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24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01.
苯系化合物好氧降解菌的驯化和筛选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为了筛选降解苯系化合物的优势菌种,选用城市污水处理场和石化废水处理的活性污泥作为菌源,分别以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本,1,3,5-三甲苯作为底物,在好氧条件下,驯化,筛选和分离出了能以上述6种化合物作为生长的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25株,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鉴定,这些菌株的好氧生物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对苯系化合物具有良好生物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202.
2,6-Ditert-butylphenol (2,6-DTBP) is a major organic contaminant presenting in acrylic fiber manufacturing wastewaters. This compound is of high bio-resistance due to its complex structure which consists of one phenol group and two highly branched tert-butyl groups. This research attempted to improve the bio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2,6-DTBP through various strain immobilization methods. The stratified immobilization can settle oxygen transmission in the single microorganism immobilization, and can realize two-process reaction in the single device by choosing two symbiotic microorganisms. Two effective strains, named F-1-4 and F-3-4, which were screened out in our previous work, were used to degrade 2,6-DTBP after being immobilized in calcium alginate ge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ubstrate removal efficiency of various immobilization methods follows the order: stratified 〉 single F-3-4 〉 mixed ≈single F-1-4. The immobilized biodegradation capacity was higher than the free one. After an incubation time of 12 d, 91% of 2,6-DTBP could be degraded by the stratified immobilization method, compared to 79% achieved by the mixed immobilization method with an initial 2,6-DTBP concentration of 100 mg/L. The stratified immobilization satisfies the oxygen demand nature of the aerobic F-3-4 and the facultative F-1-4, thus yielding the highest degradation efficiency. Both the outer layer strain F-3-4 and the inner layer strain F-1-4 can grow actively on the substrate of 2,6-DTBP, as illustrated by SEM images.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highly bio-refractory compound, 2,6-DTBP, can be effectively degraded using appropriately inunobilized microorganism strains.  相似文献   
203.
细菌与真菌优化组合降解污水中氰化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降氰细菌与真菌组合对工业废水中氰化物的降解性能.将从电镀厂水样和活性污泥中分离出的8株降氰细菌与降氰真菌的悬浮液进行等体积混合,以降氰效果最佳的混菌组合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组成比例、废水温度、废水pH值、降解时间和摇床转速对降氰率的影响,并在试验得到的适宜降解条件下处理电镀厂实际含氰废水.结果表明,除2#细菌和真菌及9#细菌和真菌的组合外,其他混菌组合的降氰率均优于已筛选获得的单菌株,其中8#细菌与真菌组合的降氰率最高.该组合的适宜降氰条件为8#细菌悬浮液∶真菌悬浮液=3∶2(体积比)、34 ℃、pH=6.0、降解20 h、114 r/min转速.适宜降氰条件下,菌液∶废水∶细菌生长培养基=1∶1∶1(体积比)时,8#细菌与真菌组合对氰化物质量浓度为202 mg/L、42.9 mg/L、9.07 mg/L、1.57 mg/L和1.09 mg/L的5种实际废水的降氰率分别为84.85%、82.77%、80.37%、80.25%和79.82%.其中,氰化物初始质量浓度为1.57 mg/L和1.09 mg/L时,废水经混菌降解处理后的氰化物质量浓度低于0.5 mg/L,符合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 8978-88)(≤0.5 mg/L).研究表明,8#细菌与真菌混合菌的降氰率较高,在实际含氰废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4.
共基质和无机盐对原油降解菌株降解原油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大港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原油降解菌X3,对原油的降解率达72.6%,经鉴定X3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domonas)。利用生物摇床对X3菌株降解原油的实验发现,共代谢基质α-乳糖对X3菌株降解原油有促进作用,可使原油降解率提高到80.3%;而葡萄糖和蔗糖对X3菌株降解原油有抑制作用。Fe2+对X3菌株的降解原油也有促进作用,在α-乳糖和Fe2+的共同作用下,X3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可达82.3%;K+和Mg2+对X3菌株降解原油则有抑制作用。在FeSO4质量浓度为0.2~0.3mg/L时,X3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最高,FeSO4质量浓度继续增加,X3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下降。  相似文献   
205.
