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1篇 |
免费 | 41篇 |
国内免费 | 19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篇 |
废物处理 | 2篇 |
环保管理 | 6篇 |
综合类 | 492篇 |
基础理论 | 54篇 |
污染及防治 | 28篇 |
评价与监测 | 16篇 |
社会与环境 | 26篇 |
灾害及防治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海州湾海洋牧场的长期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海州湾海洋牧场的长期环境效应,调查了2010~2015年牧场区和对照区沉积物总氮(TP)、总磷(TN)、水体活性磷酸盐(PO43--P)、总溶解无机氮(DIN)含量,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的生物量.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和贻贝、藻类的养殖造成了牧场区沉积物TN的累积,由2010年的266.62mg/kg增加至2015年的596.21mg/kg.浮游植物的高丰度加快了牧场区和对照区沉积物生物有效性磷的释放,造成TP含量呈减小趋势.牧场区由2010年的547.26mg/kg下降至2015年的317.25mg/kg,对照区由2010年的438.21mg/kg下降至2015年的342.97mg/kg.TP含量的空间分布由牧场区(547.26mg/kg) > 对照区(438.21mg/kg)转变为牧场区(317.25mg/kg) < 对照区(342.97mg/kg).底栖动物对沉积物-水界面的营养盐交换通量的贡献较低,不是TP、TN变化的主导因素.牧场区DIN含量更易受到沉积物TN的影响,对照区PO43--P的含量变化与TP保持了一致性.高溶解氧环境和高TN含量为牧场区提供了内源性的NH4+-N.牧场区的N/P更接近最适值,海州湾海洋牧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生态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42.
太湖氮磷营养盐大气湿沉降特征及入湖贡献率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2009年8月—2010年7月在太湖流域不同区域10个采样点收集降水样品230多个,测定其中不同形态N,P营养盐的质量浓度,分析太湖大气湿沉降中N,P营养盐沉降特征,计算N,P营养盐湿沉降率及其占太湖河流入湖负荷的贡献率. 结果表明:湿沉降中ρ(TN)年均值为3.16 mg/L,DTN(溶解性总氮)占TN的70%以上,其中以NH4+-N为主;湿沉降中ρ(TN)年均值最高值出现在南部湖区,最低值出现在北部湖区. 湿沉降中ρ(TP)年均值为0.08 mg/L,相对较低. 5个区域湿沉降中不同形态N的质量浓度均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而不同形态N,P的湿沉降量均为夏季最大. 南部、东部湖区TN的湿沉降率相对较大. 各采样点湿沉降中NH4+-N沉降率约占DTN沉降率的30.4%~52.0%,NO3--N沉降率约占DTN的31.6%;各区域间湿沉降中DTP(溶解性总磷)占TP的比例差异较大. 大气湿沉降中TN和TP的年沉降总量分别为10 868 和247 t,为同期河流入湖负荷的18.6%和11.9%,湿沉降对太湖富营养化的贡献及可能带来的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3.
采集梁子湖柱状沉积物,分析其硝氮、亚硝氮、氨氮、总氮和总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评价其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梁子湖表层沉积物(0~5 cm)总氮、总磷、氨氮、硝氮、亚硝氮的含量范围依次为598~1372 mg·kg~(-1)、323~804 mg·kg~(-1)、60.7~142 mg·kg~(-1)、4.16~31.6 mg·kg~(-1)和0.001~2.29 mg·kg~(-1).湖心区营养盐含量较低,湖区西部营养盐含量高于湖区东南部.人类活动和污染物输入强度对梁子湖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有较大影响.沉积物硝氮、亚硝氮含量从深层到浅层递增,在2~3 cm处达到峰值,这表明梁子湖流域在该沉积时期的营养物污染较为严重.沉积物5~10 cm深度的氨氮含量为各深度中的最高值,但因水生生物对氨氮的优先吸收作用,其含量均在150 mg·kg~(-1)以下.同一区域的沉积物总氮、总磷含量的垂向变化特征相似,来自地壳释放的磷使得总磷含量的垂向波动幅度远大于总氮,这揭示了梁子湖沉积物中氮、磷的富集很可能来自同源污染物.该流域发达的水产养殖业是导致沉积物中氮、磷富集的原因之一.表层沉积物总氮和总磷的标准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09~2.49和0.54~1.34,梁子湖环境质量受到氮素的影响更为严重.湖区表层沉积物总氮、总磷的含量范围分别为598~1372 mg·kg~(-1)和323~804 mg·kg~(-1),均已超出我国东部浅水湖泊沉积物的营养物阈值参考范围,对湖泊生态系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需要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44.
