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20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55篇
综合类   359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莺落峡月径流模拟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勃  王海青  张华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2):2169-2177
莺落峡是黑河干流出山口径流量的重要控制站,莺落峡径流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该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分配和调度的管理和决策。论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对莺落峡径流进行了模拟预测。将月径流分为汛期和非汛期,分别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通过对径流分类前后的模型进行比较,发现分类后的月径流BP模型的性能显然优于未分类的模型,故此设计了4种不同气候情景,采用分类后的模型对莺落峡2030年的径流量进行了预测。即,在降水量不变、气温增加0.5℃,2030年莺落峡年径流量将增加8.92%;气温增加1℃、降水量不变,年径流量将减少5.414%;气温不变、降水量增加10%,年径流量将增加9.905%;气温增加0.5℃、降水量增加10%,年径流量将增加8.98%。  相似文献   
212.
含氮化合物的排放、输送和沉降是生物地球化学氮循环的关键过程,对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其中输送过程的定量化表征一直是困扰沉降来源识别的突出难点之一.为此,本研究采用WRF-EMEP模型模拟2015年我国大气氮干沉降时空分布特征,通过标准差椭圆(SDE)"质心"迁移法定量分析京津冀地区(BTH)、长江三角洲(YRD)和珠江三角洲(PRD)3大典型城市群的氮排放-干沉降输送过程,评估不同区域大气氮干沉降输送过程的季节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典型城市群氮干沉降通量呈现出散布于城市群周边50~200 km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氧化态氮(NOy)和还原态氮(NHx)沉降的年平均通量水平分别为8.5 (6.0~22.0) kg ·hm-2·a-1和10.2 (6.0~31.0) kg ·hm-2·a-1.氧化态氮和还原态氮的输送方向均受大气环流运动主导:在同一城市群,各季节氧化态氮和还原态氮的输送方向保持一致;在不同城市群,二者的输送方向具有季节性差异:京津冀地区氮沉降春秋冬三季多向东及东南方向迁移,夏季向南迁移;受西太平洋副热带反气旋环流影响,长三角地区春夏季氮沉降向西迁移;珠三角地区氮沉降在春夏季往偏北方向迁移,秋冬两季向西南方向迁移.氧化态氮和还原态氮的输送距离受其化学性质主导:在相同气象条件下,氧化态氮传输距离约为还原态氮传输距离的1~2倍,使得氧化氮多沉降在城市群的域外,而还原态氮主要沉降在排放源周边区域.其中,不同城市群氮沉降的输送距离有一定差异,除夏季外,京津冀地区(127~541 km)和长三角地区(108~374 km)的输送距离高于珠三角地区(57~285 km),其中京津冀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沉降主要在域外,即两地的氮排放更易输送到周边地区.因此,在开展氮沉降生态效应相关研究时,应关注周边地区对本地氧化态氮输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3.
吴娟  姚伟  汪彤  代宝乾 《安全》2014,(8):31-34
应用模糊统计学中的集值统计方法对城市火灾风险进行评价研究,以克服应用等级比重法和专家评分法对模糊和非定量化指标评价中评价准确性不高与人为判断难以准确表达等问题。基于集值统计方法建立城市火灾风险评价数学模型,并进行权重分配,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评价值,进而得出城市火灾风险的评价结果,确定影响区域消防安全的主要因素。通过实例地区的火灾风险评价分析,说明该方法相对于传统评价方法定量化地解决了具有不确定特点的模糊评价问题,能够保留更多的评价信息,减少评价中的人为误差,更符合人的思维模式,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客观,具有较广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14.
<正>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此时人们往往有这种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燥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喉燥得冒火,大便干结,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专家介绍,"秋燥"是由于气候干燥造成的,处暑期间的"秋燥"属温燥,发展为病症多表现为咳嗽少痰、咽干不适、手脚心热等。此外,处暑期间某些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因此,处暑时节自我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预防"秋燥"。预防"秋燥"的最好方法便是增强身体素质。首先,要确保充足的睡眠及睡眠质量。睡眠可消除人体的疲劳,使人的大脑及肢体得到充分休息。睡眠还能使人体产生更多的抗原抗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其次,要加强晨练。  相似文献   
215.
污泥间接干化产生的恶臭及挥发性有机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城市发展,污水处理量大幅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也急剧增加,使污泥的处理处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水泥厂煅烧设备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泥,可实现污泥处置的无害化、减量化以及资源化[1].在焚烧处置之前,须先将污泥进行干化处理,使其含水率达到焚烧要求.湿污泥干化过程中,由于部分有机物的转化与挥发,干化尾气中存在恶臭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的处置污水处理厂污泥工程是我国首个利用水泥窑余热干化处置污水  相似文献   
216.
SBAR反应器生物膜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载体吸附法的自固定化方式培养出活性良好的颗粒污泥———悬浮载体生物膜颗粒,并建立了生物膜物化特性和生化特性的系统分析方法。试验装置采用SBAR反应器,投加人工配水,裸载体为陶粒(湿视密度1 310 kg/m3、平均粒径0.55 mm)。试验运行了110 d,反应器内最大污泥浓度12.4 g/L,最大附着污泥浓度9.52 g/L。  相似文献   
217.
岳宝  张耀峰 《环境工程》2015,33(2):88-91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厂产生的湿污泥数量巨大,但大多未能得到安全处置。污泥干化作为解决城市污泥最终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的重要处理方式,近年来得到广泛推广。与其他污泥干化工艺相比,"二段法"干化工艺在能耗、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青睐。但另一方面,某些地区的污泥出现纤维含量高、易混入硬物、黏性高等问题,又阻碍其生产稳定运行。通过苏州工业园区污泥干化项目的实践,因地制宜,对"二段法"干化工艺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了针对性改进措施,实现了生产连续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18.
城市垃圾生物干化最佳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董村综合垃圾处理厂的有机垃圾进行生物干化,以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工艺运行参数。利用生活垃圾生物干化反应仓开展垃圾生物干化中试试验,以新鲜餐厨垃圾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来探讨工艺参数(堆高、初始含水率、通风方式、翻堆方式)对干化效果的影响变化,从而确定生物干化的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垃圾生物干化工艺中各因素影响水分去除率的大小顺序为:翻堆方式>通风方式>初始含水率>堆高。垃圾生物干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堆高1.5 m,初始含水率60%,通风方式(通风10 min,静止30 min),翻堆方式为2天1翻。  相似文献   
219.
本文以东川为例,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带的调查研究,分析了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原因,提出了整治泥石流、水土流失的措施,以及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最终达到对资源的综合开发和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20.
脱硫塔内喷雾增湿技术是影响燃煤锅炉半干半湿法烟气脱硫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分析了供水量和压力的变化关系 ,通过对脱硫装置喷雾增湿技术的优化 ,实现对增湿系统高压水的压强的精确调节 ,控制脱硫塔内雾滴的颗粒直径在 80 μm左右 ,从而达到理想的增湿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