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的构建及其环境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纤维素培养基和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为初筛和复筛培养基,从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得到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的菌株20株。选择其中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力的12个菌株与2株自生固氮菌和EM菌进行正交实验,得到3个组合表现出协同降解纤维素的作用,对滤纸降解效果为组合12〉组合8〉组合5。选用组合12进行了一系列的环境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碳源为微晶纤维素+CMC-Na时CMC酶活最高,最适氮源为蛋白胨+酵母膏,最适pH6.5,最适培养温度为30℃。培养第6天CMC酶活最高。  相似文献   
206.
以金针菇F19为出发株,通过制备菌丝断片悬液和紫外线照射(3—14min)来筛选突变株。结果发现,12min处理使菌丝体生物量减少了5.14%(p>0.05),但富锌量提高了18.78%(p<0.01);在连续3代的遗传稳定性实验中,菌丝体生物量为1.342—1.419g/100ml,富锌量为49.78—50.45mg/g,与原代差异均不显著(p>0.05)。PAGE技术测定发现,EST是金针菇遗传分析最适标记之一;高锌通过提高EST、POD的合成和活性来促进有机锌的转化和菌丝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7.
为了探索石油污染土壤中含氮杂环化合物的降解情况,在考察石油污染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选择喹啉作为目标污染物,采用选择性富集培养的方法,从45份石油污染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155株降解喹啉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菌株,从中选择降解效率较高的2株喹啉降解菌命名为Q5和Q24,进行喹啉的降解性能研究,比较了单一优势菌株、人工复合菌群和土壤中的自然菌群对喹啉的降解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土壤中自然菌群对喹啉的降解效果好于单一的优势菌株和人工复合菌群。  相似文献   
208.
微生物处理油田采出水技术已在各油田广泛应用,如何针对地层条件、区块采出水特性筛选适宜的采出水降解菌株需要进一步探讨。文章从长庆油田姬嫄油田某联合站采出水中分离纯化出5种微生物菌株,分别研究温度、酸碱性、盐度等条件对筛选菌株的影响,从而探讨菌株对该区块油藏条件的适应性;结果表明5种菌株能够适应该区块油藏条件,其中A菌株生长繁殖趋势最好;进一步开展5种筛选菌株降解原油性能的实验,结果表明A菌株对石油类的降解率达到55.6%,可作为油田采出水降解菌菌株。  相似文献   
209.
从某环保公司的污水处理设备好氧活性污泥和广西民族大学思源湖周边土壤中共分离出64个株菌,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14个絮凝率大于50%的株菌,最后对其中3个絮凝率最高的菌株进行了鉴定,分别属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阿氏芽孢杆菌(Priestia aryabhattai)、拉尔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alkuanensis)。每50 mL 2.5 g/L高岭土悬液只需投加1.0 mL发酵液,蜡状芽孢杆菌在发酵时间为36 h、发酵pH为7.0时,絮凝率最高可达87.7%;阿氏芽孢杆菌在发酵时间为48 h、发酵pH为7.0时,絮凝率最高可达91.1%;拉尔宽假单胞菌在发酵时间为84 h、发酵pH为8.0时,絮凝率最高可达91.0%。3个产微生物絮凝剂菌株发酵条件比较温和,所需发酵液投加量少,表现出较高的絮凝率。因此,3个产微生物絮凝剂菌株具有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10.
红球菌J-5菌株降解聚乙烯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能以聚乙烯醇(PVA)为唯一碳源、能源生长的纯菌株,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对该菌株降解PVA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降解PVA的适宜条件为10000mg/L PVA,25℃,摇床培养;此外,添加0.1%的酵母膏可以明显促进PVA的降解.在该条件下通气培养7d,可以降解58%的PVA,通过红外光谱分析PVA的代谢产物,说明PVA降解的中间产物带有羰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