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4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350篇
安全科学   151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963篇
基础理论   159篇
污染及防治   120篇
评价与监测   68篇
社会与环境   116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81.
湖泊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重要自然源,适用的观测手段是湖泊VOCs释放研究的基础。该研究以人工观测池模拟水华水体,以动态顶空-箱式法收集水气界面释放的VOCs,联用甲烷-非甲烷总烃分析仪和飞行时间质谱仪,并辅以阀切换,实现野外2种场景VOCs释放的同时高时间分辨率在线观测。结果表明,合理设置参数后方法重现性好、精度高,相对偏差绝大部分在±10%内;直接进样-氢火焰离子化检测、膜富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分别适用于水面释放甲烷和非甲烷VOCs的观测。人为引入浓藻的试验池甲烷、非甲烷VOCs释放速率分别为66.2、2.18 mg/(m2·d),而对照池则分别为2.39、1.15 mg/(m2·d),正午前后非甲烷VOCs释放强度大,傍晚至凌晨则甲烷释放强烈;经试验组、对照组的差异对比以及试验组内物质释放速率之间相关性分析,初步推断藻类释放了壬烷、癸烷、异戊二烯、苯乙烯、氯苯、二氯苯、三氯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物质。  相似文献   
982.
为研究伊犁河谷PM2.5中碳组分特征及来源,于2021年7月19—29日在其核心区伊宁市及周边3个县(伊宁县、察布查尔县和霍城县)设置6个监测点位采集PM2.5样品.采用热光法测定了样品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深入分析了夏季伊犁河谷核心区PM2.5中OC和EC的浓度特征,并用最小比值法定量估算了二次有机碳(SOC)的浓度.此外,综合使用8种碳组分丰度及正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定量解析出PM2.5中碳质气溶胶的来源.结果表明:夏季采样期间该区域PM2.5、OC、E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1.9±2.0)、(5.0±0.6)、(0.6±0.1)μg·m-3,且呈现出伊宁市碳组分浓度高于周边3县的规律.OC、EC浓度显著相关,反映出二者有较高的同源性.整个区域SOC的平均浓度为(2.1±0.9)μg·m-3,在PM2.5中的占比为9.4%,在OC中的占比为40.1%,反映出OC主要来自一次排放,但二次生成也...  相似文献   
983.
浒苔属植物为广盐性和广温性藻类,其引发的绿潮灾害成为全球性的海洋生态问题,严重影响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为基础,利用VOSviewer软件对浒苔的研究热点、动态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1)1962年以来,关于浒苔研究的发文量与被引频次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07年后呈指数式增长;2)主要涉及的学科有海洋与淡水生物学、环境科学、海洋学等,主要发文期刊包括《Harmful Algae》《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等;3)开展研究的国家主要分布于美洲、亚洲、欧洲等地区,美国发文量和国际合作频次均为世界之首;4)研究热点包括环境因子对浒苔生理生态及其暴发的影响、绿潮的危害、防治以及对浒苔的应用等。结合研究现状,建议加强对浒苔绿潮的暴发机制、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绿潮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加强对绿潮的长时序、高精度的技术监测并建立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984.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春季水华暴发藻类种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年2月18日-4月17日,在距离香溪河河口约19 km处设一野外观测站,对观测站附近一定点进行持续监测,并在观测站进行围隔试验,探索香溪河库湾春季水华暴发藻类的种源,揭示水华暴发过程.监测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春季硅藻(Diatom)(主要是针杆藻Synedra、星杆藻Asterionella)冰华藻类种源是原地水体,底泥对硅藻水华暴发影响不明显;2008年观测站附近的甲藻(Protoperidinium sp .)种源不是底泥中的孢囊.2008年春季香溪河库湾水华暴发过程可以分为"复苏-增长-衰亡"三个阶段,其中溶解性硅酸盐(D-Si)和光照是水华藻类复苏阶段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增长阶段的主要影响因子则是溶解性硅酸盐(D-Si)和总磷(TP),衰亡阶段由于4月8日骤降暴雨,浊度和降雨量是该阶段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85.
溶藻细菌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溶藻细菌在"水华"防治中的作用和潜力,已广受关注.本文从系统分类、溶藻机制和杀藻物质等方面对已报道的溶藻细菌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近年来在细菌溶藻研究中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核酸探针和全细胞杂交、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等,以及溶藻机制研究巾的分子生物学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在溶藻细菌的研究和应用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表1参66  相似文献   
986.
环境DNA (eDNA)宏条形码技术通量高、重复性好,在未来生态环境监测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浮游藻类环境DNA监测仍处在发展阶段,尚缺乏统一的浮游藻类扩增引物。利用同一个野外环境样本,比较8对通用引物在浮游藻类环境DNA监测中的差异,为初步建立规范化的浮游藻类环境DNA监测方法提供支撑。结果表明,不同引物对浮游藻类扩增存在明显偏好性,靶向扩增16S rDNA的引物主要检出硅藻,其次是隐藻和绿藻;靶向扩增18S rDNA的1391、AD3和ANF 3对引物具有较高的浮游藻类扩增效率和物种辨识度,分别检出67、62、63个浮游藻属,其检出的浮游藻类的相对丰度排序均为硅藻>绿藻>隐藻>金藻>甲藻,可以作为通用引物用于浮游藻类环境DNA宏条形码监测。  相似文献   
987.
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是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SST的异常波动导致海洋灾害、气象灾害现象时有发生,SST的精确预测对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针对SST序列的季节性、非平稳性,首先利用周期趋势分解算法(seasonal-trend decomposition procedure based on loess, STL)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分解得到季节分量、趋势分量和残差分量子序列,依次选择相应的预测方法构建组合模型。季节分量应用具有时间嵌入编码模块的Transformer网络预测,充分挖掘序列全局信息,解决时间序列长时间依赖问题;趋势分量应用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残差分量应用自回归模型预测。选取南海海域单点SST数据,应用基于STL的SST组合预测模型建模,预测5 d的SST值。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在单点SST预测任务中,能够有效捕获SST变化规律,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88.
南湖富营养化主要控制因子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全面分析了南湖湖泊系统中营养物之间、营养物与藻类生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各种环境因子对南湖富营养化的影响,结合藻类增长潜力试验结果确定南湖富营养化的主要控制因子。结果表明,光、温度、碳、氮不能成为南湖富营养化的主要控制因子,控制南湖富营养化的关键在于控制磷。   相似文献   
989.
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醋水溶液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在超临界状态下苯酚水溶液的氧化分解情况,应用了间歇式高压釜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停留时间增加,转化率提高;在超临界条件下,反应的温度和压力对苯酚的氧化分解影响不大;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苯酚浓度的增加不会对苯酚的分解转化率产生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0.
基于Divisia分解法的江苏沿海地区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江苏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增长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碳排放呈增长趋势。为了研究影响江苏沿海地区碳排放的因素,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建立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2000~2008年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对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的贡献值和贡献率均呈指数增长趋势,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改善对人均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比较有限,经济发展是造成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为江苏沿海地区控制和减少碳排放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