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28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505篇
基础理论   322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01.
A two-year study on 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ground water heterotrophic bacterial cell sizes of free living bacteria(FLB)and particle bound bacteria(PBB)from the agricultural,domestic and industrial areas was carried out from Februar y2005 to January 2007.The overall mean cell length of FLB and PBB was similar in all the ground water studied.However,the season wise grouped data revealed significant seasonal changes in cell length of FLB and PBB,as smaller bacteria were noticed during rainy season in the ground water in agricultural area in both the years,and only in the second year of study in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areas.Generally,it was noticed that there were summer maximum and rainy minimum values of the cell length of PBB in the ground water in agricultural,domestic and industrial areas in the second year of study.The Pearson's correlations showed the presence of 8(in agricultural area),5(in domestic)and 3(in industrial)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environmental(Physico-chemical)parameters,respectively.The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s much as 12%of variation in the mean length of FL Bwas due to NO3( )in agricultural area and 9%due to total solids( )indomestic area.However,the 8% variation in bacterial cell size of FLB was due to Mg( )in industrial area.Whereas,13%variation in mean length of PBB was due to S04( )in agncultural area and 10%due to total anions of strong acid(TASA)( )in domestic area.Furthermore,10% of variation Was due to PO4( )in industrial area.Thus,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everal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ere potentially responsible for some of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in aquatic heterotrophic bacterial cell size,suggesting probably the stressed environment in these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502.
Vero细胞对2,4,6-三氯苯酚的毒性响应特征和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4,6-三氯苯酚(2,4,6-trichlorophenol,TCP)为例,采用MTT比色实验和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技术研究了Vero细胞对有机化学污染物的毒性响应特征和敏感性,以期发现一种灵敏、可靠的表征微量化学物质综合毒性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TCP浓度对Vero细胞的毒性响应特征有决定作用.低浓度TCP(≤0.5mg·L-1)即可使部分细胞从原有的刚性不规则三角形结构变为圆形或椭圆形,但细胞的生长未受明显抑制.TCP浓度在1~5mg·L-1时,细胞生长开始受到抑制,表现为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及部分细胞凋亡或死亡,但增殖抑制率和TCP浓度之间的关系不明显.当TCP浓度大于5mg·L-1时,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且随TCP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2)TCP作用时间对Vero细胞的毒性响应特征有显著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TCP作用24h内Vero细胞毒性表现为以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损伤为主,凋亡或坏死细胞比例较小;而48h后,凋亡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细胞复壮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24h内形态发生变化的细胞并未完全坏死或凋亡.以上结果表明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膜损伤均为细胞毒性的早期表现特征,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以此表征化学污染物的生物毒性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03.
0,0-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磷酸酯(敌百虫)为广谱杀虫剂,用途广泛,但对藻类的毒理学效应研究还有待完善。采用4种受试藻样,设置5个敌百虫浓度组(1、5、10、50和100 mg·L~(-1))和对照组,实验周期40 d,藻细胞的初始接种密度106cells·m L~(-1),光暗比12 h/12 h,24 h曝气,24 h磁力搅拌,实验温度25℃,p H 6.8,每隔24 h取样。结果表明:5 mg·L~(-1)、10 mg·L~(-1)、50 mg·L~(-1)浓度的敌百虫对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以50 mg·L~(-1)浓度组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生长峰值的延后以及生长对数期的延长,而高剂量(100 mg·L~(-1))的敌百虫则有抑制藻生长的作用。取50 mg·L~(-1)敌百虫浓度组以及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作进一步深入研究,结果表明:50 mg·L~(-1)敌百虫浓度组的叶绿素a含量峰值比对照组高30%,细胞体内的SOD、ATP含量都高于对照组。敌百虫的使用浓度通常在0.1~1.0 mg·L~(-1),低于本实验最佳浓度。本实验中1 mg·L~(-1)敌百虫对藻生长影响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04.
