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54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0篇
综合类   689篇
基础理论   224篇
污染及防治   84篇
评价与监测   67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为了揭示出海洋纤毛虫在人工海水中及不同温度下的种群动力学,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就4种培养液及2种(17℃和23℃)温度对海洋纤毛虫扇形游仆虫(Euplotesvannus Müller,1786)种群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①该种纤毛虫原生动物在4种人工海水培养液中的种群增长率大小顺序为牛肉浸膏培养液>米粒培养液>酵母粉培养液>蛋白胨培养液;②种群密度大小顺序依次为米粒培养液>牛肉浸膏培养液>酵母粉培养液>蛋白胨培养液;③指数增长期及稳定期在米粒培养液中均长于牛肉浸膏培养液;④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种群增长率增大,指数增长期及稳定期缩短;⑤温度系数(Q10)的大小顺序为蛋白胨培养液>牛肉浸膏培养液>米粒培养液>酵母粉培养液.结果表明,米粒人工海水培养液不仅适合于保种培养,而且适合于种群的扩大培养,而牛肉浸膏培养液更适合于种群的快速扩大培养,其他两种培养液则只适合于保种培养.图2表4参13  相似文献   
102.
在1.5-50.0mg/L的浓度范围内,单甲脒农药对模型池塘生态系统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尤其在加药的头4d内,藻类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种类数比及增长率明显下降,优势比显著上升,敏感种及清洁种减少甚至消失,高浓度(50.0mg/L)的单甲脒在2d内可把藻类全部杀灭。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药物不断降解,6d后藻类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又不断回升。随加药次数的增多,药物对藻类抑制作用明显减弱,藻类的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等指标不断上升,尤其是藻类数量增加明显,试验后期,藻类数量高低主要受N、P浓度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在甘肃省夏河县对鼓翅皱膝蝗的种群结构、数量变动、空间格局及动脉进行了系统研究。鼓翅皱膝蝗1a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孵化出土,6月上旬达到出土高峰,此期蝗虫种群仅由1龄和2龄蝗蝻组成,其中1龄蝗蝻占81.8%,2龄蝗蝻占18.2%,成虫于7月上旬开始羽化,8月上旬达到羽化高峰,此期的成虫数量达61.3%,而蝗蝻仅占38.7%,蝗蝻期约为72d,成虫寿命54d左右,每雌平均产卵32.6粒。鼓翅皱膝蝗在草地上属聚集分布,蝗蝻发生期种群的空间动态主要表现出扩散趋势,但初孵化出土时有短暂的聚集行为。取食量随龄期增大而增大,每头鼓翅皱膝蝗取食牧草量蝗蝻期平均为1.5g,成早期约为5.8g,成早期的食量是蝗蝻期的3.7倍。表3参12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揭示出海洋纤毛虫在人工海水中及不同温度下的种群动力学,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就4种培养液及2种(17℃和23℃)温度对海洋纤毛虫扇形游仆虫(Euplotes vannus Mailer,1786)种群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①该种纤毛虫原生动物在4种人工海水培养液中的种群增长率大小顺序为:牛肉浸膏培养液〉米粒培养液〉酵母粉培养液〉蛋白胨培养液;②种群密度大小顺序依次为:米粒培养液〉牛肉浸膏培养液〉酵母粉培养液〉蛋白胨培养液;③指数增长期及稳定期在米粒培养液中均长于牛肉浸膏培养液;④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种群增长率增大,指数增长期及稳定期缩短;⑤温度系数(Q10)的大小顺序为:蛋白胨培养液〉牛肉浸膏培养液〉米粒培养液〉酵母粉培养液.结果表明,米粒人工海水培养液不仅适合于保种培养,而且适合于种群的扩大培养,而牛肉浸膏培养液更适合于种群的快速扩大培养,其他两种培养液则只适合于保种培养.图2表4参13  相似文献   
105.
砂生槐种群特点及其在河谷植被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为西藏高原特有成分,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河谷植被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和为河谷植被的主要组成植被之一,对河谷沙漠化演变及沙生植被的形成意义重大,本文重点论述了砂生槐的种群特点、群丛形成及其在河谷植被中的作用,以期揭示其在河谷沙生植被中的地位和沙漠化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青海湖地区历年人口和种群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在环境约束下人口和种群持续增长模型,对区域人口适度规模、畜群最大环境容纳量和最大持续产量进行了估算和分析。通过估算得出:青海湖地区牦牛环境容纳量为51.9327万头,最大可持续产量为12.9831万头;藏羊环境容纳量为231.203万只,最大可持续产量为57.8007万只。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建立的相关模型以5a为时间段对青海湖地区未来25a的人口和牲畜数量进行了预测。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力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提高草地利用率和增加草地面积、采取人为措施调节牲畜出栏率、改变草畜生态环境等高原牧区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7.
