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8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27篇
安全科学   15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20篇
综合类   974篇
基础理论   109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64篇
社会与环境   66篇
灾害及防治   6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二甲基硫(dimethyl sulfide,DMS)海气交换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有重要贡献。本文利用已发表的2005-2017年文献数据,结合ERA-interim(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Interim Re-Analysis)风速数据,估算了黄、东海DMS海气通量,并分析了其季节变化和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南黄海和东海DMS年平均海气通量分别为(8.63±4.90)μmol/(m2·d)和(12.77±8.42)μmol/(m2·d),除秋季外,东海海气通量高于南黄海;DMS海气通量季节变化显著,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南黄海秋季高于春季,东海春季高于秋季。基于方差分解,本文讨论了各因子方差对DMS海气通量方差的贡献,在南黄海,春季表层DMS浓度和交换速率均对海气通量有主要影响,夏季和冬季交换速率对海气通量影响较大;在东海,春季海气通量受到交换速率和DMS浓度交互作用的影响较大,夏季海气通量主要由DMS浓度控制,秋季和冬季交换速率对海气通量的影响较大。南黄海和东海占全球海洋面积的0.30%,其DMS排放量为0.1461 TgS/a,占全球海洋DMS排放量的0.52%。  相似文献   
962.
基于定位观测,研究了泉州湾河口湿地秋茄(Kandelia obovate,KO)、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AC)、以及秋茄+桐花树(KA)混交等3种植被恢复下沉积物磷形态、酶活性以及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并与养蛏滩涂(恢复前,SC)进行了比较,以评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沉积物磷库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19年后,3种恢复模式下沉积物全磷(TP)和无机磷(IP)含量相较恢复前均呈上升趋势,其中KA最高,SC最低;而沉积物有机磷(OP)含量在不同恢复模式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恢复模式下,IP均是沉积物磷的主要形态,占TP的60%~73%;其中,沉积物氢氧化钠提取磷(NaOH-P)和盐酸提取磷(HCl-P)在KA处理下明显高于恢复前(SC).(2)与恢复前相比,不同恢复模式下沉积物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明显增加,总体表现为AC>KA>KO>SC,但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并无明显差异.(3)冗余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恢复模式下沉积物磷含量变化主要受酶活性(特别是碱性磷酸酶)及环境因子(pH、有机质、全氮等)的综合影响.泉州湾河口湿...  相似文献   
963.
通过近百口全取芯钻井岩芯的岩石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 ,认为渝东及相邻川东地区的上石炭统黄龙组碳酸盐岩储层主要为古岩溶作用产物。文中简要介绍了黄龙组古岩溶型储层的主要识别标志和岩溶角砾岩的结构 成分分类方案 ,重点对岩溶相、岩溶地貌分区和微地貌单元、岩溶旋回和溶蚀段划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渝东黄龙组岩溶相、古岩溶地貌和岩溶旋回与古岩溶储层特征和分布关系的综合模式 ,指出岩溶斜坡和岩溶盆地分区中的坡地与残丘微地貌单元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部位 ,发育于C2 h2 白云岩段中的上部溶蚀段和下部溶蚀段为最有利古岩溶储层发育的层位  相似文献   
964.
根据垦东凸起原油及其周围生油凹陷烃源岩的色谱、色质等多种地球化学分析结果 ,确认了桩东凹陷沙三段是其最重要的油源凹陷 ,来自桩东凹陷的石油资源占该凸起总资源的四分之三以上 ,其次为沾化凹陷孤南洼陷和莱州湾凹陷 ,而青东凹陷的贡献很小。通过已知油藏分布的控制因素分析 ,总结了该区石油成藏条件及其富集高产原因 ,预测了油藏分布规律 ,指出了有利勘探方向。垦东凸起油源对比及成藏条件研究成果对渤海湾盆地其它类似地区的高凸起成藏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5.
伊斯坦布尔     
游土耳其,纯粹是去南非途中路过,飞机落脚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市.这座城市原来并不叫这个名字,其历史中曾拥有过许多名字,这些名字无不打着当时统治者文化、语言和宗教的烙印,像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和士坦堡,如今仍是穿越时空、响彻云霄的名称.  相似文献   
966.
