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92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301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41.
北京典型土壤剖面中饱和烃的组成及垂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北京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具有代表性的10个土壤剖面样品中饱和烃污染物的含量和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剖面饱和烃的浓度差别明显,其变化范围为1.5~54.1 μg·g-1,其中城区(B7)、污灌农田(B9)和工业区(B10)浓度较高.所有的剖面均检出了正构烷烃、类异戊间二烯烷烃、烷基环己烷和甾、萜类等饱和烃污染物,大部分剖面中各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为正构烷烃>类异戊间二烯烷烃>甾萜类>烷基环己烷,而且在表层土中正构烷烃的含量明显占优势.不同剖面中饱和烃浓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在表层30 cm内饱和烃含量随深度增加而明显降低,40 cm以下含量基本保持恒定,且与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地球化学参数(如CPI1、CPI2、甾萜类生物标志物参数等)分析表明,城区表土(B7)主要受化石燃料污染,而其它剖面表土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但也受不同程度的化石燃料及其燃烧产物的污染;剖面深部土样中正构烷烃来源与表层土不同,其来源与土壤本身或成土母岩中所含的有机质的地球化学演化有关,而甾萜类化合物和烷基环己烷与表层土中的来源可能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42.
利用PCR-DGGE技术指导高温油藏中功能微生物的分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PCR-DGGE技术对高温油藏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并将得到的信息用于指导油藏微生物的分离.本研究通过PCR-DGGE技术对油藏水样中DNA的16S rDNA V3、V8、V9 3个高可变区的扩增产物进行了比较,确定采用可得到更多微生物多样性信息的V9区引物进行PCR扩增,优势条带序列分析表明,在高温油藏中存在的微生物与GenBank数据库中α,β,y-变形杆菌和芽孢杆菌的序列相似性最高.利用多元细菌培养技术,以序列信息为指导,采用富集培养、直接培养和特殊培养的方法,从水样中分离出5株高温菌(而传统分离方法只能获得3株),其中3株高温解烃菌分别属于Bacillus属、Geobacillus属和Petrobacter属,它们能够在55℃以上兼性厌氧条件良好生长,对原油的降解率分别为56.5%、70.01%和31.87%,对原油的降粘率分别为40%、54.55%和29.09%,使原油的凝固点分别降低3.7、5.2和3.1℃.因此,序列指导和改变培养条件是分离更多有效采油微生物的改进方法,这3株高温菌的对原油的作用效果证明其具备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潜力.  相似文献   
243.
石油开采等行业被《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列为重点监管行业,然而油田行业开放性区域尚无 明确的布点规定,建议考虑环境敏感点以及油田开采、运输、处理整个工艺流程,合理布设采样点位。文章以某油田作业区为例进行取样分析,污染状况评估,得出油田行业土壤污染规律,建议油田企业按照“井场-输送管线-转油站-处理站”的流程进行布点、取样、定期重点检测特征项石油烃,以便及时发现土壤污染情况,并通过加强管控,有效防治土壤污染。  相似文献   
244.
为有效治理石油污染土壤,从长期遭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烃降解菌8-11作为出发菌,利用低能N+注入烃降解菌进行诱变,在能量为20 keV、剂量为90×2.6×1013ions/cm2条件下筛选出一株高效烃降解菌——诱变菌23。原油摇瓶发酵实验表明诱变菌对原油的降解率达到74%;降解后原油的全烃气相色谱图显示,经过7 d的作用,原油中的正构烷烃完全降解。诱变菌23能够产生大量的生物表面活性物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其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为糖脂类化合物,该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能使发酵液的表面张力从空白对照的56.1 mN/m降低为29.3 mN/m。研究表明诱变菌23具有较高的烃降解能力,能有效降低表面张力,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45.
