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66篇
综合类   144篇
基础理论   66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291.
汪诗平  汪亚运  白玲 《环境科学》2014,35(8):3225-3229
以阉牦牛提前出栏项目活动为例,按照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优良做法指南的计量方法,在同等牧草利用量的前提下,分别对4岁和7岁阉牦牛一生CH4排放总量和单位体重CH4排放量(即排放强度)进行了初步比较分析.发现在同等牧草利用量的基础上,由于饲养一头7岁阉牦牛一生所消耗的牧草量相当于可饲养2.1头4岁的阉牦牛所消耗的牧草量,所以从CH4排放总量而言,前者一生排放CH4总量比后者少86.3 kg.然而,由于后者总体重比前者重192 kg,所以,后者的单位体重CH4排放强度(以CH4/体重计)只有0.973 kg·kg-1,而前者为1.374 kg·kg-1.根据排放强度的概念,在同等牧草消耗量的基础上,如果将一头7岁阉牦牛替代成饲养2.1头4岁的阉牦牛,可以多生产192 kg的活体重,在同样生产192 kg活重的基础上,利用替代法估算后者饲养方式比前者饲养方式可以实现77 kg CH4减排量,即相当于总减排1.6 t CO2当量.因此,基于排放强度减排而不是总量减排的概念,提前出栏有较大的CH4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292.
以川西北若尔盖县为研究区,采用MOD17A3数据估算实际NPP,基于Thornthwaite纪念模型模拟气候变化导致的潜在NPP,采用残差分析法分离人类活动导致的NPP变化,并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来刻画分析每个栅格的变化趋势,定量评价2000-2010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若尔盖县草地变化的相对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区域尺度上,若尔盖草地在2000-2010年近11 a间体呈现微弱恢复趋势,草地恢复面积比例为53.7%,草地退化面积比例为46.3%,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南部和西部地区;(2)在11 a尺度上,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草地生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6.22%和23.78%,实际NPP与潜在NPP之间的残差为3 316.37 g/(m~2·a)(以C计),表明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效果;(3)在时间尺度上,人类活动对草地恢复的正影响呈上升趋势,2000-2010年人为NPP回归斜率为37.30,表明生态项目实施具有长效性。  相似文献   
293.
综述了三江源区高寒草地在种群生态、群落结构与特征、群落演替、高寒草地土壤及微生物、高寒草地分布与分类、高寒草地生态与气候背景等生态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研究的局限性,展望了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94.
NH3挥发是导致农业和畜牧业施肥中N素流失的主要途径之一。基于这一认识,人们推测NH3的释放也可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草地氮素流失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这方面的观测研究却十分有限。我国北方天然草地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而且在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区的草地中存在N相对于C不足的现象。认识NH3挥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对防治草地退化、保护干旱区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Thermo-Fisher公司生产的Model17iNOx-NH3分析仪和动态箱法对黄土高原西北部边缘和宁夏中东部地区,也即农牧过渡带地区在8~9月份的地-气NH3交换通量进行了观测研究,发现其通量昼夜变化存在多种类型,平均通量在-2~2g NH3/(m2.h)之间;在空间变化上,NH3的地-气交换在毛乌素沙地西侧表现为对大气NH3的净吸收,经黄土高原边缘和宁夏中东部的过渡,到宁夏南部的固原地区变化为草地NH3的净释放。这种草地NH3释放通量自北向南增加的现象主要是由于降水对土壤的湿润作用所致。干旱的环境条件使得水分超过了土壤pH和温度等众多影响因素而成为NH3挥发的主要限制因素。据此可以推测NH3挥发作用在我国北方自然草地N素流失中的作用可能较小,不可能是导致农牧交错地区土壤N素相对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295.
遥感技术支持下的草地生态系统破坏经济损失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遥感数据分析反演,测算草地净初级生产力、草地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量等重要生态系统参数,进而计算草地生态系统有机物生产、营养物质循环、固碳释氧及水源涵养、土壤侵蚀损失量,再通过影子工程法、市场价值法等环境价值评估方法从以上5个方面评价草地生态系统破坏的经济损失.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破坏损失为1...  相似文献   
296.
内蒙古锡盟太仆寺旗天然草地转变为农田后,不同农垦年限下,土壤特性对CH4的吸收有不同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草地转变为农田后,降低了土壤吸收CH4的能力,CH4的吸收量随开垦年限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垦殖20年以上的农田土壤对CH4累积吸收量差异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是影响土壤CH4吸收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97.
草地退化的因素和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退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几乎所有的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在利用不当时都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对草地退化的过程和原因比较复杂。草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总是伴随着相关的地理、气候、土壤、灾害等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有时一二种自然因素(如火或洪水)就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所以对退化草地的恢复势在必行,本文着重对近几年较流行的退化草地的恢复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98.
