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72篇
安全科学   19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93篇
综合类   524篇
基础理论   165篇
污染及防治   72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美味水果让很多人都乐在其中,但要知道,吃水果也是一门学问。如果陷入"水果陷阱",不但无法改善健康,反而会引起各种不良后果。看到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水果,你是不是也心动了呢?专家提醒,食用水果要遵循"新鲜、时令、多种、适量"的原则,同时也有注意避开一些常见误区。要想充分发挥水果的健康益处,就得避开以下8个误区:误区1:水果维生素含量最高。维生素是个大家族,成员很多。水果可能富含其中某些成分,但也有其"短板",比如水果不含脂溶性维生素,且多数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有限。  相似文献   
32.
白韫雯  陈冀俍  李莉娜 《绿叶》2012,(12):30-36
中欧共同且最大的利益是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的迅速推广努力实现全球气候保护目标。建立有序竞争,需求强劲的全球光伏市场符合这一利益。而中欧光伏贸易摩擦不仅对处于全球不同分工的光伏产业链都具有严重的破坏力,并且严重影响了欧盟和中国在气候谈判中的互信与好感,对于全球气候治理非常不利,这一问题须通过综合性的方式从制度上进行理性回应和解决。  相似文献   
33.
三峡蓄水期间汉丰湖消落区营养状态时间变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探明三峡蓄水后汉丰湖消落区水质营养状态的变化特征,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对水质进行连续观察,测定了水质物理参数、营养盐与叶绿素(Chl-a)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水体中营养盐与Chl-a质量浓度的增加,在淹水后营养程度有升高现象,2014年2月与2013年10月相比,TN、TP、高锰酸盐指数与Chl-a质量浓度分别增加了4.7、1.0、0.2、3.27倍,TN、TP质量浓度均超过藻类生长限值,随滞留时间延长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应引起重视.Chl-a单因子评价反映出水质由贫营养向富营养演变.TN/TP结果表明,TN、TP分别在不同时间内制约着藻类的生长;2013年10~12月与2014年2月,藻类生长受TN限制;2014年1月,藻类生长受TP限制.Chl-a与p H、DO、NH+4-N、NO-3-N、TN、高锰酸盐指数及TP呈显著正相关,而与SD、水温呈显著负相关;蓄水期间,水质受到了同一污染源的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汉丰湖消落区水质主要受p H、DO、NO-3-N、TN的影响,同时Chl-a、TP、NH+4-N与好氧性有机物的污染不可忽视;在蓄水稳定初期水体具有自净能力,随蓄水滞留时间的延长,水质污染程度整体上呈现逐步恶化的趋势,应加以控制;三峡蓄水期间,南河、东河营养程度相对较高,应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34.
滤池被广泛运用于饮用水厂中,前期研究发现某水厂生物滤池处理含砷地下水时,一方面三价砷可被生物氧化锰氧化为五价砷,另一方面滤池系统中存在的微生物砷还原酶可促使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而滤池表面存在的这种微生物竞争关系会影响滤池的稳定性及处理效率.为探讨其内在机制,本研究选取1株锰氧化模式菌(Pseudomonas sp.QJX-1)和1株砷还原模式菌(Brevibacterium sp.LSJ-9),考察在Mn2+、As(As3+、As5+)共存时,两菌株对空间、营养物质以及对砷氧化/还原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反应时间,Mn、As质量浓度/价态不同,三价及五价砷体系中,Pseudomonas sp.QJX-1生成的锰氧化物在砷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占主导地位,即能迅速氧化本身存在的As3+(三价砷体系)和砷还原菌产生的As3+(五价砷体系),最终两体系中砷都主要以As5+的形式存在.PCR及RT-PCR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锰氧化菌功能基因(cum A)抑制了砷还原酶(ars C)的表达,锰氧化菌16S rRNA表达量始终比砷还原菌高两个数量级,即锰氧化菌在生长竞争过程中占优势.实验结果表明滤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是决定出水中砷价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
根据2011年-2012年茅尾海水质监测调查资料分析其营养特征,结果显示:茅尾海总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时空差异较为明显,以夏季最为严重,从湾顶河口往南部湾口减轻.有机污染等级为轻至中度,空间分布与富营养状况相似.水体盐度以湾顶河口区域向中南部呈梯度递增,与富营养化指数(EI)、有机污染指数(AI)、化学需氧量(COD)、亚硝酸盐(NH2-N)、硝酸盐(NO3-N)、铵盐(NH4-N)、溶解态无机氮(DIN)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湾顶钦江、茅岭江的入海污染是茅尾海富营养和有机污染的主要物质来源,其径流输入与外湾潮流运动综合作用对茅尾海营养分布特征具有控制作用.茅尾海丰、枯水期氮磷比分别为60、18,丰、平水期均以磷营养限制为主,茅岭江是该海湾溶解态无机磷(DIP)的主要贡献者.DIP与盐度、EI、AI相关性不显著,对富营养和有机污染程度的贡献相比COD、DIN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36.
