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7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篇 |
废物处理 | 3篇 |
环保管理 | 51篇 |
综合类 | 155篇 |
基础理论 | 30篇 |
污染及防治 | 8篇 |
评价与监测 | 3篇 |
社会与环境 | 17篇 |
灾害及防治 | 6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1969年油污责任公约的1992年议定书》和《1971年油污基金公约的1992年议定书》定于1996年5月30日生效,这将对我国船舶油污赔偿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4.
2010年10月2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公正公平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简称《名古屋议定书》)在日本名古屋被采纳。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补充协议,它是近年来被采纳的至关重要的多边环境条约之一。 相似文献
105.
106.
内蒙古草原面积巨大,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1/3,其草原生态环境不仅与国家生态安全紧密相连,而且对周边国家的气候、环境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国际法视角出发,根据国际合作原则,依据《京都议定书》清洁能源机制,提出了内蒙古草原生态治理的国际合作思路。一要依托联合国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开展更为广泛的环保合作项目;二要依托国际社会各种环境保护组织和环境合作机构,在《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等国际法框架内,全面开展环境外交,寻求国际社会的多方合作;三要依托内蒙古绿色食品贸易,与环境大国展开国际合作;四要依托内蒙古绿色能源基地的建设,寻求国际合作,希望本文能对政府部门制定草原生态治理规划时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7.
地球上的数百万物种,构成了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和生境。依靠生物多样性的支撑,人类在地球生态系统和生境中繁衍、生息。但是,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过度开采、外来物种的入侵,气候变化和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样性的退化,最终影响了它对人类的服务和供给。生物多样性关乎人类前途,没有生物多样性,地球也将由葱荣走向黯淡,人类终将无法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08.
中国控制HFCs排放对减缓气候变化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受控物质HCFCs的替代品,全球HFCs的生产和消费在过去十几年间迅速增长;HFCs由于具有强温室效应,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自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以来,中美两国政府多次协议削减控制HFCs排放,在2016年4月1日第二次发布的《中美联合气候变化声明》中双方承诺共同推动达成控制HFCs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修正案。2016年10月,《蒙特利尔议定书》第28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基加利修正案,将HFCs纳入《蒙特利尔议定书》控制范围。本文讨论了中国不同的HFCs消费减排情景,结果表明中国HFCs消费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削减潜力,按照北美提案中的减排路线(减排情景1),到2050年可累计削减59500百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HFCs消费量;按照《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中的减排路线(减排情景2),可累计削减35500百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HFCs消费量。 相似文献
109.
几十年来,全球生态系统每况愈下,许多物种不断灭绝,令生态学家们十分担心。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到1972年出版的《生存的蓝图》;从斯德哥尔摩的环境会议到1980年制定的世界自然保护策略;从布伦特兰可持续发展委员会1987年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到1991年约翰内斯堡的联合国环境高峰会议;从1991年的《京都议定书》到2005年的千年环境评估与斯特恩报告等重要文件,都充分表明了生态学家的忧虑。 相似文献
110.
<正>"因为人类太精明于自己的利益了,因此我对人类是悲观的。我们对待自然的办法是打击它,使它屈服。如果我们不是这样的多疑和专横,如果我们能调整好与这颗行星的关系,并深怀感激之心对待它,我们可有更好的机会存活下去。"(怀特)面对一个"愈来愈热的星球",以及由此引发的气候变化、冰川消融、极端气象灾害频发等挑战,我们是否还有"更好的机会存活下去"?事实上,自人类诞生以来,如何面对和选择未来一直是个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