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7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908篇
安全科学   596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209篇
综合类   2266篇
基础理论   589篇
污染及防治   222篇
评价与监测   118篇
社会与环境   58篇
灾害及防治   13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抑制有害藻类生长具有廉价、生态安全等优点,近年来备受关注。采用两种多酚提取方法提取并测定了4种挺水植物(菖蒲、香蒲、梭鱼草、水花生)的多酚含量,并研究了植物体内多酚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挺水植物体内多酚含量各异,其浓度范围为2.420~7.298mg/g,且多酚对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增长均具有抑制作用。该研究可为利用植物多酚控制水华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2.
矿冶固废渗滤液流经包气带系统时,包气带系统中的黏土矿物、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根系会把渗滤液中的部分污染物质固定下来,使渗滤液得到净化。包气带系统中的微生物、黏土矿物、有机质和植物根系构成了包气带系统的净化介质,是决定包气带系统自净能力和影响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关键因素。分别从包气带系统中的黏土矿物、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和植物四个方面对重金属的净化机理进行了阐述分析,指出包气带系统对重金属的净化作用可能是暂时的,pH值和Eh值等条件的改变会促使累积在包气带系统中的重金属重新发生迁移,并提出利用包气带系统净化矿冶固废渗滤液中具有高毒性与放射性的核素时,必须对该核素在包气带系统中的迁移转换规律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利用包气带系统的自净作用,保障生态环境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3.
环境污染过程中,由于对污染源的轻视最终造成极大的污染后果,分析污染生成过程对戒烟人群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警示作用,因此,针对环境污染过程的警示作用提出戒烟人群的心理警示作用模型.建模过程中对四项衡量指标进行计算分析,经过模型修订最终完成警示模型的构建.使用构建的模型对戒烟人群进行心理警示评估.通过试验分析可知,建立的警示模型在通常状态下能够对戒烟人群达到警示督促作用.  相似文献   
144.
随着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出台,监测事权上收工作有序推进,环境监测网络运行机制改革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保障了环境监测数据的全局性和真实性,增强了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公众对环境监测的认识逐渐提升,环境监测的主要职能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如何更好的发挥环境监测执法的中坚作用,建设好环境监测执法力量,对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5.
柴立伟  刘梦娇  蒋大林  樊灏  曹晓峰  黄艺 《环境科学》2016,37(12):4806-4814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是一种菌根真菌产生的耐热糖蛋白,因其与微生物密切联系而常用来表征土壤的健康状况.由于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的提取过程中容易产生干扰物质,影响了这个指标在土壤状态评估方面的进一步应用.本研究采集了北京北部山区,中部城区以及南部郊区的土壤样品,使用三维荧光-平行因子模型技术解析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中可溶性有机物的荧光特征,将土壤类球囊霉素蛋白分解为5个荧光组分,分别为微生物源UVC腐殖质类物质、UVA人为来源腐殖质类物质、微生物来源的氧化醌物质、土壤富里酸类物质和类蛋白物质,蛋白质在其中所占比例为0~20%.不同采样区域的荧光特征比较显示,球囊霉素土壤相关土壤蛋白的5个荧光组分总体稳定,与山区相比较,城区和郊区的类蛋白质组分受人类活动影响降低,氧化醌类物质组分含量升高.不同采样点的理化特征结果显示,以城市建设和耕作为代表的人类活动减少了土壤中的含水率、有机质含量以及总氮含量.比较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的荧光特征与土壤理化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球囊霉素土壤相关蛋白浓度、UVA腐殖质组分、UVC腐殖质组分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总氮含量显著相关,具有表征土壤健康状况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6.
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了工业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大量生活及工业废水也造成了水污染问题。因此,本文将对水环境保护中水质监测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7.
