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28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小流域尺度的土壤可蚀性 K 值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等相关关系的研究,可以为小流域土壤侵蚀定量研究及综合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云南省抚仙湖库区尖山河小流域为研究区,在大密度土壤采样和土壤理化性质测试分析的基础上,采用EPIC模型K值计算方法、地统计学方法和Kriging空间插值方法,计算分析了尖山河小流域土壤可蚀性K值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对K值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研究区K值变化范围为0.1628-0.3836,均值为0.2824,中值为0.2885,均值与中值相近似,表明K值分布较均匀;变异系数为17.98%, K值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2)不同土壤质地类型的K值存在一定差异,研究区主要土壤质地类型K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粉壤〉壤土〉粘壤〉砂壤。(3)研究区以中可侵蚀性(0.25-0.30)、中高可侵蚀性(0.30-0.35)和中低可侵蚀性(0.20-0.25)土壤为主,面积分别为1797.88 hm2、1185.51 hm2和542.32 hm2,分别占小流域总面积的50.76%、33.47%和15.31%,而高可侵蚀性(〉0.35)土壤和较低可侵蚀性(0.15-0.20)土壤分布面积较少,无低可侵蚀性(〈0.15)土壤;在空间分布上,北部高山区土壤具有中低可侵蚀性,中、南部的低海拔区土壤具有中高可侵蚀性,中、南部其余区域土壤具有中可侵蚀性,这种空间分布与海拔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4)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对K值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类型 K 值从小到大依次为林地〈灌草地〈荒草地〈旱平地〈园地〈旱坡地〈水田,需频繁松土、除草、耕作和扰动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类型(园地、旱坡地、旱平地和水田)其K值较大,而无需耕作、扰动小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类型(林地、荒草地和灌草地)其K值较小,这表?  相似文献   
92.
戴明飞 《化工环保》2012,40(5):524-527
将传统的中和法和絮凝法相结合,采用中和—絮凝法回收硝酸型褪锡废水中的锡,考察了反应终点体系pH、碱液浓度、絮凝剂浓度等因素对锡回收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NaOH溶液浓度为6 mol/L、反应终点体系pH为0.8、聚丙烯酰胺溶液质量浓度为3 g/L的工艺条件下,可得到干基锡含量54.6%(w)的高品位锡泥。与传统的单一中和/絮凝法相比,采用中和—絮凝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减少了碱液和絮凝剂用量,回收锡之后体系中大量的硝酸可进一步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93.
桐庐生态公益林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抗水蚀功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进  张晓勉  张金池 《生态环境》2010,19(4):932-937
以浙江省桐庐县生态公益林定位监测站为依托,研究了该区域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的抗水蚀功能。对比无林地,各森林类型的土壤均有较好的抗水蚀功能。选取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水稳性指数、团聚度、分散率、〉0.25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有机质含量为评价指标,以优劣解距离法为基础,构建了土壤抗水蚀功能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实测数据,对研究区各样地土壤的抗水蚀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抗水蚀功能为青冈林(Cyclobalanopsis glauca)〉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香樟林(Cinnamomum camphora)〉毛竹林(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板栗林(Castanea mollissima)〉无林地;其中青冈林土壤的抗水蚀功能属较强等级,香樟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板栗林属中等等级,无林地属较弱等级。  相似文献   
94.
苏南丘陵区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抗蚀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苏南丘陵区杉木、马尾松、麻栎、毛竹等4种林分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区域内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的抗蚀性。结果表明:不同林地土壤的抗蚀指数、抗冲指数、抗剪强度均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即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对不同林地土壤的抗蚀指数(S)随浸水时间(t)的变化过程进行拟合,发现本研究区内土壤的抗蚀指数与浸水时间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其通式为S=at2+bt+c;选取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团聚体特征、抗冲、抗剪等17个指标,以主成分分析为基础,筛选出了土壤抗蚀性的最佳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林地土壤的抗蚀性综合指数,得出各林地土壤抗蚀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毛竹(1.33),杉木(0.35),麻栎(-0.75),马尾松(-0.89)。  相似文献   
95.
为解决蜂窝堇青石载体比表面积小、活性组分难以负载等问题,采用硝酸酸蚀堇青石载体并负载金属氧化物,制备了Cu-Mn-Ce/堇青石催化剂.分析了不同酸蚀强度下催化剂对甲苯催化燃烧差异的原因,在40%wt硝酸溶液中、50℃下酸蚀4 h条件下得到的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性能最佳,与其他催化剂相比,其表面平均孔径为38.31 nm并有更佳的孔隙率,且在12—14 nm处以及20—30 nm处有更佳的孔径分布,其上活性组分分布极为分散,具有更小的活性颗粒尺寸.在与未经酸蚀预处理催化剂的比较中发现,经酸蚀预处理的催化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多样的氧化物晶体类型,更高的Cu/Mn比例(1.72∶1.26),其中Mn4+(31.1%)、Ce3+(27.5%)及Osur(50.9%)在其占比均高于未经酸蚀预处理催化剂.  相似文献   
96.
采用硫氰酸盐沉铜法回收铜基钯镍退镀液中的铜。沉铜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初始Cu~(2+)质量浓度3.84 g/L、Cu~(2+)与Na SCN及Na_2SO_3摩尔比1∶4∶0.6、沉铜反应温度30℃,陈化时间24 h,沉铜反应后退镀液中Cu~(2+)残留量仅为0.025 mg/L。在此条件下加入聚乙二醇1.5 g/L,并提高分散液温度至50℃,可制得平均粒径为0.472μm的CuSCN超细粉体。CuSCN粉体为类球形,为含α、β两种晶型的混晶。  相似文献   
97.
利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微生物分析等方法对X60钢在灭菌培养基和接种硫酸盐还原菌(SRB)培养基中浸泡2h和浸泡240h后的腐蚀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浸入初期,相比灭菌介质,含SRB介质中X60钢表面上SRB的初始吸附成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使其耐蚀性能有所提高.浸泡2h后,SRB菌落代谢过程的阴极去极化作用使X60钢表面产生明显点蚀形貌,加速了X60钢的腐蚀,使其耐蚀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98.
中国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增长的退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退耦研究方法,探讨了近年来中国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退耦关系。并归纳其空间分异特点,进而对中国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5年中国及其多数省份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已呈现相对于经济增长、城镇化发展以及总人口增长的退耦过程。在空间上,耕地占用相对于经济增长的退耦程度呈现中部大于西部,西部大于东部的特征;相对于城镇化水平增长的退耦程度呈现中部大于西部.西部略大于东部的特征;相对于总人口增长的退耦程度则呈现东部大于中部.中部大于西部的特征。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实施的积极效果已逐渐显现,经济增长、城镇化和人口增长驱动下的耕地占用压力已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99.
我国铝材产品表面处理企业众多,碱蚀工序排放的碱蚀清洗废水中铝(Al)含量达到2000—4000mg/L。将碱蚀清洗废水进行分质预处理,沉淀脱水后制成主要含水(H2O)和氢氧化铝[Al(OH)3]的铝泥,可以节约综合处理成本,铝泥可以用作其他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CO2)酸化法是利用工业副产品CO2调节pH值处理碱蚀清洗废水,减少碳排放。按照废水处理量10t/d计算,CO2酸化法制取的可再利用的结晶Al(OH)3量约为78.6kg/d,CO2利用量即排碳减量约为23.6kg/d,减少固体废物处置量约为439kg/d。  相似文献   
100.
从我国发电企业的实际出发,结合电力企业的烟气脱硫技术,提出火力发电厂330MW机组半干法脱硫在点炉时同步投入、停炉时同步退出的具体方案、步骤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