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92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301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分析了大庆地区空气中总径与非甲烷烃的比例关系,年、季、日变化规律及浓度水平。说明了总径与非甲烷径浓度水平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无显著差别,且冬、夏分布大体一致,高浓度多集中于大庆市东北部,浓度值向西南偏南方向递减,总烃总体浓度冬季较夏季偏向于西南这一规律。讨论了气候条件对分布规律的影响,并指出总烂的主要来源是油田开发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142.
143.
生排烃史是研究成藏过程的关键环节,本文在恢复埋藏史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生排烃史模型,模拟并编制各时期的生排烃强度等值线图并分析其生排烃史。结果表明,孙虎地区存在持续沉降型、早期沉降型和二次沉降型三种生排烃类型。沙三段至东营组沉积末期只在北区和前磨头洼陷中心有少量的烃生成排出;孔二段在沙一段沉积末期生排烃范围有所扩大,东营组沉积末期几乎扩展到全区。本区生排烃总量较少,属贫油区块。  相似文献   
144.
氯脂肪烃分子结构与对鼠急性毒性关系的专家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专家系统方法对110种氯脂肪烃和可能的对应烷烃的分子结构及对鼠急性毒性关系进行了研究。分子结构描述符取为:特殊构象结构,母体烃结构,取代氯原子数和分子含碳原子数。结果表明:对于四类活性正确分类率达到82%以上,满足统计预报要求。  相似文献   
145.
催化燃烧法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生产废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催化燃烧法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生产过程排放的含乙醛、2-甲基-1,3-二氧戊烷、乙二醇的废气,用进口Pt Pd/Al2O3-CeO2球状催化剂作废气催化燃烧的催化剂。在催化燃烧反应器床层空速为20000h^-1、催化剂用量为935mL、反应器入口温度为250℃、进口废气总烃质量浓度为2555~5099mg/m^3的条件下,处理后废气的总烃质量浓度为1~38mg/m^3,远低于120mg/m^3的国家排放标准,且总烃去除率达到98.6%~100%,乙醛质量浓度小于99mg/m^3,低于125mg/m^3的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6.
2000年1月 ,某炼油厂 #1气分装置液态烃泵发生火灾事故 ;无独有偶 ,2000年3月 ,某炼化公司炼油厂液态烃泵也发生了同类事故 ,且造成较大的损失。为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根据“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 ,本文仅就2000年1月发生的一起事故报道分析如下 ,并就预防措施提出一些看法 ,供大家参考。1事故经过2000年1月22日10∶46分 ,某炼油厂气加车间 #1气分装置在正常生产中 ,操作工宗某、丁某刚巡检结束回到操作室就听到装置内发出刺耳的哨声 ,同时中控室可燃气体报警仪报警。两人迅速奔出操作室 ,发现…  相似文献   
147.
石油烃在水面上蒸发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油溢流到水体后对水体造成污染。研究油污的转化规律对于污染事故评价、污染治理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三种不同性质的原油进行的风化和蒸发实验 ,证明三种原油低组分具有很快的蒸发速度 ,4天时间就可蒸发掉90 %以上的原油 ,同时得出了不同原油的蒸发规律。  相似文献   
148.
一株海洋石油降解菌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从胜利油田石油污染水体中分离出的一株石油降解菌HB-1(Acinetobacter sp.),在人工海水条件下,对该菌株的降解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了石油组分降解前后的变化规律,并对其降解机理进行了初探. 结果表明:①菌株HB-1降解石油烃所需优势氮源为NH4NO3,氮磷比〔ρ(氮)/ρ(磷)〕约为3.18,转速200 r/min,φ(石油)为1.0%时为最佳降解条件;②菌株HB-1在淡水和海水中均能生长,但在海水中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显著;③GC-MS分析表明,菌株HB-1对长链烃有明显的降解作用;④表面活性剂Tween 80能强化菌株HB-1对石油的降解,推断菌株在培养过程中产生了某种生物表面活性剂促使烃类易于为细胞吸收所利用.   相似文献   
149.
分析了天津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土壤中菲、甲基菲、荧葸和芘的δ^13C值范围分别为-29.5‰~-23.2‰、-39.8‰~-23.4‰、-27.2%~-23.6‰和-28.1‰~-22.6‰,不同功能区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反映了PAHs来源的差异.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在研究区内,化石燃料燃烧产物的干-湿沉降是土壤PAHs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其它可能的来源有污水携带的油污、农作物茎杆及薪柴不完全燃烧产物等.就具体地点而言,土壤PAHs以二元混合输入为主,据此,运用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二元复合数值模型对不同来源PAHs的相对贡献率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50.
采用热脱附技术处理实际石油烃污染土壤,考察影响热脱附效率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工程实际,初步确定热脱附技术的最优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热脱附技术可有效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其中加热温度、停留时间是影响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相同热脱附条件下,石油烃组分相对分子质量越大,饱和蒸气压越低,与土壤有机质结合能力越强,越不易脱附.当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