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1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63篇
基础理论   68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不同浓度甲醛致小鼠肾细胞DNA损伤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甲醛导致生物机体内的DNA损伤效应及其剂量-效应关系,通过不同浓度的液态甲醛对小鼠肾细胞进行染毒,并分别运用了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荧光检测法实验和KCl-SDS沉淀法实验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甲醛在低浓度(5μmol·L-1)时,具有致DNA断裂的作用;在中等浓度(25μmol·L-1)时,对DNA的损伤作用以DNA-DNA交联为主;在高浓度(125、625μmol·L-1)时,对DNA的损伤作用以DNA-蛋白质交联为主.  相似文献   
352.
以常用的油田化学表面活性剂为研究目标,采用发光细菌法对其生物毒性进行了评价,考察了pH值和矿化度等对生物毒性的影响。结合表面活性剂对细菌中蛋白质含量变化情况,对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毒性效应进行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发光细菌法可以快速、简便地对油田化学剂的生物毒性进行评价,但对体系条件要求严格,pH值与矿化度对评价结果具有明显影响;发光细菌法得出的生物毒性评价结论不能简单的推演到其他毒性评价方法,单一的发光细菌法生物毒性评价标准无法全面判断油田化学剂的生物毒性效应,应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对油田化学剂的毒性效应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53.
微生物产生EPS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重金属阳离子的作用较为明显,但其对应的阴离子的作用仍不明确.研究了SO42-、NO3-和Cl-对应的3种Cd(Ⅱ)化合物胁迫/诱导下Alcaligenes faecalis EPS的产量、组分变化及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0 mg·L-1 Cd(NO32的胁迫效果最为明显,EPS产量达到109.17 mg·g-1,其中蛋白质含量达到89.46 mg·g-1,较Control-EPS提高50%以上.在此条件下,Cd(NO32-EPS对Cd(Ⅱ)吸附量最高,达到300.20 mg·g-1,较胁迫前增加41.83%.三维荧光(3D-EEM)、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胁迫后的EPS,尤其是Cd(NO32-EPS中C?O、C-O/C-N含量增幅明显,在吸附Cd(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Cd(NO32胁迫/诱导下,Alcaligenes faecalis可产生特异EPS,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本文为制备生物制剂以处理含重金属废水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54.
为研究转运蛋白在细菌响应铜(Ⅱ)胁迫中发挥的作用,从Transporter Classification Database(TCDB)数据库中检索得到嗜根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rhizophila)JC1基因组中4个参与Cu(Ⅱ)吸附、转运和外排的转运蛋白,并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此外,研究菌株JC1对不同质量浓度的Cu2+的吸附能力和耐受能力,并利用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别分析Cu2+胁迫后,菌株JC1的形态学、元素组成和官能团的变化。结果显示,菌株JC1可耐受Cu2+的质量浓度为160 mg/L,但对120 mg/L Cu2+有最大吸附率,为72.3%。经Cu2+胁迫后,菌株JC1光滑的杆状结构消失,表面褶皱、呈短杆状,且其元素组成中出现了3个Cu2+吸收峰。FT-IR分析结果表明,—OH、—C—O和—C—C等官能团在菌株JC1胞外吸附Cu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