陈雪霜  江韬  卢松  白薇扬  张成  王定勇  魏世强 《环境科学》2016,37(11):4168-4178
为进一步了解水库型湖泊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以三峡库区典型内陆水库型湖泊——长寿湖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可见和三维荧光光谱,并结合湖区周边生态系统分析,讨论了长寿湖水体中CDOM的组成、来源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寿湖不同采样点DOM浓度(DOC和CDOM)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分布差异,但各点FDOM分布较为稳定.回水区出现DOM累积,由于受陆源输入影响有限,水体内源活动主导,具有较明显"内源控制"特征,芳香性和分子量相对较低;而周边陆地以人工林兼旅游开发为主的采样点,陆源输入在带入较多腐殖化(高芳香性)组分的同时,人为活动排放也是导致其类蛋白组分丰富的重要原因;入湖区尽管周边果林和居民生活对水体DOM有一定影响,但上游河流输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另外,各采样点也出现了不受周边生态系统影响的独立的相关性特征,例如芳香性特征常数(SUVA280)和光谱斜率[S(275~295)]显著负相关、CDOM和FDOM极显著正相关、CDOM和S(275~295)负相关等.同时,长寿湖水体中CDOM的生色团主要由具有芳香性结构的大分子组分构成;至少51%的CDOM波动可以通过FDOM变化来进行解释,其中回水区荧光组分对CDOM变动的影响最为明显.在采用传统FI值无法区分DOM来源差异性时,结合采样点沿岸生态系统,综合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特征,有助于对DOM组成及来源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48.
零价铁去除废水中的汞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周欣  张进忠  邱昕凯  王定勇 《环境科学》2013,34(11):4304-4310
研究了零价铁(zero-valent iron,ZVI)去除废水中Hg2+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初步探讨了ZVI与Hg2+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ZVI对废水中Hg2+的最佳去除条件:Hg2+的初始浓度为0.10 mg·L-1、pH为5、ZVI用量为0.050 g、温度为25℃,获得Hg2+的去除率为94.5%.ZVI对废水中Hg2+有一个快速的去除过程,可用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描述,速率常数为0.010 min-1.ZVI去除废水中Hg2+的机制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吸附和共沉淀作用,ZVI表面钝化是降低Hg2+去除率的主要原因,其钝化成分主要是FeOOH和Fe2O3-Fe3O4.胡敏酸可与ZVI还原产生的Fe2+、Fe3+结合形成Fe-HA复合物,增加可溶性铁的比例,缓解ZVI的钝化,对细铁氧化物和铁氢氧化物胶体具有稳定作用,增强对废水中Hg2+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49.
四环素抗性基因在人工湿地中的去除及累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加玉  刘琳  高大文  刘超翔 《环境科学》2013,34(8):3102-3107
以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为试验装置,考察了猪场养殖废水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抗性基因(tetW、tetM和tetO)在人工湿地中的去除及累积情况.结果表明,养猪废水中的3种抗性基因均有检出且含量较高,tetW、tetM和tetO的平均绝对含量分别为1.07×1010、4.03×1010和4.92×1010copies.L-1.通过湿地系统处理后,水体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绝对拷贝数和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tetW、tetM和tetO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73%、92.21%和95.05%.在系统运行末期,湿地表层土壤和底层土壤中tetW、tetM和tetO的绝对拷贝数和相对表达量均有明显的升高,并且抗性基因在表层土壤中的累积水平高于底层土壤.因此,人工湿地系统可有效降低养猪废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绝对及相对含量水平,系统的运行条件可对抗生素抗性基因在湿地系统中的积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0.
LNAPLs污染物在层状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层状非均质多孔介质中轻非水相液体(Light Non-Aqueous Phase Liquid,LNAPL)的运移机制与分布特性。首先,在二维砂槽上进行LNAPL的入渗试验,试验过程中用数码相机进行拍照,把LANPL的扩散过程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用AutoCAD对图片进行分析处理,得出不同时刻LNAPL的入渗锋面变化图。结果发现,介质结构突变面改变了LNAPL的迁移模式。在LNAPL由中砂进入细砂层后,由于受到毛细作用的增强,其运移速度加快;而由中砂进入粗砂,受粗砂介质阻滞作用增强的影响,LNAPL运移速度变小。当LNAPL由干砂进入湿润砂体时,由于孔隙水浮托力增大,LNAPL先产生纵向运移,随后以横向迁移的形式在地下水位上部聚积。当达到一定厚度后,LNAPL的压头足以克服浮托力,驱替孔隙水进入砂土孔隙。另外,LNAPL的厚度足够大时,方可克服饱水层受到的浮托力,在地下水位上形成LNAPL池,并因孔隙水向周围砂体排泄,LNAPL池周围的水位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