碳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优异的性能,得以广泛生产和使用,因而不可避免地进入水环境中,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影响。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COOH)作为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的一种,其应用亦非常广泛,其潜在的环境效应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作为受试生物,通过暴露实验研究了MWCNTs-COOH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MWCNTs-COOH在中高浓度以下(≤20 mg·L~(-1))未对C.pyrenoidosa生长造成影响;2)暴露96 h后,中、高浓度(10、20 mg·L~(-1))促进C.pyrenoidosa细胞可溶性蛋白的合成,但在高浓度(≥40 mg·L~(-1)),MWCNTsCOOH对C.pyrenoidosa造成毒性效应;3)随着MWCNTs-COOH浓度的增加,C.pyrenoidosa细胞总抗氧化能力(T-AOC)值减少,C.pyrenoidosa细胞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细胞的健康程度逐渐恶化,细胞结构受到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505.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以及化工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作为一类新型材料,其安全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为探索氧化锌(ZnO)纳米粒子对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毒性作用,本文通过MTT、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技术,分别对经不同浓度ZnO纳米粒子处理的小鼠光感受器细胞活性、活性氧水平、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 SOD)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及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ZnO纳米粒子可通过诱导细胞线粒体产生过多的活性氧,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导致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ZnO纳米粒子能显著减少Mn SOD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降低Mn SOD活性,加剧氧化应激介导的细胞损伤。因此,氧化应激水平的提高导致了过量的活性氧产生及Mn SOD表达和活性的下降,与ZnO纳米粒子引起的细胞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06.
小麦细胞色素P450作为土壤污染生物标记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Triticum acstivnm)为供试植物,建立了小麦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以草甸棕壤为供试土壤,菲为外源污染物,进行了菲污染暴露与P450含量的污染诱导量-效关系研究.比较了P450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污染诱导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当土壤菲浓度在1-8mg· kg-1范围内,P450总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78,2.51,2.48和2.17倍,表现为诱导刺激效应,且P450含量与菲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0).而同样浓度范围内,SOD活性变化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168).  相似文献   
507.
藻细胞膜电信号对重金属的快速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藻细胞膜电信号对重金属离子的响应特征,运用细胞外表面技术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淡水藻——大型轮藻(Nitellaflexilis)藻细胞膜电位和膜电阻对汞、镉、铅的快速反应.结果表明,细胞膜电位和膜电阻对汞、镉响应灵敏且快速,30min内即对1μmol·L-1Hg2+、Cd2+表现出超极化和膜电阻增大反应,而5、10μmol·L-1Hg2+、Cd2+则在15min内引起细胞去极化、膜电阻减小,且剂量效应显著.细胞膜电信号对Pb2+的响应浓度为100μmol·L-1,30min内细胞先去极化后超极化,膜电阻持续增大.重金属作用前后相比,高浓度Hg2+、Cd2+(5、10μmol·L-1)导致藻细胞不可逆损伤,而其低浓度所致的损伤可恢复.Pb2+致藻细胞不可逆损伤的最低浓度为500μmol·L-1.对比膜电信号对3种离子的响应特点,发现藻细胞膜电位和膜电阻对Hg2+和Cd2+的响应灵敏度大于Pb2+.  相似文献   
508.
文章考察了鞘氨醇单胞菌QYY完整细胞对溴氨酸的好氧降解条件,并对其降解途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完整细胞在最佳条件为:温度30℃、初始pH7.0~8.0、摇床转速150r/min,磷酸缓冲溶液浓度为0.01~0.04mol/L时将溴氨酸完全脱色后产生3种产物:2-氨基-3-羟基-5-溴苯磺酸、2-氨基-4-羟基-5-溴苯磺酸为终产物;邻苯二甲酸为中间产物。其脱色过程中,大部分溴氨酸直接降解为终产物,仅有一小部分溴氨酸在降解过程中形成邻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则通过苯甲酸代谢途径开环。  相似文献   
509.
郭健  胡学香  王爱民  胡春 《环境化学》2007,26(2):207-209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SrBi2O4,利用浸渍法将NiO负载到SrBi2O4表面上,制得可见光催化杀菌剂.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的测定显示催化剂在400-650nm波长有吸收.表明NiO/SrBi2O4在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对革蓝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coli)有很高的杀菌活性.通过TEM观察和ICP测定反应过程中钾离子的浓度变化,证实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均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510.
以1,4-二氯苯(1,4-DCB)处理后,角毛藻Chaetoceros mulleri的生长状况,藻体细胞的形态改变,及角毛藻中对1,4-DCB的富集能力,来检测1,4-DCB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1,4-DCB对角毛藻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该效应表现出一定的质量浓度和时间依赖性;1,4-DCB处理后,角毛藻细胞能明显富集1,4-DCB,该富集能力与环境中1,4-DCB的质量浓度有关;而且角毛藻藻细胞形态受到1,4-DCB的损伤.这表明1,4-DCB污染后能在角毛藻细胞内富集并对其产生细胞毒害效应,且受有机物污染后藻类作为饵料的价值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