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21篇
环保管理   131篇
综合类   361篇
基础理论   136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59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982-2003年中国草地生物量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文结合草地生物量调查资料、对应时段NDVI数据,分析了1982-2003年不同时期我国草地生物量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末期,全国大部分地区草地生物量增加或基本持平;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大面积范围内草地生物量降低,热性草丛、温性草甸草原、山地草甸、低地草甸下降幅度分别为10.86%、4.96%、4.86%、3.49%;90年代末期后,北方大部分地区草地生物量上升到80年代的水平,南方草地生物量略有上升;1982-2003年草原区平均气温上升0.6~1.5℃,降雨量减少23.3%,草地生物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有弱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29),与气温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62.
盐池封育草场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植被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育是退化草场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封育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土壤中种子库的状况。以毛乌素沙地西南缘宁夏盐池县的退化草场为研究对象,采用相似性分析和排序方法对封育和未封育草场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封育区还是未封育区,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主要分布于0~5cm的土层,6~15cm土层的种子数很少;封育区土壤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大于未封育区,物种多样性则表现为H值较大,而D值较小,总体上看封育措施可以提高地上植被和土壤中种子的种类和数量,一些一年生植物、中生植物和盐生植物开始出现在地面或土壤种子库中。地上植被和土壤种子库间的相似性分析结果则表明相同措施同一土层间种子库中等相似,而不同土层间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异。由于封育措施导致了植被样方的相似性较低,然而土壤种子库间的相似性仍然较高,两者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滞后效应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3.
根据国际上对于荒漠化概念的新说明以及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所资助的《中国荒漠化 (土地退化 )防治研究》课题报告中确定的荒漠化定义 ,荒漠化概念的内涵包括 :1)以土地退化为本质 ;2 )与人类活动相关联 ;3)以荒漠化景观为标志 ;4 )以脆弱生态环境为背景。因此我国的荒漠化类型除了风蚀作用形成的沙质荒漠化外 ,还有水蚀作用形成的土质荒漠化和石质荒漠化 ;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区域除北方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以外 ,也包括南方湿润地区的红壤丘陵区和石质山区。其中属于水蚀荒漠化和土质荒漠化的红色荒漠化就是指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在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背景下 ,以流水侵蚀为主导作用而形成、以地表出现劣地为标志的严重土地退化。鉴于我国南方红色荒漠化现象在我国现实存在中的客观性、在全球变化中的特殊性以及在理论概念上的模糊性 ,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4.
研究了刈割频率对香港草地于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使干物质生产量下降,刈割频率越高生产量下降越大。禾本科植物受刈割影响比木本和非禾本科草本植物大,且停止刚割一年后生物量仍低于对照点。认为常年刈割是华南草地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5.
草地生态农业与产品革新是西北地区农业的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西北地区农业越来越依赖化肥、农药来提高产量以及污染问题日趋 严重的现状,提出将发展草地生态农业与革新产品作为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建议先主抓多途径开辟有机肥源,大田作物资源化增值,快速解决奶牛牛源与增加系统生物多样性4项,可改善生态环境,使农民增收,将农业生态系统导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6.
黑河流域土地退化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善忠  王涛  封建民 《生态环境》2003,12(4):427-430
黑河流域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干旱区。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造成的土地退化,已成为黑河流域一个非常严重的生态问题。土地荒漠化是该流域最典型和最严重的土地退化形式。对该流域土地退化的空间分布、特点、退化面积等方面还没有较为详细的研究,因此探讨这个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通过最新的遥感影像资料(2000年),在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调查,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初步分析了黑河流域土地退化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黑河流域土地退化主要有5种类型,即:水土流失、干旱化、植被退化、盐渍化和沙漠化。土地退化面积达29971.91km^2,占整个流域面积的23.06%;其中,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祁连山的南部山区,面积为5747.68km^2,占整个流域土地退化面积的19.18%,主要是由于过度开垦和放牧造成的;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水资源在时空上的重新分配而导致的干旱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山前部分冲、洪积平原的河流沿岸附近,其面积为1369.96km^2,占整个流域土地退化面积的4.57%;盐渍化土地是该流域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之一,面积为10591.82km^2,占整个流域土地退化面积的35.34%,分布在流域的低地、冲积扇的边缘等位置,主要是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造成的;沙化土地,包括流动沙丘(地),是研究区土地退化面积最大的类型,为10771.97km^2,占整个流域土地退化面积的35.94%,这其中也包括历史时期形成的沙漠和现代形成的大部分沙地;植被退化土地面积为1490.48km^2,只占整个流域土地退化面积的4.97%。通过分析可知,黑河流域土地退化严重,特别是在下游地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尤其是对该流域内有限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导致该地区土地生态系统脆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7.
