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5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441篇
安全科学   2248篇
废物处理   220篇
环保管理   536篇
综合类   2238篇
基础理论   186篇
污染及防治   304篇
评价与监测   82篇
社会与环境   74篇
灾害及防治   9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662篇
  2013年   355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333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91.
采用污染源普查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市各行业氮氧化物(NOx)排放源及排放量进行调查和梳理。结果表明:各行业NO x排放分担率依次为电力41%、机动车25%、钢铁10%、水泥9%、石化7%、其它工业5%、居民生活3%。针对南京市现状,对重点排放源提出了NO x减排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292.
正科学管理热情服务共筑蓝天碧海期待与您共同真诚发展!辽宁碧海环境保护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是专门进行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专业化监理公司,隶属于辽宁碧海环境服务业集团,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目前全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业绩最突出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单位。辽宁碧海环境保护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在全国开展建设项目环境监理300余项,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293.
将驯化后的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分别放在盐度为20、15、10、5、0(表示为S20、S1 5、S1 0、S5、S0)的条件下饲养20 d,测定鲻鱼幼鱼在不同盐度下,不同时间段(0 d、5 d、10 d、15 d、20 d)其耗氧率、排氨率及O/N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实验第5 d,鲻鱼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盐度降低而减小,盐度0实验组最低。在实验第5 d~10 d,S0、S5、S10实验组排氨率变化显著(P0.05),而耗氧率则没有显著变化(P0.05)。在实验的第10d各盐度组之间的耗氧率已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而排氨率则在实验的第20 d才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相同盐度下鲻鱼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逐渐下降,鲻鱼幼鱼体重的变化可能是其主要影响因子。对鲻鱼幼鱼O/N分析表明,各盐度组的O/N比值维持在0~10的范围,表明此盐度范围蛋白质是鲻鱼幼鱼的主要能源物质。  相似文献   
294.
基于沼液的培养基及产油小球藻藻种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产油小球藻培养与沼液污水处理结合,为小球藻生长提供营养和水源,同时实现了沼液污水的无害化处理.本研究利用4种产油小球藻,在沼液污水与绿藻培养基体积比为1∶9、1∶3、1∶1、3∶1形成的培养基中培养,以产油率为指标,选育出获得最高产油率时的沼液污水-绿藻培养基配比和小球藻藻种.结果表明,产油率最高的培养基体积比为1∶3,小球藻藻种为BJ05,该工况下产油率达到9.20 mg·(L·d)-1,高于纯绿藻培养基中的8.66 mg·(L·d)-1.在1/4污水比例培养基基础上,考查添加绿藻培养基中不同营养组分对BJ05产油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同时不添加碳酸钠和柠檬酸的情况下,BJ05的产油率为9.36 mg·(L·d)-1,COD、TN(总氮)、TP(总磷)、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59%、75%、61%、100%.而其他营养成分缺失则显著降低了BJ05的生物量,进而降低了产油率,所以进一步优化培养基为绿藻培养基中不添加碳酸钠和柠檬酸的体积比为1∶3的沼液污水-绿藻培养基.  相似文献   
295.
张雪莹  温宗国 《环境科学》2014,35(11):4395-4403
为评估工业水污染物减排潜力、探究污染防治技术模拟在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限值等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按照"原料-工艺-技术-产品"的耦合关系建立了"工业污染物减排潜力分析及环境管理"模型,集成自下而上建模和情景分析等方法在我国造纸行业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在政策组合情景下,废水、COD、氨氮在2015年的减排潜力分别为7×108t、39×104t、0.3×104t,2020年分别为13.8×108t、56×104t和0.5×104t;2010~2020年期间加强末端治理仍然是主要减排途径,但2015~2020年间行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将逐渐提升,并使行业产污水平在2015年和2020年基本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废水和氨氮指标在2015年和2020年基本满足排放标准,但COD难以达标.  相似文献   
296.
《环境科学》2014,(10):3739
2013年9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公布了2012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度《环境科学》多项引证指标位居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类科技期刊前列.《环境科学》综合评价总分77.8,排名第一,总被引频次6 489,影响因子1.156.综合评价总分是根据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多项科学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基金论文比、引文率等),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重要指标的权重,分学科对每种期刊进行综合评  相似文献   
297.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DBD)进行模拟烟气脱除NO实验,通过改变乙炔体积分数和烟气水蒸汽含量研究添加乙炔对NO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中添加乙炔强化了NO氧化作用,随着乙炔体积分数的提高,NO脱除率逐渐增加.在NO/N2/O2/C2H2/H2O体系中,水的电负性和离解反应消耗大量高能电子,降低了活性自由基的生成,NO脱除速率随之减慢;能量密度低于400 J·L-1时,相对湿度(RH)为0的情况下脱出效果最好.但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H2O不会影响最终的NO脱除率;H2O的添加可以产生更多的·OH自由基,促进NO2向HNO3转化,使出口NO2浓度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298.
目前对水质模型进行参数率定通常利用计算机算法来实现,但由于水质模型日趋复杂的非线性结构往往会导致"异参同效"现象,无法通过单个似然度判断参数的取值是否能够取得真值.为避免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GLUE法的多目标模型参数率定方法,并以WASP水质模型的应用为例,通过Sobol方法确定模型的敏感参数,并利用DO、CBOD、氨氮、硝态氮4项指标的似然函数对参数同时进行率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既可以有效地避免因追求"过拟合"而造成模型参数取值不当,也可以减小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为具有"异参同效"现象的复杂模型的参数率定工作提供了一个更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9.
厌氧水解酸化处理含高浓度聚丙烯酰胺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厌氧瓶和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对含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污水进行厌氧水解酸化生物处理.选取PAM-F1和PM-2两株厌氧菌为HPAM降解菌,并优化了单株菌和混合菌的降解条件.结果发现,最佳降解条件为降解9 d,连续活化3次,温度35~40℃,初始pH=7.5.此时,混合菌对500 mg·L-1HPAM污水的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可达到40.69%.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分析,确定PAM-F1为红球菌(Rhodococcus sp.).混合菌降解前后的HPAM傅里叶-红外光谱图分析表明,细菌能够降解并利用HPAM的部分胺基和碳作为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并推断出HPAM的降解过程发生在厌氧水解酸化阶段.扫描电镜(SEM)图片显示,ABR中形成了能有效促进HPAM生物降解的颗粒污泥.而经过ABR处理的HPAM污水,CODCr去除率和HPAM降解率可分别达到89.96%和75.48%.研究表明,厌氧水解酸化法是一项能够有效处理含高浓度HPAM污水的技术.  相似文献   
300.
《环境科学》2014,(6):2084
2013年9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公布了2012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度《环境科学》多项引证指标位居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类科技期刊前列.《环境科学》综合评价总分77.8,排名第一,总被引频次6 489,影响因子1.1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