用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分析富营养化水体生物栅处理系统中2个工况7个净化池在不同监测时期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与主要污染物降解效果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生物栅技术的2~7号净化池的CODCr、总氮、氨氮、总磷的去除率较对照池分别提高了13.3%~58.6%、23.6%~65.8%、15.5%~72.9%和16.8%~76.9%,表明生物栅技术在污染物去除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系统的运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大,工况1第1次和第2次生物膜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77~1.91和1.96~2.35.设置凤眼莲的3个净化池填料生物膜微生物种类较未设置植物的净化池丰富.在工况2中,HRT为7.5h的3号、5号和7号反应池填料生物膜ERIC-PCR指纹图条带数比HRT为4h的2号、4号和6号要多,而根系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受HRT的影响小.研究表明,随着系统的运行,系统中微生物种群多样性指数增加,系统逐渐进入良好的稳定状态.图5表5参9  相似文献   
108.
利用分布类型和聚集强度指数对山东主产区赤松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及强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鲁东丘陵区的赤松种群生林一般表现为负二项分布和奈曼分布,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的人工林则呈现均匀分布;在赤松种群不同发育阶段,出现了由幼苗→幼树→大中树扩散态势的一般规律,但鲁东丘陵区次生林由于受人为、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其分布类型和聚散态势呈明显的多样化,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人工林则表现为聚集→扩散的独特态势。  相似文献   
109.
太湖藻类抗逆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生才  陈伟民  高光 《生态环境》2004,13(4):500-502
分析太湖鲜底泥和干底泥中活体藻类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几种太湖水华优势藻类经过低温、低光处理后的变化,探讨了太湖水华中的优势藻类对湖泊不良环境的适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鲜底泥中检测到11种活体藻类。经低温(5~6℃)处理的底泥中检测到8种活体藻类,总细胞密度为2100个·mL-1,比常温(10~28℃)下保存的底泥中的活体藻类种类(4种)更多,总细胞密度(1090个·mL-1)更高。长期干旱处理也不能使底泥中的藻类完全失去生命力;经过低温、无光处理7个月的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和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obliquus)依然保持良好的生长能力,只是微囊藻的对数生长期比对照出现的晚一些。它们在湖泊中广泛存在,在水华中的爆发的特性是与它们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和抗性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0.
抚育间伐对栓皮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抚育间伐是一种重要的改善林木生长条件的经营措施,对林分结构和动态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抚育间伐对林木种群空间结构与格局影响的内在机制,以间伐和未间伐的栓皮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2个100 m×100 m样地并进行每木定位和调查,在采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方法将栓皮栎种群划分为幼树(2 cm≤DBH<5 cm)、小树(5 cm≤DBH<13 cm)和大树(DBH≥13 cm)3个生长阶段的基础上,分别采用Ripley’s K函数衍生的g(r)函数和双变量g12(r)函数,对栓皮栎种群空间分布点格局及不同生长阶段栓皮栎种群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和未间伐样地栓皮栎种群空间分布点格局分别在0-16 m和0-33 m距离尺度内呈聚集分布,而分别在大于16 m和33 m距离尺度内呈随机分布;间伐和未间伐样地栓皮栎幼树、小树和大树的株数比分别为8?741?699和261?1134?683,且间伐样地栓皮栎幼树、小树和大树种群分别在0-14、1-16、0-6 m距离尺度内呈现均匀或聚集分布,而在其他距离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栓皮栎幼树、小树和大树之间仅在间伐样地0-6 m距离尺度内呈现一定的相关性,而在未间伐样地更大的距离尺度内有显著的关联性,如栓皮栎幼树和大树之间在6-38 m距离尺度上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抚育间伐一定程度上使得栓皮栎种群在更大距离尺度上呈现出随机分布状态,并弱化了不同生长阶段的林木栓皮栎种群的关联性,这调整了栓皮栎种群空间竞争关系,有利于大径级林木个体的培育。该研究可以为开展抚育间伐对林木种群的影响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抚育技术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