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101篇
环保管理   81篇
综合类   460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75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Na2S2O4为还原剂,采用化学还原法回收某电镀厂含银电镀废液中的银。实验结果表明,在n(Na2S2O4)∶n(Ag+)=2.5、反应温度35℃、废水pH7.5、搅拌速率300r/min的条件下,Ag+回收率达到99.92%。对回收的银粉进行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回收的银粉纯度较高,成球形。  相似文献   
72.
采用NaBH4作为还原剂回收电镀废液中的铜。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剩余铜离子质量浓度的影响的显著性顺序为n(NaBH4)∶n(CuSO4)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最佳实验条件为:n(NaBH4)∶n(CuSO4)=1.50,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5min。经该工艺可获得平均粒径为33nm的近球形立方晶系纳米铜粉,处理后废液中铜离子质量浓度低至0.2mg/L。在铜粉制备过程中加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有效阻止晶粒长大,并提高其分散性能,使产物粒径均匀。采用苯骈三氮唑处理后的铜粉抗氧化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3.
采用膜电解法对废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电镀件进行退镀处理。以退镀废液作为阴极液和阳极液,在阳极室退镀ABS电镀件,在阴极室电解退镀废液,进行铜镍分离,回收铜粉和NiCl2。实验结果表明:在阴极电流密度为500 A/m2、初始铜离子质量浓度为24.00 g/L的条件下电解160 min,阴极铜回收率可达97.65%,电流效率达86.60%,得到的铜粉纯度为97%~99%,处理1 L退镀废液可回收铜粉20.0 g,2 mol/L盐酸0.87 L,NiCl2晶体43.8 g;在阳极电流密度为500 A/m2、液固比为6的条件下电解60 min, ABS电镀件的退镀率为77.22%。  相似文献   
74.
针对尚未颁布清洁生产标准的林产加工行业,以2.00万t/a松脂废液加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为例,从生产工艺和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和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等5个方面进行清洁生产水平分析.通过综合指数评价法,确定了项目高纯长叶烯精制、松油醇生产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3项指标仍处于国内一般水平,并提出相应...  相似文献   
75.
甲基氯硅烷生产废液制备氯化氢和有机硅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将高、低沸点甲基氯硅烷生产废液分别通过醇解和水解反应制备HCl和有机硅树脂的工艺方法,考察了醇解时间、醇解温度和m(废液)∶m(甲醇)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m(废液)∶m(甲醇)=1∶0.5,醇解温度65℃,醇解时间2h.在该条件下由高、低沸点废液制得的有机硅树脂收率分别为43.2%和40.6%.将制得的有机硅树脂经500℃干燥处理后,可作为填料,制备有机硅树脂-聚氯乙烯复合材料.该材料的力学性能与SiO2 -聚氯乙烯复合材料接近.  相似文献   
76.
采用Na BH4还原法将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镀铜废液中的Cu~(2+)制备成纳米铜粉,并采用聚丙烯酰胺(PAM)对还原反应后的废液进行絮凝处理。研究了n(Cu~(2+))∶n(Na BH4)、还原反应温度、还原反应时间及PAM添加量对废液中剩余Cu~(2+)质量浓度的影响,并对回收的纳米铜粉进行了XRD和TEM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n(Cu~(2+))∶n(Na BH4)=4∶6、还原反应温度为50℃、还原反应时间为2 h时,废液中剩余Cu~(2+)质量浓度降低至1.1 mg/L,Cu~(2+)还原率达99.99%;可获得粒径为20~45 nm的近球型、高纯度、由多晶组成的纳米铜粉;当PAM添加量为10 mg/L时,废液中剩余Cu~(2+)质量浓度降至0.35 mg/L以下,达到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小于0.5 mg/L)的要求。  相似文献   
77.
压裂废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综述了当前油气井作业中压裂废液处理的一些主要技术:氧化法、混凝法、Fe/C微电解法、多种处理技术联合使用等,从六个方面探讨了当前处理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压裂废液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优化压裂废液处理工艺,开发稳定可靠,高效价廉且无二次污染的压裂废液处理剂。  相似文献   
78.
采用NaCl-H2SO4法回收CODcr废液中的硫酸银,回收率达到80.5%。将回收与市售硫酸银试剂同时对4种废水做CODcr测定的对比实验,经数据分析得出,所回收的试剂完全符合要求,可以循环用于CODcr测定。该方法具有操柞简便、回收率高和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79.
大庆油田井下环保作业模式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庆油田从污染源头抓起,针对整个井下作业流程中存在的环保问题,建立了污油污水不落地的清洁环保作业模式,通过原井管柱污染防治、起下过程废液收集、管柱内防喷、高压油水井带压作业等新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有效地抑制了井下作业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文章对新型清洁环保作业模式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所研发新型环保技术的工艺特点及应用效果;并基于油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和谐发展,对未来环保作业技术研究方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0.
页岩气开采中压裂废液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新型的天然气资源,近年来页岩气的开采力度不断增加。文章广泛调研页岩气开采过程中的场地修复、压裂废液处理等方面的环境污染风险,国内外现行压裂废液的处理工艺,系统分析了中和法、絮凝法和氧化法等处理工艺,并结合实际应用效果和企业需求对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可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领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