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87篇
安全科学   96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460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219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GM100C动压平衡自动跟踪烟尘采样仪,跟踪精度高,响应时间快,无需换孔板,只要拨动波段开关就可换采样嘴。  相似文献   
132.
阐述了杭州市用美国废水自动采样仪和流量计对废水自动连续采样和流量测定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3.
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的误差来源,提出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34.
Waters高效GPC分级净化系统:复杂环境样品分级的有效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化学》1999,18(2):188-189
近二十年来,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一直是环境分析工作中样品制备的重要手段.在用气相色谱(GC)或气-质联用(GC/MS)分析之前,用GPC方法进行净化,可以从土壤、淤泥、动物和植物细胞的有机溶剂提取物中去除低挥发性组分.对于许多危险废弃物的净化过程而言,GPC净化更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相似文献   
135.
无组织排放监测的点位设置与采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企业排放大气污染物分集中排放和无组织排放两种方式,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简称《标准》)和HJ/T 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简称《导则》)是无组织排放监测的主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6.
固定污染源氨气的手工监测,干扰因素较多,其中采样环节尤为关键。实验通过催化氧化-化学发光法考察不同采样管线材质对氨气的吸附效果,离子色谱法考察化学吸收法采集氨气的吸收瓶类型、采样流量、吸收液种类、吸收液浓度及体积等采样条件对氨气吸收效率的影响。实验表明,316 L不锈钢与聚四氟乙烯对氨气的吸附较小,氨气的采样流量不宜超过1.0 L/min,棕色气泡式吸收瓶更适用于氨气样品的采集,磷酸溶液作吸收液对氨气的吸收效率较好,对于低浓度的氨气样品,应采用低流量长时间采集。  相似文献   
137.
为研究城市地铁沿线老旧房屋普遍存在结构安全问题,基于机器学习模型,选取房屋年份、楼层、面积等11个属性构建预警指标体系,采用SMOTE过采样、独热编码等方法解决样本离散化、不均衡的问题;利用KNN、Bayes、Logistic、SVM 4种机器学习模型对房屋结构安全数据学习并测试,综合应用Accuracy、F1、AP、...  相似文献   
138.
139.
采用一种针对水体中全氟化合物的改进的极性有机化合物整合采样技术(POCIS)进行了不同水流速度下污染物的吸附动力学,以及水流速度对全氟化合物在该采样器上采样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水流速度下7种全氟化合物在放置时间10d内呈线性关系.POCIS对全氟化合物的采样速率随着水流速度(0.085~0.0018m/s)的降低而减小,但是对个别物质如全氟十一酸的采样速率无明显影响.将所建立的POCIS采样方法应用于南京市地表水中,并与常规的主动监测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利用POCIS采样技术推算出的污染物时间权重浓度和两次主动采样测定浓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0.
民用燃料燃烧排放PM2.5和PM10中碳组分排放因子对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少飞  白志鹏  陆炳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11):2749-2756
在实验室中模拟民用燃料在家庭炉灶中的燃烧,应用稀释通道系统采集颗粒物,获得玉米秸秆、薪柴、蜂窝煤和块煤四种常用民用燃料燃烧排放PM10,PM2.5及载带碳组分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民用燃料燃烧排放的颗粒物以细颗粒为主, PM2.5占PM10的70%~90%.颗粒物排放因子最大的为块煤,其PM2.5和PM10的排放因子分别为9.837和11.929g/kg,分别是蜂窝煤的12.6和13.7倍;玉米秸秆和薪柴PM2.5和PM10的排放因子稍低于块煤,为7.359~10.444g/kg.4种燃料燃烧OC排放因子块煤最高,其在PM2.5和PM10中分别为5.29和5.19g/kg.薪柴燃烧EC的排放因子最高,其在PM2.5和PM10 中的排放因子分别为1.065和1.126g/kg.块煤两种粒径上EC的排放因子略低于薪柴.蜂窝煤EC的排放因子最低,比薪柴低300倍左右,玉米秸秆EC的排放因子也要比薪柴低10倍左右.碳组分是块煤,秸秆,薪柴排放颗粒物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在40%~60%之间,该值比蜂窝煤高3倍.四种燃料对应的OC/EC比值差异很大,薪柴和块煤燃烧排放颗粒该值为3~6,秸秆和蜂窝煤燃烧排放颗粒其值高达30~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