草地是区域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元素迁移及生态多样性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对比分析寒旱区典型草地土壤中细菌群落的空间结构差异,在5月初(新的生长季开始之前,即非生长季),对内蒙古乌梁素海东部流域草地土壤样品进行了采集,获得不同区域30 cm和60 cm深度土壤样品各5个,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样品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Actinobacteriota、 Proteobacteria、 Chloroflexi、 Acidobacteriota、 Gemmatimonadota、 Planctomycetota、 Methylomirabilota和Crenarchacota等菌门在30 cm和60 cm样品中相对丰度占比均超过1%,且60 cm样品中相对丰度高于30 cm样品的优势菌门有6个,优势菌属有5个,OTU则为8个.不同深度样品中优势菌门、菌属乃至OTUs的相对丰度变化和其在细菌群落结构中的贡献性趋势并不完全对应;(2)来源于Armatimonadota和Verrucomicrobiota门的norank_f__norank...  相似文献   
299.
柴河小流域草地土壤环境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滇池柴河小流域为研究区域,于2011年7月采集草地样品全样、分层样共17个,对土壤粒度、w(SOM)(SOM为有机质)、w(TN)进行测定;采用放射性核素137Cs示踪技术估算研究流域土壤侵蚀速率;同时,测定δ13C(稳定性碳同位素丰度),以研究该流域生态环境状况. 结果表明:①土壤粒度组成为粉粒(66.74%~77.55%)>黏粒(21.22%~31.29%)>砂粒(1.23%~3.33%),同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粒度组成差异较小,土壤适宜耕作. ②CH1、CH2、CH3采样点的w(SOM)分别为3.51%、1.72%、2.54%,w(TN)分别为0.22%、0.17%、0.18%,二者相对偏低,并且土壤剖面的w(SOM)、w(TN)均随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 ③CH1、CH2、CH3采样点的137Cs含量分别为586.91、279.83和217.82bq/m2,侵蚀模数分别为324.96、879.33和1066.83t/(km2·a),表明研究区整体属于轻度侵蚀且表层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④CH1、CH2、CH3采样点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18.49‰、-24.5‰和-21.74‰,表明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源.   相似文献   
300.
以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退化坡面为研究对象,从草地类型、鼠害和自然因素如水蚀、风蚀、冻融作用这一角度上探讨发生在不同退化程度上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特征,对明晰高寒地区退化草地的碳变化机理和全球气候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同一侵蚀环境条件和退化程度下,以小嵩草、矮嵩草为优势种高寒草甸比以紫花针茅为优势种的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蓄存能力高。轻度退化程度受水蚀影响的高寒草甸曲麻河乡QMH1坡面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是相距3.5 km高寒草原曲麻河乡QMH2坡面的2.2倍(P<0.01);轻度退化程度受风蚀影响的高寒草甸五道梁WDL坡面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是高寒草原不冻泉BDQ坡面土壤有机碳含量的3.8倍(P<0.01)。水蚀作用显著影响了高寒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在坡面上的分布,表现为随坡面向下迁移富集的特征。轻度退化程度受水蚀影响的高寒草甸玛龙ML1号坡面下坡位(距坡顶580 m以下)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比上坡位(距坡顶580 m以上)高22%(P<0.01)。高寒草甸玛龙ML2坡面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不仅具有土壤有机碳含量随退化程度加剧而降低的规律,还叠加有土壤有机碳随水土流失向下富集的迁移分布规律,具体表现为坡上位轻度退化>坡中下位中度退化>坡下位极度退化>坡中上位重度退化,因极度退化坡位处于重度退化的下坡位,表现出极度退化坡位土壤有机碳含量比重度退化坡位高49.3%(P<0.05)。风蚀作用使高寒退化草地表层土壤粗骨化和土壤有机碳加速矿化,表现为受湖陆风影响较弱的鄂陵湖ELH坡面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比受湖陆风影响较强的扎陵湖ZLH坡面高27.9%(P<0.05)。冻融垮塌降低了高寒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但差异不显著。鼠害影响降低了高寒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的平均含量,并加速了高寒草地退化的进程。中度退化鼠洞周围SDⅠ-Ⅲ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是极度退化鼠洞周围SDⅣ-Ⅵ的2.1倍;而未受鼠害影响的中度退化ML2Ⅰ-Ⅱ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是极度退化ML2Ⅳ-Ⅵ的1.6倍。高寒坡面草地受水蚀、风蚀、冻融以及鼠害等因素作用加剧了土壤有机碳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