由本刊组织的第四届安全、健康和环境经验技术交流会和刊物发行工作会议于10月20~23日在张家界召开,来自30多个单位的43位代表参加了会议。编辑部向与会代表汇报了2004~2005年刊物工作情况。以及2006年刊物重点报道内容及改版情况。  相似文献   
967.
近年来建筑施工现场塔式起重机的使用数量不断增多、塔机重大事故呈上升趋势。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2001年全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308起(其中起重机械68起),共死亡284人,受伤435人,直接经济损失1851.9万元。2002年全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352起(其中起重机械事故125起),共死亡351人,受伤372人,直接经济损失2552.4万元。2003  相似文献   
968.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PPT(Pulsed Plasma Thruster)点火安全控制系统是PPT设计中的关键.为方便灵活地控制点火脉冲和工作频率,同时保证安全点火,采用直接有脉宽调制信号PWM(Pulse width Modulalion)输出口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控制PPT的点火,完成了DSP辅助电路、和上位机通讯的串口电路、与PPT高压触发模块(脉冲功率装置)的接口电路以及PPT点火时序控制软件的设计.PPT工作时,点火安全控制系统接收由上位机卫星喷气姿态控制算法产生的点火时刻和点火次数命令,执行点火命令.试验表明,PPT点火安全控制系统能够控制PPT试验样机,使其准确按照时序在频率0~1.67Hz(波形分辨率最高为6.67ns)下可靠点火.  相似文献   
969.
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了台风"凤凰(Fung-wong)"登陆后泉州湾6个13h连续站悬浮颗粒物及1个13h连续站(Q4站)表层沉积物的样品中Cr、Ni、Cu、Zn、As、Pb和Cd等元素的含量.表层沉积物中其平均含量分别为60.4、50.3、26.5、101.7、3.36、40.0和0.180μg/g;悬浮颗粒物中其平均含量分别在1.108~7.408、0.476~3.394、0.809~5.046、3.190~19.337、0.087~0.595、2.621~10.073μg/L和4.160~50.828ng/L之间,从内湾向外湾逐渐降低.与平静海况下相同站位和潮时中相同元素含量及分布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台风过境后在1个潮周期内的样品中重金属含量和分布特征较正常海况下均有显著变化:Q4站表层沉积物中除Ni元素显著增加外,其他元素含量明显降低,分布特征与正常海况下类似,但变化幅度增加;悬浮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增加,其分布特征与正常海况下的有显著差异,因地理位置而异.台风期间的强动力过程导致的重金属"二次污染",以及伴随的强降雨增加了入海物质量及其扩散范围是影响重金属含量和分布的直接原因.本研究结果将为泉州湾重金属污染的准确评价和科学治理提供依据,为评估台风对重金属污染的综合影响提供直接佐证.  相似文献   
97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元素循环影响越来越显著,不可持续的家庭消费已成为造成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食物元素消费的研究也成为可持续消费的重要研究内容。以厦门市为例,分析了1988-2010年居民食物C、N、P元素消费的变化趋势及特点,探讨与其变化相关的经济、社会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988-2010年全市食物消费总量不断增加,由49.33万t增长至106.36万t。但是人均食物消费量由321.28 kg/(人.a)降至301.32 kg/(人.a)。厦门市食物C、N、P消费总量均在上升,1988年食物C、N、P消费量分别为10.14、0.64、0.05万t,到2010年食物C、N、P消费量分别为17.29、1.21、0.11万t,分别增长了70.45%、88.91%、117.11%,与此同时人均食物C、N、P消费量却在降低,其变化趋势与人均食物消费量的变化趋势接近,但并不完全一致,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为人均食物C消费量,下降了24.92%,其次是人均食物N消费量下降了16.79%,下降幅度最小的为人均食物P消费量降低了4.37%。这主要是由于食物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所致,粮食在食物C、N、P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持续下降,禽畜肉、瓜果、鲜蛋、奶制品等在食物C、N、P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城市家庭食物消费模式由"以粮食为主"向"以粮食和肉类、蔬菜为主"转变。通过将相关经济、社会因子与居民食物C、N、P消费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人均GDP、恩格尔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食物消费支出、食物价格指数、大学人口比重、平均家庭人口数,与食物C、N消费量均相关,与食物P消费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