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100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41.
土壤种子库对原有植被恢复的贡献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世界各国在大面积采用外来种替代本地树种之后 ,森林在植物组成上有很大变化[1,2 ] ,维管束植物迅速的减少 ,尤其是春天萌发的草本植物快速减少[2~ 7] .在苏格兰 ,次生木本植物在森林中所占的比例不到 10 % [8] ,而外来Piceasitchenisis几乎占了5 0 % [9] .大面积的外来物种纯林所带来的危害就是在林分的稳定性、抵御病虫害以及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劣势 .目前 ,一些地区的森林管理者提出用本地种逐渐取代外来种的经营目标[10 ,11] .原有森林地表植被的恢复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种植缺失的草本植物 ;(2 )临近原始林种…  相似文献   
142.
在无菌条件下研究了伯克氏菌对镉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及初生幼苗耐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伯克氏菌D54能在含500mg·L^-1Cd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显示出极强的耐镉能力。在50 mg·L^-1的镉胁迫下,接种伯克氏菌能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萌发率,但在其他镉处理下,接种伯克氏菌对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接种伯克氏菌对水稻种子的发芽指数没有影响,但在10 mg·L^-1Cd处理下,接种伯克氏菌能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活力指数和初生幼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总数和耐性系数。接种伯克氏菌对初生幼苗的芽鲜重无影响,但能显著提高根鲜重。在50 mg·L^-1和100 mg·L^-1的高浓度镉处理下,接种伯克氏菌对根系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3.
本研究以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 YQ9为供试菌株,明确其产铁载体能力,研究其产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IAA)、溶磷解钾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ACC)脱氨酶活性等促生特性.发现B.vietnamiensis YQ9铁载体活性单位(Siderophore unit,SU)高达96.6%,兼具分泌IAA、溶磷,以及产ACC脱氨酶能力.YQ9的IAA产量为6.93 mg·L-1;在含有磷酸三钙的培养基中培养后,其上清液中的可溶性磷含量为104.06 mg·L-1;ACC脱氨酶活性为8.71μmol·h-1·mg-1.此外,在含不溶性重金属的培养基中接种YQ9,上清液中Cu2+、Zn2+和Cd2+含量显著提升,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69.89%、83.80%和51.59%.通过研究重金属胁迫下不同处理对黑麦草和甜高粱种...  相似文献   
144.
《环境教育》2014,(7):23-24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特别是学校教育已成为山东省开展环境教育工作的最佳载体和有力抓手。全省在各级环保,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结合校园特色,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渗透课堂教学,组织社会实践,广泛深入地开展环境教育工作,提升了学生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5.
花椒叶浸提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花椒叶浸提液(5、10、20、40、80 g L-1)对3个大豆品种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花椒对大豆化感效应的总体趋势为浸提液浓度越高,对大豆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高于40 g L-1的浓度处理,主要形态和生化指标都表明大豆生长受到显著抑制或破坏;在小于20 g L-1的浓度范围内,化感作用能够提高低活力种子的萌发率,但降低了种子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且化感作用受受体品种差异和自身种子活力的影响而表现不一致;随着化感物质浓度增高,SOD酶活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持续增高.大豆幼苗各器官或组织受花椒化感作用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根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株高>根长.图2表3参12  相似文献   
146.
田如男  于双  王守攻 《生态环境》2011,(8):1332-1337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Cu、Cd胁迫对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Maxim.)Nakai)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质量浓度的增大,Cu、Cd对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就发芽率来看,影响荻种子萌发的Cu的临界质量浓度和极限质量浓度分别为20.81、67.37 mg·L-1,Cd的临界质量浓度和极限质量浓度分别为16.30、42.79 mg·L-1。Cu、Cd对荻幼苗根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芽的抑制作用;芽的生长表现为"低促高抑"。影响荻幼苗芽生长的Cu的临界质量浓度和极限质量浓度分别为52.32、96.11 mg·L-1,Cd的临界质量浓度和极限质量浓度分别为33.55、55.88 mg·L-1;影响荻幼苗根生长的Cu的临界质量浓度和极限质量浓度分别为42.33、85.03 mg·L-1,Cd的临界质量浓度和极限质量浓度分别为26.18、50.45 mg·L-1。  相似文献   
147.