在甘肃省夏河县对鼓翅皱膝蝗的种群结构、数量变动、空间格局及动脉进行了系统研究。鼓翅皱膝蝗1a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孵化出土,6月上旬达到出土高峰,此期蝗虫种群仅由1龄和2龄蝗蝻组成,其中1龄蝗蝻占81.8%,2龄蝗蝻占18.2%,成虫于7月上旬开始羽化,8月上旬达到羽化高峰,此期的成虫数量达61.3%,而蝗蝻仅占38.7%,蝗蝻期约为72d,成虫寿命54d左右,每雌平均产卵32.6粒。鼓翅皱膝蝗在草地上属聚集分布,蝗蝻发生期种群的空间动态主要表现出扩散趋势,但初孵化出土时有短暂的聚集行为。取食量随龄期增大而增大,每头鼓翅皱膝蝗取食牧草量蝗蝻期平均为1.5g,成早期约为5.8g,成早期的食量是蝗蝻期的3.7倍。表3参12  相似文献   
68.
本文概述土地退化的原因和状况。通过对广东山区土壤和东江流域低产耕地的大批土壤剖面分析数据的统计和推算,结果表明,广东的林地退化面积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35%;旱地土地退化面积占全省旱地总面积的95%;水田土地退化面积约占全省水田总面积的25%。根据广东的省情,提出土地退化治理的对策:提高认识,增加投入,组织力量,开展调查摸底;制订整体治理规划,分步实施;明确治理的中心任务,推进面上治理利用,加强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9.
鲁春霞  于格  谢高地  肖玉 《生态环境》2007,16(4):1289-1293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将严重地影响高原的水源涵养功能。为了定量研究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水分保持功能的影响,采用大型风洞实验,模拟人类不同的干扰方式和干扰程度对高寒草地土壤水分保持功能的影响。实验样品采自青藏高原三个草地类型:高寒草甸、草原化草甸和高寒草原。干扰方式包括破坏草地地上部分和根系,干扰程度包括轻干扰、中度干扰、重度干扰和全部破坏。实验结果表明,地上部分破坏后,土壤含水率均有下降,降幅分别为:QZ1为6.9%~9.2%、QZ2为6.8%~10.1%、QZ3为9%~10%;当根系遭到破坏后土壤含水率的降幅则分别为:QZ1为16%~30%,QZ2为17.25~32.1%,QZ3为22%~50%,显然,根系破坏后土壤含水率降幅远大于地表植被破坏后的情形。因此,植被根系是高寒草地水分保持功能的关键。随着干扰程度的加剧,土壤含水率在迅速下降。从试验模拟结果看,三个草地类型中土壤水分保持功能分别是高寒草甸>草原化草甸>高寒草原。  相似文献   
70.
Use of Biotic Community Structure as a Measure of Ecological Degrad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of two lotic aquatic habitats,namely,the Churni River(C-R)and the Jalangi River(J-R)were compared in this study.One lotic aquatic system(C-R)was polluted by organic pollutants due to discharge of unprocessed sewage water,while the other(J-R)was not affected by such pollution.Evaluations of variou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water,sediment and different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of the two tropical lotic systems were done in a period from January,2002 to December,2003.A long term temporal change in the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was recorded due to increase in sediment rH value.Sediment redox potential affected by the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was found to be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alteration of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in these aquatic ecosystems.A positive correl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between rH and Margalef index in this study.Potassium and the total count of coliform bacteria in water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values for the polluted Churni River than those for the Jalangi River.Fig 3,Tab 4,Ref 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