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93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70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采用新的制膜工艺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砜中空纤维复合膜.该复合膜对有机溶剂蒸气具有适宜的渗透速度,且对有机溶剂蒸气和空气的分离系数较大.用该复合膜组装φ10×500mm中空纤维膜分离器,以正己烷(C_6)和氮气(N_2)的混合气做分离器性能实验.混合气从中空纤维膜内管进气,考察了压力、进气中C_6的浓度、驰放气流速等操作条件对C_6的渗透速率、驰放气及渗透气中C_6的浓度以及C_6同N_2的分离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进料浓度对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中空纤维复合膜用于从含溶剂蒸气浓度高的废气中回收有机溶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2.
苯蒸气在有机膨润土上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比研究了膨润土和有机膨润土的结构及其对苯蒸气的吸附性能.绘制了不同温度下 苯蒸气在有机膨润土(空气中干燥)上的吸附等温线,计算出苯蒸气的吸附系数及吸附热,并初 步推测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苯蒸气在原土上的等温吸附曲线呈非线性,其吸附热为(30.6kJ /mol,主要吸附机理为矿物质表面吸附.表面活性剂改性后,膨润土的吸附能力远大于原土,苯 蒸气在有机膨润土上的吸附等温线呈线性,其吸附热在-29.7~ -20.8kJ/mol之间,吸附作用中 有机质的分配作用贡献率较大,吸附系数(Kd)与有机碳含量(foc)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3.
针对传统最小点火能测试方法不适用于液体化学品气液共存工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微量液体的蒸气最小点火能测试方法。首先设计了小容积实验装置及对应测试流程,通过样品实验确定了敏感电极间隙,并研究了样品量与搅拌对最小点火能测试的影响;测试了样品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最小点火能,结合电火花点火机理分析了样品温度与蒸气最小点火能的内在联系,为最小点火能最低值测定提供了指导;最后验证了微量方法的准确性及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微量测试方法能够有效测试气液共存工况下液体蒸气的最小点火能,且最小点火能测试值略高于高温蒸气工况,样品最小点火能的相对标准差小于6.0%,重复性良好,为液体化学品的静电燃爆危险性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4.
在组分用途方面,我国现行的职业卫生标准及规范未明确区分车用汽油与溶剂汽油,由于二者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不建议车用汽油直接套用溶剂汽油的职业接触限值及检测方法。在职业接触限值方面,我国溶剂汽油的职业接触限值与美国ACGIH汽油阈限值存在较大差异,考虑到目前国内车用汽油蒸气中的苯含量水平与美国ACGIH汽油标准中的苯含量水平较为一致,建议车用汽油职业接触限值参考美国ACGIH汽油阈限值,或在后续标准修订中单独制定。在检测方法方面,车用汽油蒸气成分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脂肪烃C5~C7,以及芳烃苯和甲苯,建议以活性炭管采样-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的车用汽油蒸气进行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35.
汞中毒的危害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汞是在常温下唯一的液体金属,银白色,易流动,比重13.59,熔点-38.9℃,沸点356.6℃,蒸气比重6.9。汞在常温下即能挥发,汞蒸气易被墙壁或衣物吸附,常形成持续污染空气的二次汞源。  相似文献   
136.
137.
以8μm的镍纤维和煤基活性炭为原材料,通过抄制和烧结工艺制备了烧结纤维承载活性炭粉末复合材料。为了减轻床层总重量,将这种材料和通常的颗粒状活性炭进行联合装填形成复合层,并进行了苯蒸气的吸附穿透实验。利用Wheeler方程对床层的饱和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常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联合装填层比单独的颗粒炭装填层具有更好的苯蒸气脱除性能;对两种床层而言,其各自的饱和吸附容量是一个不随比速而变化的常数,而随着气流比速的增加,两种床层的吸附速度都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8.
废弃马铃薯渣改性制备瓦楞纸板粘合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力  顾正彪  王鹏  洪雁 《环境工程学报》2010,4(9):2125-2130
研究了胶体磨湿法超微粉碎及高压蒸气处理对废弃污染物——马铃薯渣粒径分布及颗粒破坏程度的影响,调节胶体磨齿间隙为12μm处理30 min,并结合高压蒸气121℃处理20 min的条件下,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激光粒度分析证明马铃薯渣颗粒粒径明显减小且分布更加均匀,细胞壁和纤维素被破坏,体现出胶粘剂的性质。进而通过氧化变性处理改善其流动性,并添加一系列的助剂,制得了一种瓦楞纸板用粘合剂,其主要性能均接近于目前广泛使用的淀粉基瓦楞纸板粘合剂。  相似文献   
139.
一2006年12月22日,沈阳新民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油库区“轰”的一声巨响,大地颤抖起来,熊熊的烈火翻滚直上,黑色的浓烟笼罩上空,一个巨大的火柱直冲云天。这里在维修油罐过程中,因用电短路打火,引爆了罐内的油蒸气,导致了3号油罐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爆炸,2人被  相似文献   
140.
蒸气入侵(VI)是最有可能导致人体健康风险的暴露途径,石油烃类蒸气入侵(PVI)是污染物为挥发性石油烃(PHC)时的一种特定VI类型,与其他类型VI的最重要区别在于PHC在包气带传输过程中会因好氧生物降解而迅速衰减,从而显著降低PVI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文章梳理和总结了PVI的概念、机理、筛选与调查、模型、风险评估与管控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PVI研究以及PVI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管控等实践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