土壤中微塑料污染及其毒理学效应逐渐引起关注,但微塑料对农作物生长和生理的影响机制研究仍相对匮乏.为探讨微塑料对农作物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选用不同质量分数(0%、 0.2%、 5%和10%)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 MPs)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其对柳叶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种子发芽率、光合色素含量、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LDPE MPs显著抑制了(P<0.05)空心菜种子活力,且质量分数越高抑制效果越显著.然而,5%LDPE MPs显著促进空心菜地上生物量;0.2%LDPE MPs显著促进空心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而10%LDPE MPs则显著提高了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随LDPE MPs质量分数的增加呈梯度式下降,较对照处理降低了15.53%~27.39%.LDPE MPs显著提高了空心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综上可知,LDPE MPs可抑制空心菜种子活力,但会促进其生物量累积;空心菜可通过调节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来缓解LDPE MP...  相似文献   
148.
杨柳  张琳  邓敏  杨文  韩云  金明路  谢俊杰  贺冕  蔡怡敏  章海波 《环境科学》2023,44(10):5779-5787
土壤中微塑料积累可影响植物种子萌发与生长,但其物质溶出对植物造成的化学风险尚不明确.为探究微塑料浸出液对生菜(Lactuca sativa L.)的毒性效应,以聚酰胺(PA)和聚乙烯(PE)制备的微塑料纤维为对象,考察不同浸提温度(25℃和50℃)下两种微塑料浸出液中可溶性有机碳、氮(DOC和DON)溶出情况及紫外光谱学参数变化,并开展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聚酰胺微塑料PA在浸出液中DOC和DON的溶出量远高于聚乙烯微塑料PE,且DOC和DON浓度随着浸提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微塑料的聚合物类型显著影响了浸出液的芳香性、疏水性组分含量及分子量等参数,而浸提温度则无显著性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微塑料浸出液均降低了生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而对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等农艺特征指标影响较小.同时,微塑料浸出液造成了部分种子胚根和子叶的发育异常.研究表明微塑料浸出的物质对生菜种子萌发过程具有一定的干扰作用,需着重考虑微塑料对土壤-植物系统产生的化学风险.  相似文献   
149.
刘书芳 《环境教育》2015,(Z1):104-106
<正>我是河南科技学院2011级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2012年5月通过学校社团发起的一项献爱心活动,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旧衣回收。在那次活动中,我和社团同学们收集了大量旧衣物,用于捐献给新乡市太阳村孤儿院。当时募捐取得了巨大成功,面对同学们捐献的几大包衣物,我们挑拣了其中10%的八九成新的衣物,用募捐来的费用在洗衣店里清洗好之后送给了孤儿。之后问题来了:剩下来的90%的衣物该往何处去?  相似文献   
150.
Smog chamber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hygroscopicity of particles generated from photooxidation of α-pinene/NOx with different sulfate seed aerosols or oxidation conditions. Hygroscopicity of particles was measured by a tandem differential mobility analyzer (TDMA) in terms of hygroscopic growth factor (Gf), with a relative humidity of 85%. With sulfate seed aerosols present, Gf of the aerosols decreased very fast before notable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 (SOA) formation was observed, indicating a heterogeneous process between inorganic seeds and organic products might take place as soon as oxidation begins, rather than only happening after gas-aerosol partition of organic products starts. The final SOA-coated sulfate particles had similar or lower Gf than seed-free SOA. The hygroscopicity of the final particles was not dependent on the thickness but on the hygroscopicity properties of the SOA, which were influenced by the initial sulfate seed particles. In the two designed aging processes, Gf of the particles in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with introduction of OH radical than with ozone. However, the hygroscopicity of SOA was very low even after a long time of aging, implying that either SOA aging in the chamber was very slow or the Gf of SOA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in aging. Using an aerosol composition speciation monitor (ACSM) and matrix factorization (PMF) method, two factors for the components of SOA were identified, bu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A hygroscopicity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more highly oxidized factor could be either positive or negative depending on the speciation of seed aerosols pres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