废弃尾矿库15种植物对重金属Pb、Zn的积累和养分吸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施翔  陈益泰  王树凤  李江川 《环境科学》2012,33(6):2021-2027
在废弃的铅锌尾矿库进行人工植被恢复试验.对3年生15种植物重金属积累和养分吸收特性的研究表明,植物对土壤重金属和养分的吸收积累因植物种类、部位、金属种类和种植时间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树木不同器官Pb质量浓度高低的总趋势为根〉叶〉茎,部分树种Zn质量浓度表现为叶〉根和茎;在15种参试植物中,加拿大紫荆根系Pb和Zn质量浓度均处于最高水平(分别为1 803 mg.kg-1和2 120 mg.kg-1),盐肤木具有最高的茎枝Pb、叶片Pb和Zn质量浓度(分别为280、546和1 507 mg.kg-1),旱柳具有最高的茎枝Zn质量浓度(729 mg.kg-1)和较高的叶片Zn质量浓度(1 153 mg.kg-1).枫香、紫花苜蓿对Pb,旱柳、盐肤木、紫花苜蓿对Zn的转移系数TF值均〉1.植物Pb的富集系数BCF值均小于0.17,旱柳、盐肤木、紫花苜蓿Zn的BCF值达0.37~0.43.固氮植物体内N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植物,火炬树、臭椿对P和夹竹桃对K的吸收积累能力强.随着种植时间的增加,植株体内有重金属质量浓度增加、营养元素含量下降的趋势.盐肤木、旱柳等重金属积累树种及紫穗槐、紫花苜蓿、截叶胡枝子、桤木等固氮植物在铅锌尾矿治理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针对再生水景观水体的藻类控制,以BG11培养基为基础,设定不同氮磷浓度,对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进行了纯培养和共培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初始总氮浓度为15 mg/L、总磷浓度为0.1 mg/L时两种藻就能出现明显的生长高峰;当总氮浓度为345 mg/L,氮磷比为3045 mg/L,氮磷比为30150的情况下,小球藻在与铜绿微囊藻的竞争中容易成为优势藻种。  相似文献   
38.
日本沼虾与秀丽白虾的营养生态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科学评估虾类的营养关系及资源的保护,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2种淡水虾类在大型通江湖泊——洞庭湖和鄱阳湖中的营养生态位和生态宽幅大小.结果表明,日本沼虾与秀丽白虾的δ13C值呈显著差异,而δ15N值无明显差异.同时,由于营养状况及水文的差异,虾类同位素值的差异在2个湖泊中表现不同.日本沼虾的δ13C值范围比秀丽白虾大,频率分布相对集中在-25.0‰~-23.0‰区间,表明其摄食的食物来源更广,对某些饵料生物有所偏好.另外,日本沼虾与秀丽白虾的营养生态位重叠程度较大,表明二者的主要食物来源相同,在食物网中占据的营养级相近,存在着激烈的种间竞争.在鄱阳湖中,日本沼虾占有的营养生态位和生态宽幅大于秀丽白虾;而在洞庭湖的研究结果则相反,主要是由于采样区域生境的差异及人类活动干扰的程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39.
Ligands present in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form complexes with inorganic divalent mercury (Hg^2+) affecting its bioavailability in pelagic food webs. This investigation addresses the influence of a natural gradient of DOM present in Patagonian lakes on the bioaccumulation of Hg^2+ (the prevailing mercury species in the water column of these lakes) by the algae Cryptomonas erosa and the zooplankters Brachionus calyciflorus and Boeckella antiqua. Hg^2+ accumulation was studied through laboratory experiments using natural water of four oligotrophic Patagonian lakes amended with^197Hg^2+. The bioavailability of Hg^2+ was affected by the concentration and character of DOM. The entrance of Hg^2+ into pelagic food webs occurs mostly through passive and active accumulation. The incorporation of Hg^2+ by Cryptomonas, up to 27% of the Hg^2+ amended, was found to be rapid and dominated by passive adsorption, and was greatest when low molecular weight compounds with protein-like or small phenolic signatures prevailed in the DOM. Conversely, high molecular weight compounds with a humic or fulvic signature kept Hg^2+ in the dissolved phase, resulting in the lowest Hg^2+ accumulation in this algae. In Brachionus and Boeckella the direct incorporation of Hg from the aqueous phase was up to 3% of the Hg^2+ amended. The dietary incorporation of Hg^2+ by Boeckella exceeded the direct absorption of this metal in natural water, and was remarkably similar to the Hg^2+ adsorbed in their prey. Overall, DOM concentration and character affected the adsorption of Hg^2+ by algae through competitive binding, while the incorporation of Hg^2+ into the zooplankton was dominated by trophic or dietary transfer.  相似文献   
40.
保护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非确定性模型的发展使得人们掌握了除确定性模型求解以外的另一条建模途径。在解决生态系统这种复杂系统的问题时,要求我们寻找一种可以满足时空特异性与非线性的途径。群落演替的驱动机制与作用规律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建立群落演替初期第一第二营养级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了营养级联结效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除holling模型以外的捕食者——被捕食者模拟方法,并对各自具有不同特征的生态系统的模拟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