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4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350篇
安全科学   151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963篇
基础理论   159篇
污染及防治   120篇
评价与监测   68篇
社会与环境   116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用XRD Rietveld分析法,对共沉淀法制备的NiFe2O4在H2/CO2循环反应中的结构演变进行研究,发现随着循环反应次数的增加,NiFe2O4物相的含量逐渐降低,Fe2Ni1-x物相的含量及其(200)衍射的平均晶粒逐渐增大,并出现Fe3C物相,其含量增长较快.纯NiEe2O4经15次循环反应后,体系中NiFe2O4物相的含量只剩下5%左右,样品基本失去分解CO2的活性.NiFe2O4掺杂4%铬后,明显提高了NiFe2O4骨架结构的稳定性,虽经50次H2/CO2循环反应,体系中NiFe2O4物相含量仍然有20%,分解CO2的活性仍达到初始活性的40%.  相似文献   
962.
高铁酸盐去除水中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含藻类水采用高铁酸盐强化混凝去除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影响因素与预氯化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投加 0 .42、0 .84、1 .40mg/L的高铁酸盐再与 30mg/L的聚合铝联用 ,对TOC为 6 .2mg/L的含藻类源水强化混凝的TOC去除率分别为 2 9.8%、32 .6 %、33 .5 % ,比单纯投加 50mg/L的聚合铝都高 ,显示高铁酸盐在一定用量范围内用量越大 ,强化混凝对TOC的去除率也越高 ;当高铁酸盐投加量一定时 ,水样的 pH值在 5~ 6之间时 ,强化混凝对TOC的去除率最高 ;高铁酸盐强化混凝的效果比预氯化好 ,并且产生THMS的量明显比预氯化少 ,是一种可取代预氯化对含藻类水处理的新药剂。  相似文献   
963.
三峡库区流域藻类生长与营养盐吸收关系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根据三峡库区流域的实测数据和描述富营养污染流域中水华暴发强非线性耦合动力学模型中的控制函数,研究了缓流态水体环境中藻类生长的内在机制,并以长江三峡流域优势藻类,即绿藻的生长为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藻类生长对N、P的吸收与水体中N、P浓度之间存在的强相互作用;藻类对营养物的吸收率ωi与水体中营养物浓度cx的比值(ωi/cx)不仅反映出三峡水域中藻类浓度对藻类吸收营养物程度的影响,而且在藻类生长与吸收各种营养成分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64.
通过光催化将磷化氢(PH_3)分解为黄磷和氢气的技术,兼具环保效益和经济价值.采用化学镀法、化学沉淀法分别在溶胶凝胶法自制的TiO_2与商品P25表面负载Ni和Fe_3O_4,制成钛基负载型催化剂,研究其对PH_3光催化分解性能,并利用XRD、EDS、FT-IR、FESEM对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元素组分、表面官能团及表观形貌等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P25负载型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性能,在450℃、395 nm光照条件下,PH_3分解率接近100%,光照对催化分解磷化氢具有重要协同作用,应用前景广阔.同时,验证了Ni和Fe_3O_4是催化剂的高效活性相,对于PH_3分解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65.
966.
2018年8月(丰水期),在嫩江支流甘河,调查了19个点位的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特征。并运用聚类分析、Mcnaughton优势度分析和IBD(biological diatom index,硅藻生物指数)3种方法研究了甘河着生硅藻群落结构和优势种清洁状况,使用主成分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甘河着生硅藻群落和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甘河共鉴定出着生藻类90种(属),以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生物量丰富。丰水期甘河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为健康,着生硅藻主要由清洁种构成,其中Achnanthidium minutissimum优势度0.48,为绝对优势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甘河采样点位可分为3组;其中组1和组2点位主要位于甘河上、中游,上、中游水质、生境质量较好,健康程度较高,优势种均为清洁种,上游Achnanthidium minutissimum优势度达到了0.64;组3点位均位于甘河下游,下游人为干扰较强,健康程度较其余两组偏低,Nitzschia palea和Nitzschia paleaeformis等耐污种在组3的优势度较高。导致甘河着生硅藻群落清洁度由上游到下游逐渐变差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电导率、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其中影响中游硅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影响下游硅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电导率和总磷。由此可见,着生硅藻群落可以较好的指示甘河流域水体有机污染程度和营养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967.
水源水除藻研究中藻类监测方法的选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显微计数和叶绿素α测定两种主要藻类的监测方法进行了简要评述,提出在水源水除藻研究中应针对不同的除藻机制,采取不同的藻类监测方法。化学氧化除藻大都使用强氧化剂,将它们投入含藻的水体后,能穿透藻类细胞壁,扩散至细胞内部氧化叶绿素,使藻类代谢终止、死亡,故宜采用叶绿素α法。生物法除藻是利用生物对藻类的吸附、捕食和分解等作用去除藻类,则应采用计数法。  相似文献   
968.
江苏省太湖应急防控形势及对策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8年-2010年来太湖水质状况、蓝藻暴发状况及影响因素、湖泛发生状况及成因、蓝藻生长对湖体水质的影响、蓝藻与湖泛对饮用水安全影响进行了研究.简述了环保、建设、水利、气象、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部门和单位,在监测预警、供水保障、调水引流、打捞蓝藻、生态清淤、控源截污、人工增雨、统筹协调等方面团结协作、多措并...  相似文献   
969.
采用微宇宙培养法,分析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不循环、水循环和泥循环)对微污染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模拟过程中藻类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循环和泥循环使得水体的TP值前期增加后期减少,前期藻类生长主要受TP影响,而后期浊度成了重要的影响因素;水循环引起的TP值减少及蓝藻聚集状态的破坏,导致了藻类的生长明显减缓,但优势种的演化过程却...  相似文献   
970.
不同生态工程及其组合系统除藻效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了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由水平流碎石床湿地、下行流湿地、上行流湿地、好氧塘和兼性塘等不同生态工程单元组合而成的5组8套小型处理系统对藻类的去除效率及其变化趋势,并根据适宜水力负荷下各系统除藻效率的季节变化研究了各种组合形式对藻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0.8m3/(m2·d)时,各处理单元对藻类生物量的去除效率均达到最高;好氧塘+下行流湿地系统和水平流碎石床系统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水力冲击负荷能力;各生态工程组合系统的除藻效率在夏季最高,对藻类的去除率均超过94%;冬季最低,藻类去除率变动范围为34%~90%.不同类型生态工程的组合方式决定了系统的除藻效率,下行流-上行流湿地的组合对藻类去除效果优于其它组合,季节变化对其运行效果影响不大;水平流碎石床湿地系统对藻类去除效果略逊于其它组合且受季节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