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87篇
安全科学   25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56篇
综合类   1002篇
基础理论   292篇
污染及防治   71篇
评价与监测   63篇
社会与环境   108篇
灾害及防治   8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石斛组培苗吸收利用C素营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C源对菌根化石斛组培苗生长(苗高、茎粗和生物量)的促进效应,以C源果糖为最好。果糖C源对石斛菌根真菌F9903菌株菌丝增殖量也为最大值,所以果糖堪称两者增殖生长的最佳C源。同时,显示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浓度不同的果糖影响着菌根化石斛苗的生长和N、P、C元素的吸收与积累。通过方差分析表明,0.117mol/L的果糖是培育菌根化石斛苗的最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912.
本试验在阳山县江英乡和清新县石湖镇460m以上的石灰岩山区进行.试验得出.(1)番茄反夏栽培的营养特点:高产番茄养分吸收量远比低产番茄高,高产番茄吸氮216.45kg/hm2,吸磷40.20kg/hm2,吸钾390.15kg/km2,吸收氮、磷、钾比例为1:0.19:1.80;(2)各生育期氮、磷、钾吸收规律:苗期吸收少,随生长期的推进而提高,尤其是番茄开花之后其提高的速度更快;(3)施肥技术:一造施肥总量,氮360.75—444.45kg/hm2,磷225.75—267.90kg/hm2,钾340.35—48765kg/hm2.各生育期合理配施的原则是前轻、中重、后补足.  相似文献   
913.
污水的土地处理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简单介绍了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并对其发展状况和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着重分析了其优缺点、各种典型处理模式及各模式的特性.最后提出加强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应用及技术的开发,是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有益举措.  相似文献   
914.
对环境灾害的概念、特点、类型及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15.
采用网格布点用自然沉降法同步采样,调查和研究乌鲁木齐建成区大气微生物浓度分布、污染现状及微生物污染类型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大气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导,占微生物总数的79.5%,真菌约占20.5%.建成区大气微生物达5级中污染水平.大气微生物污染分布与环境条件和环境质量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16.
基于2015—2017年广西1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监测数据和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广西O_3时空分布特征,利用主观分型方法归纳了广西O_3污染的典型天气类型。结果表明,广西2015—2017年O_3累积超标天数分别为74,41和89 d,年均值分别为122,120和128μg/m~3,日变化呈现单峰型分布特征,O_3超标占比最高的时段均为4—5月和8—10月; 2017年O_3高值区面积明显增大,呈现连片式的特征;台风外围型(53. 4%)、副高控制型(26. 5%)和冷高压脊变性控制型(16. 7%)是造成广西O_3污染的典型天气类型。广西O_3污染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天气形势变化导致的污染规律较明显。  相似文献   
917.
对宁波市11个湖库水质进行了调研,包括浮游藻类和理化指标。从浮游藻类的生物量、优势种以及藻类群落组成等指标评价了水质;还用修正的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了水质。结果表明,部分湖库已经出现富营养化。用浮游藻类评价与修正的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这些湖库,结果不完全一致,对此做了原因分析。同时提出防止湖库受污染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18.
大溪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营养状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15—2017年以月频率对大溪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理化性质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深入理解亚热带水库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大溪水库及其同类型水体的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大溪水库水质相关指标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Ш类标准,综合富营养化指数范围为37~54,基本处于中营养状态(除2017年9月及10月),浮游植物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指示水体处于较为清洁的环境.2015—2017年,大溪水库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57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检出24种,其次是蓝藻门;且浮游植物群落中主要以蓝藻门、绿藻门及硅藻门种类占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有明显的规律,为硅藻门(春季)-蓝、绿藻门(夏、秋季)-硅藻门(冬季);物种丰度及生物量变化趋势为夏季高冬季低,丰度为339.87×104~33075.99×104 cells·L-1,生物量为2.41~40.45 mg·L-1.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冗余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均表明,大溪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大.综上,在北亚热带地区低营养水平的水库中,温度可能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19.
为探究新疆地区植被活动与昼夜增温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利用2000~2015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气象数据,定量研究了新疆北疆、南疆及伊犁地区生长季日间最高气温(Tmax)、夜间最低气温(Tmin)变化趋势及植被对非对称性累积昼夜增温的时滞响应,通过二阶偏相关分析了Tmax、Tmin对新疆地区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北疆、南疆及伊犁地区昼夜增温均呈非对称性,昼夜增温空间异质性显著,北疆地区Tmin增温速率为Tmax增温速率的1.67倍,南疆地区Tmin增温速率为Tmax增温速率的1.59倍,伊犁地区Tmin增温速率为Tmax增温速率的2.67倍,伊犁地区昼夜温差缩小趋势显著.植被对非对称性昼夜累积增温时滞性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Tmax、Tmin对新疆地区植被平均滞后时间为(0.97±0.93)个月和(0.91±0.95)个月.南疆、北疆及伊犁地区针叶林、阔叶林及草甸草原植被受日间增温的影响,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受夜间增温影响显著,夜间增温影响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9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