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3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249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31.
黎志勇  陈灿云 《环境》2006,(Z1):151-152
通过分析噪声监测中干扰因素,提出相应的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332.
由于垃圾填埋汤污染,用边工业及生活废水中总磷、总氮严重超标等原因导致东白沙河水库水质污染,并于1999年首次暴发蓝藻。应采取关闭垃圾场、严格执法、生物防治等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333.
20种除臭材料对某些常见臭气消除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除臭材料治理恶臭,改善环境质量的工作,近年来日益引起国内外的重视.我们在除臭剂的研究中,以常见的恶臭源氨、硫化氢和3种有机硫化物为消除对象,观察了20种除臭材料对它们的消除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无机盐类:硫酸铜(工业)、硫酸锌(工业)、醋酸锌(C.P)、醋酸铅(A.R).醛类:乙二醛(工业)、桂皮醛(A.R)、香草醛(A.R)、多聚甲醛(A.R).  相似文献   
334.
微囊藻毒素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蓝藻水华污染造成的最主要危害之一是产生和释放以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为主的多种藻毒素,其在饮用水中的存在可以导致人类癌症,因此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从MCs降解微生物菌种、酶催化降解途径和降解基因3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MCs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35.
稀土-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汽车尾气净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菁利  马建泰  李茸 《环境化学》2003,22(2):177-181
以不含贵金属的稀土 过渡族金属四元复合氧化物为催化剂 ,模拟汽车尾气的组成含量 ,运用连续流动式反应器 ,研究了四元复合氧化物La0 5Sr0 5Ni1 -xCuxO3系列 (x =0—1 0 )对CO和NOx 的催化氧化还原消除活性及其在消除反应条件的抗硫中毒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 ,钙钛矿型四元复合氧化物催化剂La0 5Sr0 5Ni0 5Cu0 5O3对CO和NOx 的氧化还原消除都具有较高的活性 ;脉冲中毒实验指出 ,当反应温度≥ 3 0 0℃ ,SO2 在催化剂中的脉冲积累含量为 1 2 2× 1 0 - 2 mmol时 ,该复合氧化物仍表现出良好的抗硫毒性能 ,它对CO的氧化消除活性并未因体系中SO2 的存在而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336.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简称亚甲蓝光度法)和碘量法是测定硫化物较常用的两种方法,前者一般适用于低含量S2-的分析,后者则适用于高含量S2-的分析[1]。废水中硫化物的测定一般用碘量法。由于废水的成分复杂,干扰因素较多,碘量法测定的结果有时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测定中应注意消除干扰。1 实验  取某化纤厂废水样,现场加适量Zn(Ac)2和NaOH溶液固定。实验室吸取适量水样,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3次,再经酸化-吹气分离处理后,分别用碘量法和亚甲蓝光度法测定硫化物含量。结果发现,两种方法测定化纤厂排放口废水样,存在较大差异,碘量法的测…  相似文献   
337.
为同步高效利用废弃蓝藻和产出活性光合细菌,研究了蓝藻基质中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的生长潜势和碳氮磷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30℃,光照2000lx,蓝藻浓度>0.87g/L,即可促进R.palustris PUF1生长;蓝藻浓度3g/L,培养108h,PUF1OD650虽低于ATYP培养基,但细菌叶绿素a(Bchl a)浓度与ATYP基质相当,表明蓝藻基质可能促进了PUF1光合色素的合成.在细菌对数期后期补加小分子有机酸显著促进蓝藻基质中PUF1再生长,252,444h OD650分别是培养108h的191.75%和269.24%,Bchl a分别是108h的206.68%和276.17%.444h蓝藻基质中OD650和Bchl a分别是ATYP基质中的130.88%和160.62%,表明长期培养条件下应用天然蓝藻基质更适宜活性PUF1培育.通过分析干物质和藻液中的碳氮磷含量和浓度发现,蓝藻基质中可供给PUF1直接利用的溶解性碳氮磷浓度不平衡,表现为氮充足,碳少量,磷限制.提高蓝藻基质中生物可利用碳浓度对强化光合细菌生长和碳氮磷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8.
菹草对湖泊水质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水植物的季节性死亡分解会引起水体环境的巨大改变,如大量释放有机碳和氮磷等植物营养素,进而可能引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显著变化.本文以菹草为例,调查了我国江淮中下游平原14个浅水湖泊中该物种春季生长期和夏季衰亡期水环境物理化学指标和浮游植物相关参数,并量化了菹草衰亡对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春季,菹草的生长显著抑制了沉积物的悬浮,提高了水体的透明度,同时菹草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了水体中的营养元素并将其储存在植株体内或输送到沉积物中,菹草的光合作用还显著提高了水体的溶解氧和pH.然而,夏季菹草的衰亡使得湖水变得十分浑浊,水体有机质含量显著上升.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夏季有草区与无草区浮游植物组成和蓝藻生物量差异显著,对应的蓝藻占总藻生物量的比值分别为18.96%和34.05%.菹草衰亡区的蓝藻表现出更大生物量的原因如下:一是植株体的分解为蓝藻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质和氮磷物质,为蓝藻的增殖提供了营养来源;二是夏季菹草衰亡导致水体浊度增加,使得蓝藻在竞争中占据了更好生态位,使其具备更大的氮、磷营养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39.
聚积蓝藻不同打捞强度下藻源污染物释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室内培养(35℃、6000 lx)模拟夏季环境条件下湖湾带高密度(~1.3×10~(11)cells·L~(-1))蓝藻聚积.实验设置了未打捞组及3种打捞强度组,分别为低、中和高强度组,其对藻密度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0.57%±0.09%、88.49%±0.52%和94.23%±0.00%,并以湖水组(Lw)作对照,研究了聚积蓝藻在不同打捞强度下的藻源污染物释放特征.结果表明:蓝藻聚积36 h内是打捞的“窗口期”,在此期间打捞效果最佳,而后蓝藻死亡、叶绿素a(chl.a)下降.蓝藻聚积过程中,氨氮(NH_4~+)和磷酸盐(PO_4~(3-))分别为溶解性氮磷(DTN、DTP)的主要形态.氮磷营养盐和藻源有机物(AOM)均在窗口期后5 d或8 d内快速释放,而后降低并进入内源循环.因此,窗口期后5 d内为打捞的“有效期”,在此期间应增加打捞频率及强度确保对污染物的控制效果.不同打捞强度下藻源污染物的释放特征差异显著,低强度打捞未能遏制蓝藻死亡降解,而中、高强度打捞解除了蓝藻生长密度制约,延缓藻细胞死亡,减缓藻源污染物的释放.打捞强度越大,藻源污染物释放速率越低,对污染物的控制效果越明显.当达到中强度打捞时,AOM的释放得到基本控制,因此,中强度打捞是控制水体AOM的必要强度.  相似文献   
340.
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国际消除童工劳动计划”(IPEO)和消除最恶劣形式童工劳动的第182号公约在2001年的发展呈现出一个突出亮点。在这一年中,IPEC计划继续扩大,包括了近100个伙伴国,同时对182号公约的批准次数突破了100次大关。现在我们在这场全球运动中处于什么阶段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