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08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288篇
基础理论   232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山西高原油松种群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毳  柴宝峰  王孟本 《生态环境》2005,14(5):719-722
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分析了山西高原9个油松种群在醇溶蛋白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135份材料共分离出23条带,其中3条为共有带,多态性高达86.95%。全部材料共出现53种带型,9个不同油松种群的带型有差异,同一种群不同个体的带型也有所不同,说明山西高原的油松在遗传上已产生一定程度分化,在醇溶蛋白水平上呈现出遗传多态性。从供试材料的带型计算出油松遗传分化系数为0.1547。即在种群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15.47%,种群内变异为84.53%,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但种群间的分化程度在松属树种中也属于较高水平。根据23个多态位点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山西高原9个油松种群聚为3个类群。  相似文献   
62.
镉对桐花树幼苗生长及渗透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吴桂容  严重玲 《生态环境》2006,15(5):1003-1008
采用土培方法研究不同质量分数Cd(0.5~50mg·kg-1)对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幼苗的生长及渗透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分数Cd(0.5mg·kg-1)处理条件下,桐花树幼苗株高、植株鲜物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根长、叶绿素质量分数则没有显著增加;高质量分数Cd(50mg·kg-1)条件下,这些参数均显著降低,说明高质量分数Cd胁迫下,植株正常生长受到抑制。除了0.5mg·kg-1条件外,叶片淀粉质量分数变化趋势总体上是随着Cd的增加而下降。在5~50mg·kg-1Cd处理下,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脯氨酸均显著增加,与Cd质量分数存在正相关性。Cd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作用是桐花树对Cd胁迫的主要响应过程,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与可作为Cd对桐花树污染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3.
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废水及人畜废物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有效利用这些废弃资源生产单细胞蛋白具有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本文对该领域的特点、具体应用及其前景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64.
静脉血中蛋白质-环氧苯乙烯(SO)加合物的分析测定是将蛋白质中半胱氨酸残留经分解后,用Raney Ni催化反应生成两种加合物:α-苯己醇,β-苯已醇,再用五氟苯氯衍生,GC/MS测定,用同样的方法测SD大鼠血的蛋白质加合物,结果表明动物血中蛋白质加的与实验的苯乙烯或SO剂量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且SO与半胱氨酸的反应α位强于β位,在人群实验中,对一个石棉厂职业接触苯乙烯工人静脉血中的蛋白质加合物进行测  相似文献   
65.
以溜曲霉为出发菌株 ,通过筛选 7种生物质添加剂对利用味精废水液体发酵生产饲料蛋白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优化后的发酵配方组成为 :孢子接种量 1.8× 10 8、苹果渣 4%、Na2 HPO4 0 .1g/L、KH2 PO4 0 .0 5 g/L ,其余是味精废水 ,产物的粗蛋白含量达 33%。实验结果表明 ,利用味精厂高浓度有机废水发酵溜曲霉生产饲料蛋白 ,在有效处理废水的同时亦可生产有经济价值的产品。  相似文献   
66.
改进的硫酸盐-聚乙烯醇法包埋藻菌脱氮除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硫酸盐-PVA固定化法将藻与菌混合固定。在三种不同藻菌比的情况下,固定化系统对氮去除均可达100%,但是去除速度与固定的细菌量有关,细菌量越大,对氮的去除速度越快;对磷的去除随实验进行,最大去除率逐步下降,其下降速度与固定藻的量有关,藻量越大,下降速度越慢。由此说明脱氮的主要贡献者是细菌,而藻对除磷起了主要作用。为达到有效的脱氮除磷,应适当提高固定化藻的浓度,藻菌比应大于2:1。透射电镜照片显示,在聚乙烯醇载体上,藻类的生长没有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67.
张杰  劳会妹  李冬  魏子清 《环境科学》2020,41(11):5097-5105
在(25~28℃)下,接种成熟亚硝化颗粒污泥于连续流反应器,为避免通过蠕动泵的污泥回流所造成的颗粒污泥破碎,采用内置沉淀区进行内回流,调整停曝比为1:1、2:1和1:2,研究不同停曝比对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停曝比为1:1和2:1,亚硝化性能良好,阶段末期亚硝酸盐积累率分别为85.2%和94.5%,控制停曝比为1:2,亚硝化性能逐渐恶化,阶段末期氨氧化率和亚硝酸盐积累率下降至64.1%和58.7%.批次试验表明,间歇曝气相对连续曝气可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相对活性,停曝时间越长,对NOB的活性抑制越好,但由于停曝时间过长也将导致氨氧化率降低,故在亚硝化工艺中,可采用1:1停曝比并协同其他控制条件的方式来实现连续流亚硝化工艺的长期稳定运行.污泥性能分析表明,在停曝比为1:1~1:2范围内,停曝时间越长,颗粒污泥结构越稳定,停曝时间越短,反应器内选择压较小,致使污泥沉降性能变差,部分亚硝化颗粒污泥解体,此外,胞外聚合物(EPS)化学分析及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显示,停曝比为2:1条件下,蛋白(PN)含量较高且蛋白/多糖(PN/PS)值也较高.  相似文献   
68.
采用呼吸计量法考察蛋白泡沫灭火剂组分对其降解性的影响,明确几种国内典型蛋白泡沫灭火剂的生物降解性能。20 d快速生物降解试验结果表明:水解蛋白浓缩液易于生物降解,防腐剂苯酚的添加不会抑制蛋白泡沫灭火剂的生物降解,泡沫稳定剂硫酸亚铁则会对蛋白泡沫灭火剂的生物降解有所影响;6种市售典型蛋白泡沫灭火剂的20 d生物降解率均超过60%,抗溶型蛋白泡沫灭火剂的生物降解性普遍较高;国内蛋白泡沫灭火剂产品的20 d生物降解率远高于国外同类产品,在生物降解性能方面比国外同类产品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9.
Acute toxicity of excess Cu on the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 of Chlorella pyrenoidosa was examined by using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transients and JIP-test after exposure to elevated Cu concentrations for a short time period. High Cu concentration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suppression in photosynthesis and respiration. The absorption flux (ABS/RC) per PSII reaction center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u concentration, but the electron transport flux (ET0/RC) decreased. Excess Cu had an in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rapping flux (TR0/RC). The decline in the efficiency, with which a trapped exciton can move an electron into the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further than QA−(Ψ0), the maximal quantum yield of primary photochemistry (?P0), and the quantum yield of electron transport (?E0) were also observed. The amount of active PSII reaction centers per excited cross section (RC/CS) was also in consistency with the change of photosynthesis when cells were exposed to excess Cu concentration. JIP-test parameters had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photosynthetic O2 evolu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decrease of photosynthesis in exposure to excess Cu may be a result of the inactivation of PSII reaction centers and the inhibition of electron transport in the acceptor side.  相似文献   
70.
红霉素废液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单因素及正交方法,以微生物含量为主要检测指标,研究红霉素废液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工艺条件。探讨了接菌量、发酵培养基中废液含量、发酵时间、发酵pH值、氮源等因素对单细胞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霉素废液发酵生产蛋白的适宜条件为:发酵培养基中废液含量20%,接菌量6%,pH=6,发酵时间72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