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6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10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0篇 |
废物处理 | 3篇 |
环保管理 | 33篇 |
综合类 | 251篇 |
基础理论 | 45篇 |
污染及防治 | 60篇 |
评价与监测 | 50篇 |
社会与环境 | 8篇 |
灾害及防治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探讨了热处理气氛中碳氮共渗技术中HCN的伴生与消除,进行了六种渗剂在工艺炉温条件下排气中HCN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各种条件下均有HCN产生,其含量在41.23~149.42mg/m3范围内变化,远远超过国家排放标准.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一台吸收破氰装置,处理后,排气中HCN低于TJ36-790.3mg/m3. 相似文献
102.
环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高度同根同源特征,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减污和降碳方面具有协同推进的潜力。针对富营养化湖泊藻源性生物质分解带来的氮磷二次释放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利用水-沉积物柱实验体系,通过人为移除藻源性生物质的方式模拟了不同蓝藻打捞强度,分析了不同藻源性生物质移除强度对水体氮磷水平与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排放通量的影响,评估了蓝藻打捞削减污染水平和控制碳排放效果。结果表明,当藻源性生物质移除33%(低强度)、66%(中强度)、99%(高强度)时,总氮分别下降26.1%、35.4%、53.8%,总磷分别下降50.9%、72.9%、78.2%,CO2释放通量分别下降26.7%、39.4%、54.5%。CH4释放通量分别下降58.1%、89.0%、91.5%,N2O释放通量分别下降71.3%、90.4%、87.5%。此外,藻源性生物质的移除避免了水体溶解氧耗竭,改变了氧化还原条件,调控了碳氮分解过程,降低了高CO2当量(... 相似文献
103.
李云清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4,16(5):38-38
硝基苯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染料、炸药、制药和制革等工业废水中,常采用还原一偶氮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的一硝基和二硝基。由于梅州市某化工原料公司氯霉素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呈黑褐色,成分复杂,含有大量无机和有机物质,存在严重干扰,无法用文献[1]中方法测定。现经改进后用该方法测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巢湖富营养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巢湖为研究区,通过对蓝藻水华暴发程度与其光谱反射率之间关系的研究,确定MOD IS遥感影像识别水华暴发级别的阈值,对4类不同暴发程度蓝藻水华光谱特征进行遥感识别;进而确立巢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建立巢湖富营养化遥感反演模型,为实时监控巢湖水质,预警蓝藻水华暴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为了了解贵州高原水库蓝藻群落组成特征和微囊藻毒素分布,于2009年10月对贵州高原2座水库——万峰湖和百花湖采样调查。结果表明:万峰湖以蓝藻为主要优势藻,蓝藻中的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sp.)占绝对优势,浮游植物丰度在13.05×104~55.80×104 cells.L-1之间,蓝藻的丰度值占到了总量的82.55%,6个采样点中有3个(大坝、野鸭滩和革布)检出了微囊藻毒素MC-RR,且有1个点(革布)质量浓度超标,另外3个点(坝艾、坝达章和九里堡)未检出;百花湖以蓝藻、绿藻和硅藻共同构成优势藻,蓝藻中的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mnetica)是主要优势藻,浮游植物丰度在6.16×104~65.00×104 cells.L-1之间,蓝藻的丰度值在总体中所占比例为33.25%,3个采样点(大坝、岩脚寨和码头)均未检出微囊藻毒素。形成2个高原水库蓝藻群落结构和微囊藻毒素分布差异的原因可能是:2个水库中氮、磷营养盐水平不同引起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不同,进而导致了微囊藻毒素的分布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110.
水华蓝藻上浮特征与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柱状反应器和太湖蓝藻水华爆发期含有蓝藻颗粒的水体进行试验,模拟了蓝藻上浮特征,对水华蓝藻上浮过程中相关的物理化学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蓝藻上浮与物理化学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表层蓝藻上浮率明显大于底部,表层以下上浮率随时间没有明显变化规律,不同时刻上浮率变化特征是晚上22:00〉10:00〉14:00;pH和正磷酸盐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表层和底层的值均小于中间;对相关性进行分析表明,碳水化合物、氨氮和溶解氧是蓝藻上浮的主要影响因素,10:00时与上浮率相关性较大的指标是碳水化合物(P〈0.01),14:00是溶解氧(P〈0.01),22:00是碳水化合物(P〈0.05)与氨氮(P〈0.01),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96、0.887、0.887、0.86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