野生观赏植物长药八宝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植物修复作为一项绿色修复技术,是石油烃污染土壤有效而可行的修复方法之一.野生观赏植物应用于植物修复,不仅能展现野生植物的良好耐性,在治理污染的同时美化环境,还能发挥观赏植物的特性,避免将污染带入食物链.本研究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探讨了野生观赏植物长药八宝(Hylotelephium spectabile(Boreau)H.Ohba)对大港油田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结果表明:长药八宝对石油烃污染的盐碱土具备良好的耐性,虽然长药八宝的地上部生物量相对于对照组有所降低,但与修复活动更为相关的根部生物量并未受到明显抑制,长药八宝也未表现出明显的毒害症状;长药八宝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比较显著,当土壤石油烃浓度为11874 mg·kg-1、20075 mg·kg-1和38986mg·kg-1时,其降解率分别为47.99%、24.49%和22.98%,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降解率(仅为32.37%、21.57%和17.64%)(p0.01);通过最大或然数法(most probable number,MPN)观测到11874mg·kg-1、20075 mg·kg-1和38986 mg·kg-1浓度的石油烃污染胁迫下,烷烃和芳烃降解菌的数量都要高于空白对照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根际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总之,长药八宝对一定浓度的石油烃污染盐碱土具备良好的耐性,对土壤中石油烃污染物具备较高的降解率,具备修复总石油烃浓度在40000mg·kg-1以下的石油烃污染盐碱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46.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石油烃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4~2009年丰水期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情况,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石油烃平均含量为176.25mg/kg,沉积物无石油烃污染;沉积物中石油烃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呈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陆源输送、水动力条件、细颗粒物质的吸附以及絮凝作用是控制石油烃分布的主要因素;调查海域空间分布尺度上可以划分为4个海域,MDS排序分析以及ANOSIM检验均支持了划分结果;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为近岸最大浑浊带最高,其次为近岸区和泥质区,在远岸区则常年存在一个石油烃含量的低值区.  相似文献   
247.
以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依据,旨在解决液化烃储罐泄漏时,液化烃能及时导出,减少产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源并降低其危害性,防止二次泄漏、次生灾害和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避免排放火炬燃烧损失等,达到安全可靠.本文结合现场检查和建设项目审查及相关企业考察,借鉴相关的事故案例,就发现的问题及采取措施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248.
任加云  夏江宝  苗晶晶 《海洋环境科学》2017,36(4):552-559, 570
以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为实验对象,将其暴露于石油烃浓度分别为0.1 mg/L,0.3 mg/L,1.0 mg/L和3.0 mg/L的海水中,并于实验开始后的0、0.5 d、1 d、3 d、6 d、10 d和15 d取样,并测定其消化盲囊和鳃丝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实验结果显示,两种蛤各组织GST和SOD酶活性在0.1 mg/L和0.3 mg/L处理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除四角蛤蜊鳃丝GST酶活性一直被抑制外,其余两种蛤各组织酶活性在1.0 mg/L处理组都呈现先升高后被抑制的趋势;除文蛤消化盲囊SOD活性在暴露实验开始升高外,其余组织酶活性在3.0 mg/L处理组一直被抑制(P<0.05)。通过比较发现四角蛤蜊GST和SOD酶活性升高率在0.1 mg/L和0.3 mg/L浓度组实验前期高于文蛤,但是在后期低于文蛤,在1.0 mg/L和3.0 mg/L浓度组四角蛤蜊酶活性抑制率明显高于文蛤(P<0.05)。结果表明,石油烃暴露条件下四角蛤蜊较文蛤表现更敏感,可以优先作为石油烃污染指示生物,鳃丝各指标的变化较消化盲囊明显,可以优先作为指示组织;GST和SOD酶的变化趋势具有一定一致性,以后相关研究和实践中可以将这两种指标结合测定以评价石油烃及其它有机物污染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249.
三种细菌降解直链烷烃的效果及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克雷白氏菌属(Klebsiellasp.,A5)、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A6)和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A10)3种石油烃降解菌,研究了其对石油烃中不同碳原子数的3种直链烷烃(正十四烷、正十五烷和正十六烷)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克雷白氏菌属对3种烷烃的降解能力相对较差;假单胞菌属对3种烷烃的降解效果较好,5d的降解率均达到80%以上,且对正十六烷的降解率高达95.9%;无色杆菌属对正十五烷和正十六烷也有较高的降解率,对正十五烷的降解率达80%以上,对正十六烷的降解率达90%以上。选取降解效果最好的假单胞菌属对正十六烷进行降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当正十六烷初始含量为100mg/L、200mg/L、400mg/L和800mg/L时,其降解动力学与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良好,其降解半衰期为1.79~3.22d;同时,降解过程中菌体浓度的变化显示,环境中的正十六烷含量越低,菌体的对数生长期越短,当正十六烷含量为100mg/L和200mg/L时,A6菌的对数生长期仅持续1d左右就进入稳定期,而当正十六烷含量达到400mg/L以上时,A6菌的对数生长期持续2d后,生长菌群总数处于平坦阶段。  相似文献   
250.
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大部分城市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有增加趋势.而大气中的VOCs是产生臭氧最重要的前体物,同时也能对PM2.5产生影响,成为监测和控制的重点,被纳入总量控制体系.上海、广州、西安等地方已采用非甲烷总烃作为VOCs的评价指标.结合环境监测分析工作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非甲烷总烃的样品采集、进样方式、样品色谱柱,结果表明:与注射器采样相比,气袋气密性和化学惰性好,保存样品时间长;采用一次进样,双色谱柱GDX502/104、玻璃微球同时分离样品,双FID同时检测,节约时间,避免误差,更加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