为研究香溪河库湾沉积物-水界面的营养盐交换特征,于2016年6月采集香溪河库湾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样品,分析不同形态氮、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沉积物-水界面氮、磷的释放通量.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ρ(T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84~0.927和0.511~2.220 mg/L,ρ(T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39~4.302和3.571~14.011 mg/L;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质量浓度在沿程和垂向上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上游区域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质量浓度大于下游区域,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质量浓度明显大于上覆水;香溪河沉积物总体上表现为PO43--P和NH4+-N的"源",中下游区域沉积物表现为NO3--N的"源",而中上游区域表现为NO3--N的"汇";PO43--P的释放通量范围为0.129~0.339 mg/(m2·d),NH4+-N的释放通量范围为0.213~1.415 mg/(m2·d),NO3--N的释放通量范围为-1.109~3.446 mg/(m2·d).研究显示,上覆水的环境条件对于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45.
杭州湾表层海水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5年3月和8月杭州湾的海水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该海域的营养盐分布特征以及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杭州湾表层海水无机氮变化范围为0.36~4.22 mg/L,活性磷酸盐的含量范围为0.014~1.51 mg/L,化学需氧量含量范围为0.56~3.18 mg/L.该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严重,表层海水已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调查站位EI均大于1.该海域表层海水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和富营养化指数高值区均与陆源入海口、养殖区、排污口等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有关. 相似文献
46.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12)
通过对三峡库区7条支流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钾(K)及有机质(OM)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评价其污染水平,揭示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7条支流pH值平均值(7.91±0.53),按照支流沿程分布,表层沉积物各营养盐含量基本呈上升趋势,回水断面和断面营养盐含量较高。仅澎溪河(PX)上游断面表层沉积物各营养盐含量较高,按沿程逐渐降低,到支流回水末端又呈升高趋势。7条支流均未出现有机污染,但受到有机氮污染胁迫;除OM外,25个断面的营养盐(TN、TP)含量基本超过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环境和能源部发布的沉积物中能引起水环境生态风险效应的营养物含量评价标准,沉积物已受到污染,但仍属于多数底栖生物可以承受的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47.
48.
利用2011年5月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春季东海营养盐分布特征。受长江冲淡水影响,表层长江口附近营养盐浓度较高; 外海受黑潮表层水的影响营养盐浓度较低。计算并分析了跨200 m等深线的营养盐输运通量,结果表明黑潮在台湾东北部和九州岛西南部入侵陆架并将营养盐输运到陆架上,中段(26°N~29°N)则是营养盐向外输运。春季黑潮跨过200 m等深线向东海陆架的体积输运净通量为0.44 Sv,DIN、PO4-P、SiO3-Si通量分别为8.93 kmol/s、0.46 kmol/s、8.22 kmol/s。春季通过台湾海峡的营养盐DIN、PO4-P、SiO3-Si通量分别为6.65 kmol/s、0.41 kmol/s、6.52 kmol/s。表明春季台湾暖流对东海陆架海域营养盐的贡献与黑潮的贡献相当。 相似文献
49.
2019—2020年在珠江口开展了四季水体营养盐和环境因子的现状调查.结果发现,与常年(多年平均)不同,El Ni?o影响下华南地区及广东省前汛期降水量显著增大,春季珠江入海径流大于夏季,水体平均盐度为26.56,低于夏季(30.61),非汛期(秋、冬季)降水量和入海径流急剧减少,秋季平均盐度(32.39)最大.四季溶解无机氮(DIN)平均浓度排序为春季(0.38 mg·L-1)>夏季(0.18 mg·L-1)>冬季(0.16 mg·L-1)>秋季(0.08 mg·L-1),磷酸盐(DIP)平均浓度排序为冬季(0.009 mg·L-1)>夏季(0.006 mg·L-1)>春季(0.004 mg·L-1)和秋季(0.004 mg·L-1),DIN和DIP浓度整体自珠江口上游向近海逐渐降低,主要受控于珠江冲淡水,同时受陆架水入侵和浮游植物繁殖消耗等因素影响.春季叶绿素a平均浓度为4.2μ...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渤、黄海海域呈现溶解氧浓度降低并导致季节性低氧的特征,对海洋生态环境形成潜在危害。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2011年6月(低氧形成期)和2011年11-12月初(低氧消亡期)在渤、黄海的观测数据,通过分析水体表观耗氧量(AOU)、pH、溶解无机碳(DIC)及营养盐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生源要素在低氧形成期与消亡期的变化特征及主要控制机制。结果表明,生物的光合作用与有机物的降解过程是调控低氧事件前后渤海生源要素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黄海底层水体有机物的降解过程是调控水体溶解氧浓度及营养盐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