制备及其质谱光谱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蒋赵 《环境科学》1992,13(4):27-30,8
报告了由制备1-羟基的方法,对所得产品进行了元素含量、质谱、核磁共振、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分析。确定其组成为C_(6)H_(10)O_5,羟基在C_1位上;解析了质谱图中主要裂解产物的结构;给出特征光谱图,克分子消光(λ345nm)为3822.6。产品为较好的色谱纯品。  相似文献   
47.
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采集杭州市某道路上机动车排放的苯并(a),经超声萃取,高速离心后直接进HPLC分析。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苯并(a)与其他多环芳烃完全分离,绝对进样量在0.8~0.02 ng时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79,最小检出量0.8 pg,加标回收率87.5%~93.8%。  相似文献   
48.
为掌握可溶性有机质(DOM)对憎水性有机污染物吸附和解吸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四环多环芳烃——作为目标污染物,通过批平衡实验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组分DOM对在泥炭和高岭土上吸附和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和解吸数据均可以用Freundlich模型很好地拟合(R2>0.93).DOM的添加抑制了泥炭对的吸附,并且分子量越大的DOM产生的抑制效应越明显,主要是由于DOM与分子的竞争、增溶作用及泥炭表面微孔的堵塞引起的.与之相反,DOM促进了在高岭土上的吸附,DOM分子量越大,促进效应越强,这是由于DOM与分子之间通过累积吸附或共吸附增加高岭土对的吸附.DOM促进了在泥炭和高岭土上的解吸,并且促进效应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强.此外,在泥炭和高岭土上的解吸均存在迟滞现象,均在低浓度时表现出更明显的效应.DOMbulk和DOM_(>14000 Da)增加了在泥炭上的解吸迟滞现象,但降低了其在高岭土上的解吸迟滞现象.  相似文献   
49.
苯并(a)(BaP)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目前BaP的神经毒性研究零散而不深入,本文主要总结分析了BaP的神经毒性表现,简要介绍了BaP诱发神经毒性呈现的剂量-效应关系,进一步系统阐述了目前研究中发现的可能分子机制,包括BaP诱导神经递质及其代谢物含量的改变,相关DNA及蛋白质的损伤,抗氧化系统及线粒体的改变等,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研究了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在对苯并[a](benzo[a]pyrene,BaP)的富集(15 d)、释放(15 d)过程中肝脏的生物标志物(EROD、GST、SOD、CAT、GPx、MDA)的响应,结果显示:在富集阶段,第1 d低浓度实验组(0.05 g/L)和高浓度实验组(0.45 g/L)六种生物标志物即均显著受到诱导(P0.05),诱导程度与暴露浓度成正相关,而后不同种类生物标志物呈现差异性的变化趋势,EROD继续上升并在第10 d后达到稳定状态,GST继续上升并在第10 d后受到抑制下降,SOD、CAT、GPx均受到抑制逐渐下降,且均在15 d时低于对照组水平,MDA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直接反映了肝脏的氧化损伤程度。在释放阶段,低浓度实验组各生物标志物的恢复速度较高浓度实验组要快,且均能恢复到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高浓度实验组各生物标志物则均未能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实验结果表明,脊尾白虾肝脏具有一定恢复能力,各生物标志物对BaP暴露的敏感性具有一定差异,BaP暴露的浓度及时间是影响各生物标志物响应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